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酸汤鱼经济学」公司变大会有更高的效率吗?
佚名 2015-12-03 11:25:26

公司变大运营效率就会提高。这几乎就是商业范畴中的公理。从逻辑上也非常容易说得通:从采购原材料上讲,批量进货的单位价格要比零买便宜得多。从人力成本上似乎也是这样。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很多在逻辑上顺畅得就像悬浮铁路一样的事在实际上却行不通。几个美国经济学家对美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和效率进行了统计之后发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是会呈现出所谓的规模效应,但是这种规模效应消失得非常快。当一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 200 亿美元左右时,其平均运营效率已经达到了极值。之后,随着银行规模的变大效率随之降低。而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的规模在几万亿美元。

在制造业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也和商业银行类似,不过极值出现所对应的规模要比商业银行靠后一些。

为什么公司规模和效率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的对应?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曾经对这种情况做过解释。

1960 年代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企业规模和效率的线性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在企业规模还不算很庞大的时候,生产要素的投入就已经很难增加企业效率了。罗伯特?蒙代尔对这种现象非常绝望——如果这样,微观经济学家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莱宾斯坦比蒙代尔看问题要积极一些。他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造成了企业的低效,所以这种低效叫做“X—低效”。这种力量产生的原因是企业中的员工不是绝对理性的,也不能和机器一样完全协同于企业效率。反而企业规模越大人越多,企业内部“熵值”越高。(熵值是个热力学名词,标示的是系统的无序性,在经济学里是一种借用)这就抵消了规模效应所带来的高效率。在很多企业,莱宾斯坦做了实验。在很多情况下,改变激励方式和组织结构要比来自外部竞争和加大要素投入对企业的效率改善明显得多。

关于作者

酸汤鱼,一个孜孜不倦的价值投资推广者。他最大的爱好是胡思乱想和寻找市场的漏洞。这个专栏很希望启发你的好奇心,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理性和有价值的批评。

题图来源 wikipedia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你真的会穿着睡衣睡觉吗?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众号(ID:QLab42)全面上线啦,关注就可以与所长亲密接触。

为了更好地讲故事,《纽约客》将封面文章做成了动画

最近,美国广播节目This American Life 和《纽约客》杂志合作,他们为《纽约客》录制了封面故事的音频,而

这本说Disco舞厅演化的书,也是一本舞厅设计指南

人们的行为永远在某个空间里发生,空间又反过来塑造了人们的行为。一提到Disco舞厅,你联想到的可能跳舞、

2015全球最佳公厕TOP10,颜值很高脑洞很大

大多时候想到公厕你的印象应该都不怎么好,熏天臭气或是脏乱的环境常给人无处落脚的感觉。 建筑设计网站 D

今日应用:拯救雾霾天的风什么时候来?剧透一下

“蓝 Pi·等风”除了监测空气质量,还能告诉你救命风什么时候来。 通过可视化效果,你可以直观地知道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