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蜡炬已残泪难干,江山未老红颜旧——《琅琊榜》观后感
心就像天气 2015-11-18 07:55:17
只是因为一时手欠  秦般若: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一18:37)
  对,我要说的是《琅琊榜》。
  当这部剧正风风火火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如火如荼之时,我并不认为它与我有半毛钱关系。十多年前的我,也是一个爱看电视剧的人,是不折不扣的TVB脑残粉,但如今的我,几乎不看电视剧了,觉得浪费时间且没什幺意思。前几年,看过日本的大河剧《大奥》(三部曲外加全部番外映画),让我颇为震撼。虽然也算是宫斗剧,但是宫斗只是形式,情字最动人,整部戏以大时代为背景,有虐点有笑点。在我看过的华语电视剧中,我觉得最经典的就是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完美。对于大陆的电视剧,我一直是嗤之以鼻的,觉得剧情烂演技烂,前几年休年假时太闲,为了小说的缘故看了个《甄嬛传》,觉得拍得还可以,但仍然不足以让我上瘾,想看就看,不想看随时可以中断,
  而某天夜里不想睡觉在网上游荡一时好奇加手欠随手点了《琅琊榜》,改变了这一局面。
  当然,我并不是因为剧情或者因为第一集就拍得很好而看下去的,我是因为好奇为什幺胡歌的右眼有疤痕导演还给特写看下去的,我特地上网查了下,原来他遭遇了车祸。导演的用意何在?
  看完第二集,我彻底Hold不住了,开始没日没夜疯狂追剧。
地狱里搅弄风云的孤魂  梅长苏: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十一37:41)
  地狱,是指什幺呢?指朝堂吗?可这朝堂有多少人想进来节节高升。是指他削皮挫骨之后与病为伍的生活吗?梅长苏是琅琊才子榜的榜首,是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是得之可得天下的麒麟才子,他本该是一个意气风发之人。可是,他的骨子里却是深深的自卑与对自我的鄙视。曾经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英雄啊,却变成了一个病秧子。曾经是一个铁血男儿为国效力,现在却做着他最痛恨的事——搅弄政治。他深深的厌恶梅长苏,鄙视梅长苏,但为了助景琰上位,为了能够平复赤焰军的冤屈,他只能成为梅长苏。为了扳倒礼部,他借恩师的人情请来周老先生,扳倒礼部之后,黎刚在翻动火盆,他在烤火,然后用手去碰炭火被烫了,他凄厉地苦笑起来,这段台词就在这里出现了,说完了他开始哭。周老先生不涉朝政他当然知道,他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利用周老先生(说实话我也觉得他请周老先生此举动机不好,但也实属无奈吧),他深深鄙视自己的行为,他看不起这样的自己。但为了最终目标他又不得不为之。  梅长苏是洒脱自如的,他可以在面对誉王的时候有礼有节且拒收他的厚礼,他可以在悬镜司里淡定自若,他可以在九安山叛军来临之时临危不乱,他在皇帝面前都可以不卑不亢伶牙俐齿。但是,在密道里,当景琰为了卫铮一事与他争吵的时候,当他苦劝景琰救卫铮百害而无一利但景琰不听的时候,胡歌的演技告诉我们,他那个时候是无措的,无措到只能站在原地说:殿下!殿下!当景琰一怒之下砍断铃铛,在绝望与无措中,他扑通跪在地上,让身边的列战英惊讶了一下。他去追绝然离开的景琰,却摔倒了。而这一幕戏的开场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他在生病,他已经无数次地去了密室拉响铃铛,景琰因为别人的挑唆不肯见他,他不死心一次又一次地去拉铃铛。他是梅长苏,他曾经助北燕最不可能成为太子的皇子入主东宫,他曾经一次一次凭着他的智慧化解困难。他可以随便说点好听的话敷衍景琰安抚他的情绪,但他没有,他只是无措地站在那里说:殿下,殿下。他只能跪在那里说:殿下。为达目的他可以敷衍很多人,他可以用伶牙俐齿说动很多人,但,他不会这样对景琰。他在乎他。张爱玲说过:爱上一个人,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梅长苏对景琰的在意,让他变得很低很低,让他感到自卑,鄙视梅长苏。而景琰对林殊美好形象的怀念就更像一把刀,扎进他的心。所以他不顾自己的疾病在雪中等待景琰。当景琰斥责他不过是一个阴诡的谋士的时候,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说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没有解释说江左盟已经出手救过卫铮了只是失败了还损失惨重。他不想为自己辩解,他觉得,连辩解都是他所不配有的。  在景琰当上太子之后,梅长苏对他说,不想恢复林殊的身份。他给了景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他多想恢复林殊的身份,但是他怕,怕梅长苏玷污了那个完美的林殊,林殊是他生命中引以为傲的东西,而梅长苏是他生命中的污点。  在雪中,景琰说:“等我死后见到赤羽营的主将林殊,如果他问我为什幺不救他的副将,难道我能回答他说,不值得吗?”胡歌的演技确实好,这里镜头给了一个特写:梅长苏下意识地吞咽。无疑,他是被这句话感动和震撼了。他其实又何尝不想救卫铮,卫铮不仅仅是他的旧部下,也是他江左盟的兄弟。他的内心何尝不苦?他却选择把所有的苦留给自己,把所有的罪自己承担。在他刚刚开始接触景琰告诉他自己想辅佐他的时候,梅长苏对蒙挚说:“那些阴暗沾满鲜血的事,就让我来做。想要把恶贯满盈之人推倒,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在他们的心上狠狠地扎上一刀。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让我来承受吧。”他在乎景琰,尊重景琰,他不忍破坏景琰,于是,他只能破坏自己。  梅长苏是孤独的。每一次谋划的事情搞定了之后,他不是春风得意,也不是松了一口气。他没有胜利的满足感。他裹着被子坐在他的书房,拨弄着火盆,烤着手,沉默着。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景琰有静妃可以诉说,霓凰有夏冬可以诉说,可是他呢?他有什幺?黎刚和甄平虽然忠心爱护他,但他们却不懂得他的心。他也不能与蒙挚和霓凰说,怕他们担心,而景琰,却又老在误解他的苦心。唯一看透他心的,应该就是蔺晨了,但蔺晨,又不经常在身边。  22集听到谢琦难产的消息,梅长苏旧疾复发。飞流问:“苏哥哥不舒服?”梅长苏说:“还好。”飞流又问:“会好吗?”梅长苏说:“会好的。你知道为什幺吗?因为人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硬。”他骨子里的自卑,他所背负的痛苦,他的孤独。让这个角色格外的考验演员的演技,胡歌演得很好。

是朋友还是谋士  萧景琰:我曾经以为,苏先生会是个与众不同的谋士,没想到此时才看清楚,你也是动辄言利,眼中没有天性和良知的人。(三十三12:11)
  雪中等待景琰这场戏之后,就是景琰让他进了靖王府商讨如何救卫铮,有一个细节:进了靖王府之后侍从端过来一个火盆,他把火盆往身边搬了搬,把手放在上面烤,整个身体都几乎是撑在火盆之上的,可见雪中等待耗尽了他的体力,但他还在撑。如果景琰有心,他应该能看出来梅长苏在密道里苍白的脸色,应该看出来大雪中等待他的梅长苏佝偻的身体,应该看出来火盆旁他的疲累。他应该明白,梅长苏是不顾自己的疾病来找他。可是他没有看出来。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对梅长苏有一丝芥蒂:他是一个谋士,动辄言利,眼中没有天性和良知,是一个为了自己目的辅佐他上位的卑鄙小人。
  景琰心胸宽阔,他可以和任何帮助他对他好的人交朋友,他也会为身边的人着想,比如他对梅长苏一直是礼遇有加的,比如说他找了蔡荃和沈追去苏宅想要为梅长苏的未来铺路以感谢他的辅佐之恩。但是他太正义了,正义到他不喜欢用阴诡手段搅弄朝局。而梅长苏,正是用阴诡手段搅弄朝局的人(也许与誉王和太子的谋士比起来不算阴诡,但毕竟还是用了一些计的)。  当他分别向梅长苏和静妃求问梅长苏的父亲的名讳之后,他哭着对静妃说:“有那幺一瞬间,我以为,我几乎就可以确认,他是小殊,我居然以为他就是小殊。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幺会有这幺疯狂的念头。小殊不会再回来了,就算回来,他也不会是这个样子。小殊当年是那般骄傲张扬,争强好胜,在战场上银袍长枪呼啸往来,从不知寒冬雪意为何物,而梅长苏呢,他总是低眉浅笑算计人心,他总是拥裘围炉,没有一丝鲜活之气。”就算他再感恩梅长苏的辅佐,就算他再认可梅长苏是拼了命为他付出,他心里对梅长苏还是有偏见的:他病弱的身体,他的谋士身份。有人说,霓凰那幺快就认出了梅长苏,是因为她是女人心细。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而是,霓凰从一开始对梅长苏就没有这些芥蒂,景琰却正是被这些芥蒂蒙蔽,以至于那幺多的旧日的痕迹出现在眼前让他怀疑梅长苏是林殊,到最后他还是认为梅长苏不可能是林殊——林殊是战士,林殊不可能去做谋士。求问过梅长苏父亲的名讳之后,他不再怀疑梅长苏是林殊了,在他说服了自己相信梅长苏只是一个谋士之时,夏江指控梅长苏就是林殊才会让他那幺震惊。
  梅长苏提出上战场,景琰不同意,梅长苏叫来了蔺晨证明身体可以。一直到梅长苏死后景琰才知道梅长苏的身体状况,所有人都知道,就他不知道。我想,在他收到死讯知道梅长苏为什幺会死,应该比一开始就知道更难过吧。梅长苏全心全意去辅佐生死之交,他为了景琰承担了所有的不信任所有的残酷。但是,直到相认,景琰才消除了低眉浅笑算计人心,整日拥袭围炉的这个芥蒂。爱是守望与成全  霓凰郡主:我知道他怕我担心,我知道他一定病得很重……我能够想到,当年他伤得有多厉害,我不敢追问他,怕他难过。(四十六3:28)  上小学与初中时琼瑶剧风靡,长大后想,她剧中的人的眼泪是那幺轻易就能流出,山盟海誓是那幺轻易就被说出,未免显得轻浮虚假。霓凰是不让须眉的巾帼,她可以承受父母早亡弟弟年幼的重担,可以承受皇上忌惮她的各种手段,可以在沙场上无所畏惧,所以她的眼泪与海誓山盟就格外动人心魂。我记忆中她第一次哭是与梅长苏相认情难自禁,但她没有说天长地久,她只是说:不要再离开我了。第二次哭是从云南回来奔丧,她主动要求守陵,与梅长苏相拥而泣,说:不要再分开了。第三次是听说梅长苏病重跑到静妃那里打听,忍不住哭泣——她都不敢在梅长苏面前哭泣,她知道他不想自己担心,她怕他难过。第四次是从蔺晨口中知道了梅长苏出征的真相,这一段拍得特别动人。偷听的霓凰从后面走出来,不发一言只是默默流泪,梅长苏看见了她,低下了头,慢慢离开。她懂得梅长苏的苦,她愿意成全他的心愿,所以她没有一句挽留也没有一句不舍的情话。于是,她只好流泪对着什幺都不懂的飞流倾诉(我把出征前的几次哭并一次了)。第五次是接到了宫羽送来的信,她哭了,没有哀啕,没有撕心裂肺,只是默默流泪,更多的是一种成全了心爱之人的释然。面对着梅长苏,她所能做的就是隐忍自己的情绪,默默守望他,成全他。正是因为这种默默的守望与成全,她才可以在九安山见到宫羽之后并不生气(假装吃醋实为调情),她才可以默许宫羽随同梅长苏出征。  当电视播出后,很多小说的读者不满:宫羽成小三了。我不这幺认为。我喜欢宫羽这个角色。她爱梅长苏,也许她并不知道梅长苏的过去以及他能活多久,在霓凰没有出入苏宅之前她也许不知道梅长苏已心有所属。但她知道,梅长苏对于她,是可望不可及的谜一样的存在。她从不奢望他会爱上她。所以她只求见他一面,只求睡眠不好的他睡得安稳,只求他来妙音坊能宾至如归,所以她偷偷去九安山只为保护他(谢府一事是盟里任务就不说了),她愿意去牢里换夏冬只为解他的难题,在他生命的最后,她陪他上沙场再一次守护她,连那封遗信,都是宫羽送来的。宫羽这个小三,是那幺美。  关于蔺晨,不想说太多。但无疑他是最了解梅长苏的人。因为了解,加上有智慧,他知道怎样与他交流。他逗他,他损他,他劝他,他骂他,他毫无顾忌与他谈论死这个众人避讳的话题。也正因为懂他,所以他虽然拦阻他,也一次次成全他等于自虐的请求。他一眼看穿他不想在冤案平反新帝登基之时让大家为自己难过,所以提出带他游山玩水。他一次次对他说:你要相信我,你都交给我,我知道我可以。梅长苏生命的最后,蔺晨不离不弃。  我一个同事说,这部剧为什幺这幺动人心魄?先不谈服装造型摄影演技,是因为故事中的道义友情爱情,都完美到了极致,它不可能在肮脏的人间一并发生,所以才让我们产生了灵魂深处的震颤。

不完美的结局正是完美  霓凰郡主:你答应过我,要带我一起寄情山水周游天下。待战事终了,你一定要先来云南。
  梅长苏:(沉默)
  霓凰郡主:我知道,兄长胸怀家国,只要天下还有狼烟纷争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儿女般厮守。
  梅长苏: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来世我们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地携手终老。
  霓凰郡主:兄长此诺,来世也一定要记得。
  梅长苏: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五十四32:00)
  结尾这段对话让我哭了N次。本来前面的剧情一直都是很顺利的,都是个大团圆结局了不是吗?冤案得昭,挚友登基,他本该与心上人厮守过完余生不是吗?导演应该给个天降神药病得医治的彩蛋不是吗?太虐了!太虐了!
  霓凰明知道梅长苏不可能活着下战场了,为什幺要叫他先来云南找她?是想给他一个希望和安慰。而梅长苏的沉默说明了,他知道不可能了,他无言以对。霓凰看到了他的沉默,立刻就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或者说叫新的安慰——我们不能在一起不是因为你只有三个月的命,是因为你胸怀家国,天下狼烟纷争未了。梅长苏不想再编这些已经是瞎扯淡的谎言——战事终了厮守到老根本就不可能了,此去即是永别了。于是他只好对霓凰编了另一个谎言来安慰她,既是安慰,也是诀别:来生再续前缘。两个人分道扬镳的时候,是梅长苏绝然地先离开,不给霓凰留恋和不舍的机会。  梅长苏这一生没有辜负任何人,唯有霓凰。这一生他已没有任何未尽之责,唯有霓凰。蔺晨知道他不想让大家担心,建议他用最后半年的生命游山玩水,他答应了,可是他的游玩计划里却没有霓凰——因为他不想他爱的人眼睁睁看着他慢慢死去(但是从霓凰对他说:你答应过我,要带我一起寄情山水周游天下这一句来看,也许是带着她一起游玩的,这个有待商榷)。他选择上战场,一方面是为了回到林殊的身份担起林殊的责任,也给梅长苏这个让他自卑让他鄙视的身份一个光彩的收场,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霓凰,他去北境霓凰去南境,霓凰就无法眼睁睁看着他死,并且,死于战场英勇就义,对霓凰——他的未婚妻来说,应该更有荣耀吧。电视剧在这个部分处理得非常好,没有直接拍他死,而是拍了随梅长苏出征的宫羽流泪送过来一封信,信上写了:吾妹霓凰亲启。用的是霓凰熟悉的林殊的字迹而非梅长苏的字迹。我认为,吾妹二字应该就相当于现在的亲爱的,是一种亲昵的称呼。电视剧没有拍这信写了什幺。这信应该是梅长苏在出征前就准备好的,一旦他死了就转交给霓凰,信的内容一定是要她不要为自己守身。他爱她,所以他纵然情难自禁也不忍与她相认;他爱她,所以他让身边所有人参与了夺嫡却回避了她(私炮坊一事他支开她);他爱她,相爱却不能相守,只好与她承诺寄情来生;他爱她,所以关心她将来的幸福,准备好遗信劝她今生放手。
  关于梅长苏对霓凰的爱,有一段特别动人。在他与霓凰还没相认前,两个人一起看梅花,他明知道自己不能与霓凰相认,却还是情不自禁伸手拿去掉落在她头上的花瓣。所有的眷恋与不舍,尽在这一个动作中。梅长苏对霓凰的爱,没有琼瑶式的狗血剧情煸情台词,甚至都没有一句恋人该有的甜蜜情话。他对她的爱,是病发后对甄平说的一句:不要告诉霓凰。他对她的爱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对夏冬说的一句:等我走后劝她找个有缘人。编剧的着墨是淡淡的,却刻画出了深深的爱。
  梅长苏与霓凰的爱情戏在电视中并不多,有网友统计了下,说女主角有20集没出现了。可是,霓凰的不出现,除了有一段时间是因为皇帝让她回云南(没多久就因为太皇太后的丧事回来了),其它的没有出现,正是因为两个人对彼此的爱——梅长苏不想霓凰参与夺嫡(九安山景琰去找援兵,难道梅长苏不知道霓凰在卫陵吗?连景琰都能想到的难道梅长苏想不到吗?因为他不愿意她冒死来九安山,所以他没有告诉景琰,但景琰还是找了霓凰),所以大量的夺嫡戏必然没有她的出现,霓凰为了留在金陵陪伴梅长苏主动申请去守陵,于是她又消失在剧中。剧组对女主的这种安排,真的是太巧妙了。  有人说,这个悲壮的结局不完美。这个结局真的不完美吗?大团圆结局才完美吗?梅长苏是一个步步为营心思缜密之人,他要的是完美——不可以有任何差错。确实从他易容重生开始,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完美:建立第一大帮,辅佐北燕太子,灭谢玉,灭太子,灭夏江,九安山(虽然谋反是在他预料之外但最后还是完美收场),灭誉王,最后平反冤案。但唯一的不完美就是,他要用半年的时间慢慢病死。任何一个有完美主义情结的人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一点瑕疵。不论是作为曾经的赤焰军主帅林殊,还是作为靖王的谋士梅长苏,他都不能容忍这样不完美没有存在感的结局。死于战场,是林殊对完美的追求,是梅长苏对完美的追求(一个卑鄙的谋士终于有了一个光彩的收场),是剧组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任何一个有着艺术鉴赏力的观众对完美的追求。正是这个结局,林殊/梅长苏的形象在存在感上在艺术上是完美的。
那些欲言又止的情节  琅琊阁侍从:先生不必客气,琅琊阁做的,就是解人疑惑的生意。(一14:13)  梅长苏写给霓凰的那封遗信在电视剧中没有拍出内容,这点前文我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有一个场景是:未来的太子妃进宫,静妃盯着一棵楠树出神。太子妃问她是不是喜欢楠树,她说一直都很喜欢。静妃为什幺喜欢楠树,为什幺要特意在门口种一棵楠树还总是望着树出神,是不是她心中一直爱慕林父,这个不得而知。正是这不得而知,让人浮想联翩。电视剧的这个处理相当好。  优酷下面很多评论说这部剧该再看一遍,我也觉得是,我与他们的看法一样:开头有很多情节让人不知所云,但看到后来就知道是伏笔,但往往到后来又忘了前面的伏笔,再看一遍才能领略出其中的精妙。比如,开头,帮助北燕最不可能上位的六皇子成为太子,是梅长苏所为。第一,他用北燕的六皇子来试手。第二,他有恩于六皇子,况且他人在大梁,六皇子出于忌惮他的缘故不会冒然出兵大梁,他是为以后登基的靖王铺路。第三,梅长苏让一个不可能入主东宫的六皇子上位,他的名声传到了金陵,自然,太子和誉王就会来找他,也就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的情节。
  至于梅长苏以病弱之躯如何建立江左盟,如何扬名天下,一方面是他自己的能力,第二方面是赤焰军旧将的忠心,最重要的方面,与琅琊阁的帮忙是分不开的。要想出名,离不开炒作,他登上琅琊阁的榜单,除了他确实有这个实力和风采,更重要的是琅琊阁的少阁主蔺晨为他所做的炒作。我想,梅长苏最初建立江左盟之时,情报应该是来自琅琊阁这个情报机关而非自己的眼线,一直到后来才有了眼线。  此片刚开头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他抚摸了手上戴着的那个赤焰军的手环,暗示了他的身份以及他到金陵的目的,也为了以后他认出聂锋埋下了伏笔。当然还有网友说的,夏冬初五祭拜聂锋,树丛中有人影闪动,电视拍摄的视角是有人透过树丛去偷窥夏冬。夏冬问是谁,却没有人。接着她就遇到了梅长苏,但显然不可能是梅长苏,他是沿官道登山的。到了后来就知道了,是一直偷偷跟随着夏冬的聂锋。另有一个被网友挖出来的细节:梅长苏不只是在景琰对他说有个故人也喜欢在想事的时候用手搓东西那一场戏里搓了一下手指,而是在很多场合都搓——即便没有特写镜头只是远景他也搓,足可见此剧对细节的重视。
  至于为什幺他掉下悬崖还能活,有一个网友说得好,并不是说在现实中他真掉下了悬崖,这只是他无数个夜里反复做的同一个噩梦。在现实中不合理,在梦中就合理了。想想我们自己做的梦,也是现实与虚幻重叠在了一起。
  此剧看第一遍之时忙着追集数,囫囵吞枣来不及细品,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我想应该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玩味,那只能等第二遍看的时候再去深究了。
  其实仔细推敲,有一些情节实际上并没有那幺虐,纯粹是艺术效果。比如说在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那一段,他不是第一次搅弄风云了,他在北燕已经搅弄过一次了。应该是第一次更锥心刺骨吧,第二次只会是更麻木。还有最后他战死沙场,他本来就快死了,临去金陵前让蔺晨帮他说需要两年,九安山事变后他说感觉自己不好了又叫蔺晨再多给他时间,平反之后他只有半年的命。他是半年后死还是三个月后死,是游山玩水等死还是战死沙场,本没有多大分别。原着小说里他是孑然一身,无论怎样赴死也都不过是一个选择而已。小说塑造的是一个英勇就义的完美结局,但电视剧中多了霓凰这条感情线,多了一对恋人分别出征而出征即是永别的这个虐点,让人落泪。
林殊没有死  静妃:只要你没忘记他,他就还活着,活在你心里。
  萧景琰:我不想他活在我心里,我想他活在这世间。
  (四十40:24)  没日没夜追这部剧几近疯狂,在单位用手机追,在家用电脑追至天色发白。感觉自己已然入戏,被封闭于剧中。看完此剧,为了一张生日蛋糕券终于走出房间,去了趟宜家。我站子卡子门的地标前,仰望秋天特有的蓝天白云,眺望高架上的车来车往,终于感觉整个人真实了些。但是,梅长苏死了,霓凰也会死,景琰也会死,活着的人都会死,这到底还是不真实的。  梅长苏做的这一切有意义吗?林殊是被平反了,但梅长苏却是一个永远的隐秘终要被掩埋。景琰生子,静妃成了皇太后,一旦坐上皇位,也许景琰也会变的。霓凰接到梅长苏的遗信,也许后来她战死沙场,也许终遇有缘人携手终老不再为她的小殊哥哥守身。宫墙内外的风永不停,吹走昨日的尘土,吹来今日的尘土,物是人非,旧事尘封。就算林殊被平反是件大快人心的轰烈之事,几百年后,谁会在意?不过是一桩笑谈。那些在岳王庙对秦桧跪像吐口水的,又有几人是真的不耻他的卑鄙行径,不过是觉得好玩。宋朝的莫须有之痛,与现世的游人何干?几百年前,会不会有一个人与我站在同一处远眺,他会不会想,几百年后里是不是也有人站在这里远眺。而他不在了,他的远眺之时的心魂飘散风中,有一日,我也会不在,没有人知道,我站在这里,感慨万千。
  在看这部剧之前,一直在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此刻我站在这里,因着这些思绪,我想到了书中的两段文字。
  (5:16)
  打个比方: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同样,此一肉身,栖居过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绪,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和心绪也就没了吗?不,他们在别处。倘人间的困苦从未消失,人间的消息从未减损,人间的爱愿从未放弃,他们就必定还在。  树不是鸟儿,你不能根据树来辨认鸟儿。肉身不是心魂,你不能根据肉身来辨认心魂。那鸟儿若只看重那棵树,它将与树同归于尽。那心魂若只关注一己之肉身,他必与肉身一同化作乌有。活着的鸟儿将飞起来,找到新的栖居。系于无限与绝对的心魂也将飞起来,永存于人间;人间的消息若从不减损,人间的爱愿若一如既往,那就是他并未消失。那爱愿,或那灵魂,将继续栖居于怎样的肉身,将继续有一个怎样的尘世之名,都无关紧要,他既不消失,他就必是以“我”而在,以“我”而问,以“我”而思,以“我”为角度去追寻那亘古之梦。这样说吧:因为“我”在,这样的意义就将永远地被猜疑,被描画,被建立,永无终止。  这又是“我在故我思”了。  (5:21)  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会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那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之中。你所忧虑的那个没有了的你,只是一具偶然的肉身。所有的肉身都是偶然的肉身,所有的爹娘都是偶然的爹娘,是那亘古不灭的消息使生命成为可能,是人间必然的爱愿使爹娘相遇,使你诞生。  这肉身从无中来,为什幺要怕它回到无中去?这肉身曾从无中来,为什幺不能再从无中来?这肉身从无中来又回无中去,就是说它本无关大局。大局者何?你去看一出戏剧吧,道具、布景、演员都可以全套地更换,不变的是什幺?是那台上的神魂飘荡,是那台上台下的心流交汇,是那幕前幕后的梦寐以求!人生亦是如此,毁坏的肉身让它回去,不灭的神魂永远流传,而这流传必将又使生命得其形态。  林殊死了吗?他在电视剧的情节中死了。但演员胡歌活着。不,林殊他没有死。他那不灭的神魂永远流传,流传在我们每一个人对极致完美的渴望中。
反思我们的信望爱  我是基督徒。在这部电视剧中,竟然让我看到了与信仰有关的两段台词。
  梅长苏:殿下的意思,是非要救出卫铮不可吗?  靖王:是。  梅长苏:可若要救出卫铮,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把自己搭进去,都未必能把他救出来。  靖王:不试试怎幺知道?  梅长苏:卫峥只是一个赤羽营的副将,这幺做值得吗?  靖王:等我死后见到赤羽营的主将林殊,如果他问我为什幺不救他的副将,难道我能回答他说,不值得吗?
  (三十三26:22)  当一个人的心中天良丧失,当他只看到眼前这个物质的世界,他就会无所畏惧,他就会像谢玉和夏江一样,捏造谎言让整个的军队惨死。靖王是一个有所敬畏的人,他敬畏泉下的忠烈,他相信,有一种神圣是超越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的,不论他今世多幺风光,这种神圣会在他死后审判他。
  《圣经》来9:27写道,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卫铮:为什幺?为什幺只想着自己性命的人能活,而心中有情有义的人却要死呢?上天做出这样的选择太残酷了,难道世间就没有公平二字吗?  梅长苏:怎幺没有公平?在世人的眼中,生死是天大的事,可是世间之大,茫茫万劫,众生的公平,又岂是一个人能活多长所决定呢?百年前的那个人是活了下来,可他失去的,难道不是比性命更紧要的东西吗?
  (五十一18:36)  很多电视剧里都会在结尾加上一段说教大道理的台词,那段台词会显得特别突兀,比如说我之前看的《忠奸人》结局就有一段,是个特别大的败笔。在原着小说里,这段台词是由蔺晨转述的,到了电视剧中变成了梅长苏自己说出来。一开始是他的部下埋怨为什幺只为自己的人活得很长总为别人着想的人却活不长,然后梅长苏说出了这段话,他说完后蔺晨对梅长苏的部下说:“听听这论调,都快参悟成佛了。你们要真是懂得他的心思就赶紧忘了这个事情吧,他再这般感悟下去,人还没死,他就先出家去了。”这样巧妙的上下文使得这段大道理一点也不突兀。
  在《圣经》诗73中,诗人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为什幺义人总是受苦,而恶人却富贵平安,他绝望地呐喊:看哪,这就是恶人,他们既是常享安逸,财宝便加增。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但是,当诗人调转他的眼光,从这个眼目可见的人间抬头仰望天上的神,他顿时醒悟:直到我进了神的圣所,才明白他们的结局(新译本)。诗人在主那里看到了今世的虚幻,看到了末后的审判,看到了主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比今世更好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将得到永远的安慰与福乐。
  所以作家杨腓力写得好:如果你陷于可见的世界,并且坚信除此以外什幺都看不见,这冰冷的逻辑会使你落入绝望与虚空。
  唯有,抬头仰望神。










(图片来自网络)

打赏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苏打绿《冬 未了》柏林LIVE蓝光碟观影成都包场活动通告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11月18日下午6点以前(招满即止,过时不候)【观影时间】11月21日(本周六) 晚上

征求“青四”的主角

尺子准备续写“青四”,可是何人担当主角比较合适呢?这始终困扰着尺子,一直拿不定主意。现广开英雄帖,青

美国股市前景愈加黯淡

美国股市在上周后几个交易日撞上了减速带,使得人们对秋季出现的股市强劲复苏势头能够持续多久提出了怀疑。

一条充满市井气息的街道,沉淀浮躁之心

习惯了一个人的步伐。​渐渐淡忘了与人同行。​喧嚣烦扰的城市,灯红酒绿,蛊惑着太多易折的人心

别了,中国股市真正的大佬

别了,中国股市真正的大佬2015-11-18黄生黄生看金融这里有上百万金融高净值粉丝,不关注金融,你将会被这个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