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数字混音不如模拟的原因(续)-如何提高数字混音的音质
贾嘉Music 2015-10-05 09:10:20
接着“数字混音不如模拟的原因”话题讲,那么,怎么提高数字混音的音质呢?
1,提高采样率目前的技术决定了数字记录的音乐永远是片段,除非有新技术出现,这是无法改变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采样率的方式使碎片最小化。最好是小到人耳不易察觉。这个和显示器的分辨率是一个道理。

据国外机构研究,人几乎感受不到“数码味”的采样率是300k以上。这好比手机厂商鼓吹的视网膜屏。其实人的感官之细腻超乎想象,只是对于这样的采样率已不敏感而已,远没有达到感官的极限。好在现在一般音频设备都支持192k采样率了,虽然没到达300k,毕竟相差不远。

其实提高采样率的办法所有人都已经在用。很多插件都有内部提高采样率的算法。比如如果你的工程是44.1k,一个EQ插件可能会在内部把采样率提到X2倍,就是88.2k,完成EQ计算以后,再降回44.1k。因为EQ,压缩等计算会暴露出低采样率的各种缺陷(原因过于学术,这里就不展开了),所以提高内部采样率的做法会显著提高数字混音的音质,即使最终还是44.1k。缺点是,占用的照片是伴随采样率正比上升的。大家会发现有些插件特别占cpu,很多是内部提高采样率的原因。有些软件甚至有X4,X8倍采样率的选项。

简单地说:配一台cpu强劲的电脑,用192k录音吧!

2,数字与模拟配合使用
数字混音的方便,使很多用了几十年模拟设备的老炮也转到数子了。省去了多少跳线,多少插拔,多少切换,如果哪个设备出点杂音,出点状况,就得从新再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虽然插件音质越来越好,跟好的模拟设备还是有差距。
那么在音质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就是数字与模拟的配合使用。这是我个人建议的流程:
首先,数据记录形式现在几乎都是数字了,但是,话筒和话放都是模拟设备。保证这两个信号转换成数字之前的设备的品质,至关重要
然后,您可以用daw进行各种在模拟时代难以想象的编辑操作...在混音的时候,可以在你认为必要的地方使用模拟设备。如果你喜欢某个模拟EQ,你非要不嫌麻烦地插上它来过一遍信号,谁也拦不住你不是?再比如,像Briasti M7这样的混响,虽然内部算法是数字,但是由于算法和周边模拟电路的优秀,目前还没有软插件能比拟(其实混响很早就数字化了 - 第一台数字混响EMT 250诞生于1976年- 只不过装在盒子里)。
图:EMT 250

最后,特别是母带处理的时候,用模拟设备过机是非常好的办法。过你喜欢的母带机,过磁带机,过NEVE 1073...好多混音师都是这么干的,有些独特的音色变化和声音的融合,软件还无法做到。

3,技术革命-DSD技术及未来技术展望
SONY和飞利浦在1999年推出SACD格式,想取代当时流行的CD格式(讽刺的是,消费市场上,后来音质更差的MP3取代了CD)。
SACD使用了SONY和飞利浦研发的DSD技术,区别于PCM技术。DSD技术使用了1-bit的位深和2.8224 Mhz的采样率,PCM就是我们平时用的24bit,44.1k-192k等。
很多人认为,SACD相比CD在音质上并没有质的提高。最终SACD并没有流行开来。
图:PCM DSD对比示意图

DSD技术终究还是基于采样的一种技术。有没有可能,像图像里的矢量图一样,发明一种矢量音频技术?我想新的技术革命迟早会到来,如果那时候人类还没有灭绝。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夜莺别墅——阿加莎·克里斯蒂娜

“再见,我亲爱的。”
“再见,亲爱的。”
爱丽克丝·马丁靠在小小的园门上,望着她丈夫一路朝着村子的方

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女孩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老板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

难忘的岁月 —– 军训

1987年,上海交通大学决定从这年开始,每年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以培养同学们的吃苦耐劳和

房间里留有她的位置

玛切萨·路易莎·卡萨提生于1881年,死于1957年,是上世纪最著名的怪癖美女,20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贵族

这个社会 到底谁更需要尊严

一昨儿一个美女组局吃饭,应邀前往。这位美女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经历很高大上,以前在投行干过,后来转道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