> 娱乐前沿 > 科技
美国人口2019总人数 通往先进制造之门
2020-04-27 17:37:26

行业整合能力对于工业软件的发展如此重要,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工业软件下游应用场景丰 富,需求差异大,难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解决所有环节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扩充软件产 品线,软件产品线的延伸意味着业务边界的扩张,继而带来可触达市场空间的提升。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目前国内工业软件市场格局总体较为分散。管理软件领域有用友、金蝶等本土巨头,研发 设计、生产控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仍缺乏具有超强竞争力的本土厂商。长远来看,工业 软件有望成为下一个国产化重点,新基建的推动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本土工业软件的发 展提供了机遇。看好具有行业整合潜力,通过扩张产品线不断提升可触达市场空间的工业 软件公司。lxY我酷网

工业软件领域,重点推荐宝信软件,建议关注鼎捷软件、柏楚电子。lxY我酷网

硬件支撑:工控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lxY我酷网

工控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制造业是工业互联网在硬件环节的核心支撑, “新 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激活中国制造业对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工控核心产品、 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要素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相关系统、 工艺参数、软件工具、企业业务需求和制造能力,引导汇聚和链接着大量工业资源,通过 交互协同和迭代优化,为智能的产生提供必要基础,为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同时,工控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 成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向上对接工业应用,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持续沉淀和积累海 量具备应用推广价值的工业经验与知识模型,通过更为科学、高效的工业资源配置方式及 路径,驱动制造业体系和生态的智能化升级与运转。lxY我酷网

工控核心产品lxY我酷网

工业自动化的核心产品以变频器、伺服、PLC 等为主,直接服务于工业升级,下游广泛 应用于电梯、起重机、机床、印刷包装、纺织化纤、建材、冶金、煤矿、汽车、轨道交通 等。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控制两大核心能力在不同行业的通用性,工控自动化产品企 业以快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主要经营模式,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 长。lxY我酷网

海外工控龙头多元化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必经之路。工业自动化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线 的自动化,欧美等国率先进行了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海外工控龙头企业也乘势增长。从 发展路径上看,多元化是工控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欧美工业自动化龙头向解决方案转变, 逐步推出自身的物联网平台,进一步与下游融合;与此同时,头部工控企业均采用多元化 发展模式,截至 2018 年,GE、ABB 和 SIEMENS 等企业营收均超过了 2 千亿人民币, 而又各有侧重。GE着力打造通用平台, ABB以下沉策略发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SIEMENS 深耕数字工厂,打造全生产流程自动化。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日系工控厂商发展晚于欧美,工控业务占比高于欧美工控企业。日本工控企业起步晚于欧 美企业,多成立于 1920-1960 年。日系工控企业先后抓住了日本制造业腾飞和中国等发展 中国家崛起两大机会,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业自动化业务占比高于欧美系企业。从 市场定位看,日系企业大多集中于中端的 OEM 市场,与国内企业竞争最为激烈。从未来 发展方向看,日本企业工业自动化产品迭代较慢,解决方案本土化程度远低于国内企业, 市场份额或被继续被国内企业取代。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欧美自动化产品进口仍居于高位,国内自动化产品需求有所提升。随着制造业走向自动化 生产,全球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从进出口规模看,欧盟国家的自动化产品的进出口 额均居于四个地区之首,是自动化产品的主要净出口方,优势明显。中国进口金额低于欧 洲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自动化产品份额仍处于低位。从净出口角度看,欧洲和日本自动 化产品净出口规模为正,是主要的产品输出方,美国和中国净出口为负,是主要的进口方。我国工控企业主要面对欧洲和日本的工控企业竞争,以技术和营销实现进口替代是行业的 应有之举。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项目型市场发展提升技术营销重要性,本土系低压变频器业务占比稳步提升。人力成本提 升带动下游市场自动化改造需求,贴近下游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加。根据睿 工业统计,2018 年我国自动化市场同比增长 6.2%,其中 OEM 市场同比增加 5.2%,项目 型市场同比增加 9.6%,贴近终端客户的技术营销是实现市占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当 前国内龙头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海外领先水平,品牌知名度和项目经验仍有欠缺,贴 近终端客户的技术营销为比较优势。本土系工控厂商以价格和技术营销接近终端客户,为 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稳步推进进口替代。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建议关注本土工控龙头汇川技术。我们认为,汇川技术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 品及解决方案的龙头厂商,核心产品技术领先,解决方案加深了公司护城河,模式难以复 制。技术营销能够有效的针对下游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带动产业升级。EU 市场的突 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国内工控企业进口替代进程仍将持续,行业龙头有望实现细分 领域的各个击破。lxY我酷网

工业机器人lxY我酷网

工业互联网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产业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场景, 充分激活制造业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1)协助机器人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机器人相关数据分析与共享,减轻劳动强度,改善 作业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2)有效降低机器人损耗及维修成本:通过 远程实时数据监控管理和报警,及时同步生产管理状况,使机器人在工作期间有效地降低 物耗,有效避免变形、划伤、碰伤,减少维修造成的停产成本。3)支撑机器人开展定制 化生产:通过工作模型的设计与优化,使机器人快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 产品快速更新换代,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节约投资,形成规模效益。lxY我酷网

中国具备诞生世界领先机器人公司的基础,本土企业成长潜力大。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 造”,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改善。我们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复苏,2020 年或 出现温和增长,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原因是:1)人口结构的变化将长期推动中国制造业 进行智能制造升级;2)伴随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效果从“机器换人”升级为“智 能制造”,从仅仅是替代人工变为提升企业制造效率、稳定产品品质及降低库存;3)国家 及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助力智能制造升级,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4)贸易 摩擦缓和或将促使制造业恢复投资意愿,2019Q4 工业机器人行业数据已经出现改善迹象 (2019 年 10 月国内产量当月增速同比转正达 1.7%,11、12 月增速分别提升至 4.3%、 15.3%),虽然新冠疫情或对 2020Q1 机器人产业景气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020 年 1-2 月国内机器人累计产量同比下滑 19.40%),但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和制造业复工复 产有序推进,我们认为机器人温和复苏的趋势不会改变。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汽车行业目前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 不断深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有望更深入衍射到 3C、半导体、新能源、物流仓储等领域, 需求更加多元化,增量空间广。汽车制造行业生产程序相对标准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发展较 早,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较高。消费电子行业的自动化模式与汽车行业类似,均可在产品 零部件生产和整装等环节进行自动化生产,但消费电子行业目前除了个别厂商外,自动化渗 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自动化升级的空间仍然广阔。对比 2010、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 市场销售结构可以发现,汽车行业均位居第一应用领域,但占比由 50%下降到 35%,3C 需 求由 13%扩张到 23%,除金属加工以外的其他行业占比由 27%提升至 32%,行业总体容量 增长的同时需求分布呈逐渐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认为,随着智能制造及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领 域不断横向延展,2019 年及以后机器人下游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有望延续。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仍明显低于全球其他制造强国, “新基建”投资或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 智能化程度和工业机器人密度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的单元产品(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 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规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但生产制造业 中自动化率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lFR 数据显示,中国自 2013 年开始成为全球工业机器 人最大市场,2018 年中国销量达 15.4 万台,占全球比重达 36%。但是,按照机器人使用 密度(平均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所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标准,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 为 140 台/万人,虽然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显著低于美国(217 台/万人)、德国 (338 台/万人)、韩国(774 台/万人)、日本(327 台/万人)等制造业强国。我们认为, 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半导体、面板、消费电子智能终端、新能源等 高端制造业产能稳步扩张,其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所产生的工业机器人多元化需求将提 高中国制造业整体工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5G 护航,工业机器人企业有望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全流程闭环数据传输分析系 统,提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效率。5G 技术的普及,有望赋予机器人更加完善的交互能力, 更强大的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优化机器人的性能。通过 5G 提供的低时延+ 高稳定性的数据流传输,系统可以精确分析每一台机器人主机。通过监控系统对机器人各 项历史数据的分析及学习,对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局部故障预警,机械寿命分析 等功能,可帮助客户提前排查生产中的各项问题,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将客户 处的机器人运转数据返回至企业,用于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与更新,实现数据的全流 程闭环。与工业物联网的融合,有望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增加值,提升企业经营的回报 率和智能制造升级的投资意愿。lxY我酷网

工业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相辅相成,2020 年或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起点,未来 有望孕育世界领先企业。结合人口结构、应用场景、产业政策、企业投资信心等多种因素 综合分析,我们判断 2020 年或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起点,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包括:1) 市场份额或进一步集中,研发可持续增长;2)5G 商用时代机器人企业有望与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深度融合;3)协作机器人需求有望快速扩张,或是本土企业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4)中国有望在新一轮发展期诞生世界领先机器人企业。建议关注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 业机器人(新松机器人)。lxY我酷网

智能机床lxY我酷网

数控机床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机床行业已进入以数控机床为代表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时代。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 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机床产业 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其中德日两国成为世界机床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全球消费占比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但目前中国在高端机床领域仍存 在核心技术薄弱等短板,本土产业重心主要以中低端机床生产为主。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高端制造业较快发展和智能制造升级需求日益强烈对高端数控 机床产生了庞大需求。随着中国以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3C 行 业为代表高端制造业下游对数控机床性能和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中国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端 数控机床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提升。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 计,2018~2021 年中国数控机床需求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021 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 将有望接近 5,000 亿元。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lxY我酷网

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本土机床产业技术实力仍存在不足:1)长期工作后的精确度、稳 定性、可靠性不足;2)数控系统的差距: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传统的数控系统 一般由数控装置、交流伺服系统、检测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用于对机床工作 的速度、载荷和位置实施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制造;3)刀具等其他 关键配套件存在差距。lxY我酷网

数控机床正从数字化机床向智能机床方向发展,新基建时代智能机床产业有望跨越式发展。新一代智能机床有望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优化与决策、自主控制与执行, 显著提高机床加工质量、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底层硬件支撑。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群体性、革命性的突破。新一代人 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 命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望与数控机床深度融合,形成新一 代智能机床,这一趋势将为数控机床产业带来新的变革,亦将为中国机床行业“换道超车”、 从“跟跑”到“领跑”提供重大机遇。新基建投资驱动及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既对智能机 床产生了客观需求,又提供了本土机床产业发展的机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议关注本土 数控机床代表企业华中数控。lxY我酷网

建议布局自主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lxY我酷网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沟通新基建各领域的纽带,能够与其他新基建要素深度融合。工 业互联网通过平台、软件、数据、算法将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和信息(供应 链管理)互联,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和存量资产效率具有深远意义。建议重点布 局自主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两大工业互联网支柱。lxY我酷网

工业软件:重点推荐宝信软件,建议关注鼎捷软件、柏楚电子。工业云平台:重点推荐用友网络、能科股份、宝信软件,建议关注东方国信、赛易信息。lxY我酷网

工业大数据:重点推荐能科股份,建议关注东方国信。lxY我酷网

工控核心产品:建议关注本土工控龙头汇川技术。lxY我酷网

工业机器人:建议关注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机器人(新松机器人)。lxY我酷网

智能机床:建议关注本土数控机床代表企业华中数控。lxY我酷网

风险提示lxY我酷网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lxY我酷网

全球疫情扩散对国内外需求产生抑制,逆周期政策有望一定程度上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若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或将导致新基建相关产业需求侧弱化。lxY我酷网

海外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的风险:lxY我酷网

国内新冠疫情虽然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但海外疫情扩散趋势仍未减缓,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风险不容忽视。此外,若产生输入性风险,或对国内制造业等产业景气度产生负面影响。lxY我酷网

新基建相关产业新技术发展速度低于预期的风险lxY我酷网

新基建部分相关产业技术壁垒较高,技术突破进度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且中外仍存一定差距,若贸易摩擦加剧导致海外对华技术封锁或政策变化,或对本土相关产业产生不利影响。lxY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