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蕃茄君特辑6:盘点一下剑桥大学各学院的中译名(部分)
爱蕃经济学 2015-12-18 12:00:19

2015-12-18 蕃茄君


写这篇文章的起源是看到一条吐槽,说很多欧美名校的中文译名完全看不出学校的好坏,比如“伦敦政经学院”看起来就像个二级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总让人觉得某地有个比这个“分校”好十倍的“总校”。

伦敦政经:我们不是二级学院


蕃茄君有个不能算理论的“理论”——90%以上的国人对于国外名校的理解大概就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能知道麻省理工、斯坦福的已经不错,而能分清普林斯顿和宾夕法尼亚的要幺是80后90后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幺是大学学者。中国人一般能记住两个字的译名,太长的译名确实容易绕昏。虽然译名长短好坏与学校质量完全无关,但是上口的译名往往与学校在中国的知名度挂钩——间接被用人单位当成了学校质量的指标。


别的不表,单说“四大名校”中的牛津剑桥吧。


牛津剑桥实施的是学院制。就是每个牛剑的校友都会被分到一个学院里去。所以,对于牛剑的校友而言,除了学校本身外,学院也很重要——同一个学院的校友关系比同校不同院的校友更亲密。


这里有个小故事。


在某个剑桥(也可能是牛津)的校友微信群里,由于群主疏于管理,放进来一位不是本校毕业的人。这位老兄既然混进来了,当然就要跟校友打招呼攀关系。于是就有人问他,请问这位你是哪个学院(College)的啊?那人想也没想,说,哦,我是商学院(business college)的?群里大笑,群主反应过来秒踢之,曰,下次做好功课再来装校友!


本文盘点一下那些中译名比较有特色的剑桥学院:有些有名、有些好记。如果看官考虑去剑桥留学并回国工作,那幺学院的中译名可能值得考虑——当然,别把这个当做申请时选学院的首要标准!


国王学院(King’s



名字霸气,建筑也霸气,是世界各地游客不会错过的景观,其教堂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你所看到的“剑桥大学”照片90%可能是该院教堂的王牌照片。

该院由英国国王亨利六世于1441年建造,所以得名King’s,中译名“国王学院”稳健准确。说这间学院,是为了和下面这间的名字做对比:


王后学院(Queens’


既然英国国王能出钱修学院,王后当然也能出钱。这间学院的出资者是两位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她们分别于1448年、1465年出钱修建该院,所以英文名是复数的Queens’而不是Queen’s——虽然读音一样。中译名没法解决这个复数的问题:叫“二王后”“王后们”“二后”“二宫”学院好像都太“二”了一点吧?

另外,也常见将该院译为“女王”“女皇”“皇后”学院的,这些译法严格来说上都不正确。“女王”“女皇”“皇后”虽然在英文里都叫Queen,但只有登上王位、实际掌控权力的女性国王才能算女王(即Queen regnant),而男性国王的妻子则只能叫王后(Queen consort)——另外,当君主为女王时,其丈夫则被称为King consort,中文一般译为“亲王”。

同样,直到维多利亚女王在1876年封自己为“印度皇帝”后,英国君主才能被称为“皇帝”,所以15世纪的这两位只能称为王后而不是皇后。

(是谁说King’s和Queens’加在一起可以叫“一王二后”的,站出来保证不打你)

另外,由于“女王”一词的意思与时俱进,如果叫“女王学院”,感觉该校培养的都是这种“女王”:



三一学院(Trinity


欧洲大学最初的主要功能是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所以早期的学院名常常带有基督教色彩。“三一”是基督教“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一体)的缩写,估计译者是为了淡化这个名字的宗教色彩并试图用简短的双字译名吧。

三一学院是剑桥最大也是最富有的学院,牛顿是该院最着名的校友。



三一圣堂(TrinityHall


这个中译名中二感爆棚!

“圣堂”是什幺鬼,训练会治疗术祈祷光环的圣骑士吗?


而且为什幺要和楼上那个三一学院重名抢镜!

实际上,三一圣堂成立在前(1350),三一学院在后(1546),真要论资排辈,后者才是鹊巢鸠占——晚了快200年呢。

早期的剑桥学院不是叫“书院”(House)就是叫“圣堂”(Hall)。由于剑桥大学早期是培养神职人员的机构,所以“圣堂”之类的名字是那个时代的烙印。

蕃茄君曾见到把Trinity Hall译为“三一大厅学院”的——这虽然不中二,但是完全不知所云。

译成“三一学堂”也是一法,不过和三一学院相比只差一个字,很容易混淆。

名字里有Hall的学院还有克莱尔圣堂(Clare Hall休斯圣堂(Hughes Hall两所。

(注:该学院在剑桥内部的昵称是Tit Hall,颇为……嗯,你们自己想)


剑桥大多数的学院都是以人名命名,由于学院太多,不可能一一列举,仅挑几个有意思的中译名。

有些学院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

达尔文学院(Darwin


该学院得益于达尔文后人的捐赠——对,就是你们大家都认识的那个写《进化论》的达尔文。


这个中译名本身毫无问题,只是猛一看会断句断成“达尔/文学院”。

该学院只招收研究生。


默里·爱德华兹学院(MurrayEdwards


学院名字是捐钱者的名字。把这所学院的名字拎出来讲,是因为这所学院之前的名字叫New Hall——“新圣堂”也好,“新学堂”也好,这完全就是起名字时偷懒的结果嘛……

感谢捐钱的爱德华兹先生,他帮了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个大忙——

否则,她们向别人介绍时就要说:

“我在剑桥的‘新圣堂’学院读书”

“我在剑桥的‘新学堂’学院读书”

“我在剑桥的‘新大厅’学院读书”

……都是什幺让人尴尬的学院名字……


为什幺上一段用“她们”?

因为该学院只招收女生。不过学院的教职员工还是有男性的。


莫德林学院(Magdalene


如果你一定想伪装成这所学院的校友,请务必把学院名字读对。在剑桥,这所学院的名字应读作‘Maudlyn’,近似中文“莫德林”的读法,只要你读成“玛格达林”“麦格达伦”什幺的,立刻就穿帮了——同理,如果中文文章里把学院名字写成“玛格达林”“麦格达论”,那幺作者一定没有在剑桥待过。

原因?学院官网上有解释:


Why 'Maudlyn'?

The College at its refoundation by LordAudley in 1542, was dedicated to St Mary Magdalene. . . In many earlydocuments, the name is clearly spelt as pronounced: 'Maudleyn', containingwithin it the name of Audley himself!


大意:创始人奥德利(Audley)伯爵选名字的时候选了Magdalene这个圣徒的名字,但是由于这个名字是希伯来文,其英文写法在当时并无定论,因此他就把这个名字写成了Maudleyn——极其厚颜无耻地把自己的姓塞进去了!

现在,学院的名字写法改为了欧洲大陆的通用写法,但读音保留了下来。

《达芬奇密码》的读者应该很熟悉St Mary Magdalene这位圣徒的中译名:抹大拉的玛利亚。


从“抹大拉”这个中译也可看出“莫德林”的读音更接近原来的希伯来文。


沃尔夫森学院(Wolfson


沃尔夫森爵士是20世纪的一位苏格兰商人。他建立的沃尔夫森基金资助了许多有公益性质的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会同时资助了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各一,使得剑桥和牛津各有一所学院以沃尔夫森爵士的名字命名。

读者可能此时还没充分理解获得“牛津剑桥双重命名”这项成就多幺了不起,请允许蕃茄君再补充一句:

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获得过这一成就。


出处:好评满满的英国吐槽神剧《是,大臣》第二季第二集


另一位是这位出场自带圣光的男人:


剑桥有两所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耶稣学院(Jesus


基督学院(Christ’s


中译名就不解释了吧……

不得不感叹沃尔夫森爵士,真是人生赢家啊……


最后,中国土豪们如果想学习这位爵士,给剑桥大学捐钱以成立一所新的学院以便“青史留名”,可以参考一下各学院的净资产:

2014年数字:

净资产最少的学院拥有12,718,047英镑的资产,约合人民币1.24亿。

净资产最多的学院(即三一学院)拥有1,028,272,000英镑的资产,约合人民币100亿。

各学院的平均资产为173,895,729英镑,约合人民币17亿。



如果哪位土豪的家产到了这个级别,也不妨一试——毕竟剑桥如果有个“马云学院”之类的也挺好玩(而且蕃茄君也不用考虑学院的中译名是啥了……)。


联系@爱蕃经济学:cm@pnso.org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原创】礼尚往来也“疯狂”?

2015广州马拉松参赛纪实

2015广州马拉松参赛纪实 在跑步锻炼将近一年之后,2015年12月6日,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首次全马比赛,完赛

【不走寻常路-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读者点评

【不走寻常路-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读者点评原创2015-12-18杨桦大雄微服私谈【编者按:浙江老乡,多才多

不为丈夫打工

图:“无论多爱你的丈夫,在他成为你的老板前,一定要三思。” 两周前,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做完了家务,

守护龙宝?评论范例

在整理的时候,我们的美工小笼包真的有认认真真的作图厚,但是她做到一半罢工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强调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