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亲历者说,北京要开通风廊道,但别指望靠这个吹雾霾
佚名 2016-03-03 11:56:36

亲历者,两次记者采访的都是我的单位领导,对全过程比较了解。

——第一天,北京日报来采访,之前觉得北京日报也算本地比较权威和靠谱的吧,就接受了采访,对记者说“北京市正在利用通风潜力较大地带,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以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

——第二天新闻标题《北京将打开 5 条通风廊道向城市送风吹雾霾》。

无语凝噎,被网上群众和业内友人群嘲一天……

——第三天新华社想采访,想想也该出来辩解一下,不能让误解延续,新华社应该还是值得信赖的吧,接受采访,对记者说“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雾霾问题。但是可以肯定,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有效,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

并且跟新华社严正说明,新闻全文必须先给我们看,同意后才可发表,记者不可随意添加不科学的表述。阅过全文后,同意新华社发表。

——第四天新闻标题《新华社三问北京通道吹霾:依据何在?大拆大建?殃及周边?》

三问北京打造五条城市通风廊道

好吧,服,果然玩不过你们,千算万算没想到标题失算。

简单补充两个问题:

第一篇报道的问题读完新闻全文就可以看出来了,文中哪里说了北京通风廊道是吹雾霾用的?记者说“在很多研究中,通风廊道被视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吹散雾霾的方法之一。”你摸着良心说吹散雾霾四个字不是你自己加的?!是不是听到“通风”“空气流通”“廊道”就不由自主地加上“吹雾霾”了,嗯?

此刻我仿佛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不写吹雾霾谁 care 你们规划部门在干什么,新闻谁看啊……”

第二篇报道的问题,同样读完全文就知道了,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北京建通风廊道是“有依据的”、“不会大拆大建”、“不会殃及周边”。然而这个完全带有反面引导意味的标题是要闹哪样?很多人根本没看全文只看了个标题就在下面评论说“拍脑袋就来”“又要河北人民接盘”,当然主要是读者自己的问题,但标题本身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1、北京通风廊道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远早于雾霾,目的是增加大城市里的空气流动性,有没有雾霾都得考虑,不是治霾新举措,而是常规工作的推进。

2、通风廊道主要可以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对于雾霾有没有效果现在研究还不充分,所以规划方从来没有说过可以吹走雾霾。就我们现有的一些实验来看,微观上有一定的缓解,风大了,肯定局地的污染物扩散得快些嘛,宏观上的作用现在还很难模拟出来,那么大一个城市,影响因素太多了。如果非要搞清通风廊道和雾霾的关系,那就请环境专家进一步研究吧。

3、第二篇报道里说到了,主要是针对改善微气候,河北人民完全没必要心急上火,吹到北京郊区都费劲,别提吹到河北了。北京郊区居民也别生气,都说了这事儿本身跟雾霾就没多大关系了,不存在从这儿就能吹到那儿了,空气里均匀分布的东西,说吹走就吹走,要有这本事咋不上天呢。

4、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标题党的新闻媒体,让大家形成了“通风廊道可吹雾霾”的广泛印象,倒是能让通风廊道建设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推动?如果有,那也算是意外收获了。毕竟,让北京在夏天的最高气温能减少个零点几度不也是很好的事么。北京中心城建设这么密集,能因此多保留点绿色生态空间不也是很好的事么。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HBO的剧一向精细,打仗为什么要准备尿不湿都有涉及

黑色版《兄弟连》这个说法可能是我先提出来的,来自我 6 年多前写的关于此剧的一篇赏析文章——黑色版《兄弟

深夜惊奇·一天飞涨70万

说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吧。我去年 10 月 11 月把自己住了六七年的房子给卖了。
那时候签的合同,400 多万

读读日报24小时热门:这几部英美剧在疯传,最高评分9.3

昨天的主题是「告别」:告别了奥斯卡,主编们推荐了新的英美剧;宇航员告别了空间站回到地球。当然,SNH48

北京女法官枪击案,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想聊点实在的

别再高呼今夜我们都是法官了,职业保障不落实,人人都是司法民工。别去吆喝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了,制度保护不

明知道这是负能量,但就是走不出来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意思是说人倾向于不由自主的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性体验,比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