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一次与青春梦想彻底拜拜的穿越之旅-也评《夏洛特烦恼》
佚名 2015-11-03 18:25:07

一次与青春梦想彻底拜拜的穿越之旅-也评《夏洛特烦恼》 - 影视推荐 | 玩赚乐

文: 公子

看过《夏洛特烦恼》后,初步感觉是一部很难得的喜剧,即使是我这样笑点不低的人,也是很开怀地笑了几次,穿越回高中大杀四方的创意能让当下喜欢网文的人们暗爽一回。但是细回顾一下,却有几个疑虑没有弄清,总觉得不是很痛快,也看了一些影评,还是没有弄得太明白。索性就自己分析了一下:

问题:影片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是片名叫《夏洛特烦恼》,如果影片的核心是讲述夏洛通过穿越找回了真爱,以此表达“有一个爱你的人不容易”,那为什么片名叫《夏洛特烦恼》?而不是叫《夏洛穿越记》或者是《夏洛寻爱记》?夏洛特别的烦恼究竟在哪里?

二是夏洛醒来之后,为什么只体现他更加依赖马冬梅了,而没有去体现他奋发图强地转变。

三是影片前后对应的部分:袁华两次赋诗、王老师收礼、刘天王演唱《咱屯里的人》等等,究竟表达的是什么?,

四是夏洛到最后为什么愿意把一切给大春,只想要马冬梅?难道仅仅是知道了马冬梅付出的真相吗?还是对秋雅背叛的失望?

五是为了烘托男女主角,影片主要设置了秋雅、袁华、大春和王老师四个人。这四个人究竟代表什么?秋雅代表的是不是青春的梦想?但为什么要找一个矮老胖结婚呢?为什么直到35岁才结婚?为什么没有和袁华在一起?大春呢?只是单纯地为了衬托和搞笑?

这使我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不是编剧和导演也特意留了一些意象让人去解读。后来忽然想到李煜的一句词“梦里不知身是客”,思维一下子受到了启发,逐个分析过去,似乎有了答案。

分析一:从主角来看

夏洛在婚礼上向秋雅表白甚至穿越,是因为夏洛和马冬梅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危机了吗?我认为不是。以下的片段就可以看出来。一是夏洛无论是在婚礼上还是在穿越后追求秋雅的过程中,对于马冬梅始终是出于躲避的状态,而不是直面冲突或者是伤害。二是夏洛即使为了追求秋雅,也无法对马冬梅说出“讨厌”两个字。三是在遭遇流氓时,夏洛也心甘情愿地保护马冬梅不受殴打。

那么夏洛为什么要向秋雅表白呢?又为什么会穿越呢?

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夏洛在穿越前后内心有没有发生真正的变化?

夏洛穿越之前参加婚礼,豪车、华服、红包,所准备的不可谓不精心,尽管处处出漏洞和被同学笑话,但他却仍然继续耍宝似的吹嘘自己的富有,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太需要面子了”。他没有在平时追求秋雅,而选择在秋雅的婚礼上向其表白,他所求的应该不是想和秋雅在一起,只不过是通过秋雅的认可、同学的羡慕来证明自己的面子,更深入地讲,是为了挑起自己对生活的自信以及对自我的肯定。这时候的夏洛,内心弱小,显而易见。

夏洛穿越回高中之后,看似风光无限,但是却处处都渗透着忧虑与无力:他担忧会被真正的天才所取代,所以才在《中国好嗓门儿》的舞台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打出手;他担忧自己没有歌词可盗取,所以才在接听完刘天王的电话之后,将手机远远丢在大海里,然后问秋雅,自己再也写不出歌来会怎么办?他知道秋雅和那些风光原本都不属于他,所以在秋雅背叛之后才显得有些无动于衷。这一切都说明,夏洛始终知道他不属于穿越后这个世界,他只是一个过客,却无法找到自己回去的路。也正是因为他是过客,所以他才肆无忌惮地改变一切之后。

然而,他在穿越中生活18年,却始终保持着他在现实中35岁时的内心和想法没有变化。他的穿越,没有通过抓住成长过程中丧失掉的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完美,而是通过盗取的方式,赢得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风光。所以,这次穿越虽然让他认识到了应该珍惜马冬梅,但他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变,所以他醒来后的生活也没有大的改变。

影片中有几处特写也应是对此的暗示:一是袁华两次当场赋诗,第一次是“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第二次是“越过枝头盖凤凰”,两次虽然评价天壤之别,但说明夏洛实际上还不是凤凰,装的还是鸡毛,本质没有变。二是夏洛最后盗取的一首歌是给刘天王的《咱屯里的人》,却非常讨厌这首歌,甚至砸了汽车里的收音机,也可能是以歌词中“土生土长的人”来暗示夏洛一直没有改变,他讨厌自己的弱小。三是夏洛最后不顾一切地去找马冬梅,应该是时间快接近了穿越前的年代,他已经快要失去了盗取的一切,他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怎么继续,所以才要去寻找马冬梅,寻找到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寻找到回去的道路。这也说明,他内心的弱小没有变化。

既然夏洛在穿越前后内心都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很弱小,那么这部影片表达的就不应该是寻找真爱、通过真爱来实现励志的过程。那为什么还要穿越?我想,这部影片真正要表达的应该是,人在中年阶段所特有的心理危机,即对人生和理想的失望,以及无力改变现实的妥协和无奈。之所以采用穿越,是把这种心理危机放大到所有人都能体会得到;通过搞笑,把利刃变成了软刀子,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心痛不已。

分析二:从配角来看

秋雅,当年的校花,夏洛心中的女神,代表的应该是青春期的梦想,但是最终却没有嫁给情投意合、家境好、有才华的袁华,在35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离了婚的“矮胖老”。这是不是现实和理想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

王老师,一身好功夫,却在上课被学生打时无法还手;喜欢向学生收礼,天天在课堂上侮辱学生,背后发校长牢骚,却在夏洛成功时与人醉酒喜极而泣,这不就是一个尚未完全丧失理想却又在现实中随波逐流的典型形象吗?

大春,被王老师评价为全班最傻的人,却追寻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幸福,2700元/平买到的北京的房子,2900元/平卖了,认为自己赚大了;夏洛给他出了看似搞笑的主意,他却以此追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从他自己看,他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从别人看,他仍然是全班最傻的人。这是不是当前社会上的又一种讽刺呢?

袁华,一个把《一剪梅》赋予了搞笑含义的角色,像文艺片里的人物一样纯情,却不敢去争取和保卫自己的感情(现实中秋雅没有和他在一起是不是也和此有关?);少年有才,却在父亲出事之后沦落到当渔夫的境地(自己不奋斗);与夏洛不合,却为了迎合夏洛溜须拍马;夏洛帮了他,最后他却同秋雅搞在一起。袁华的每一处变化都在揭露着现实的残酷,却又处处体现着个人的软弱与悲情。

影片以不同配角的表现反复刻画现实的真相,却又以主角一成不变的内心来凸显对现实的无奈。我想,这才是影片所要表达的真正主题。

结论:影片实际上是一部现实社会中年心理危机的悲剧

综上所述,影片表现的只是一个中年人为逃避现实而作的一次幻想而已。就像少年人被人欺负以后,总是幻想自己变身为超人,运用各种方式痛快淋漓地打败对手一样。

所以《夏洛特烦恼》实际上是一部关于中年心理危机的悲剧。中年是一个尴尬的阶段,青春期的理想渐渐在现实中消磨殆尽,又不得不背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包袱负重前行;既缺乏年轻时的豪言壮志,又达不到老年人的平淡随性;既对前方的道路缺乏信心,又有对青春理想逝去的不甘心;既有无力使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负罪感,又有与周边同学朋友攀比的自卑感。所以,面子有时显得就尤为重要。

影片所表达的是,中年时期心理出现危机以后,再继续不切合实际地强求,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无论是不是知道自己梦中是客,无论梦中世界再瑰丽、再辉煌,他还是现实中的那个他,他的一举一动,一切选择还是服从于他的内心。梦醒了就结束了,既改变不了现状,也改变不了内心。内心的强大还是要在现实中实现,这不是一个梦就能轻易解决的。

夏洛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在梦中懂得了正视和珍惜现实,也拥有了与青春梦想彻底拜拜的勇气。但正是这份懂得和勇气,才让他更加矛盾,在紧紧拥抱马冬梅的同时,不愿再睁开眼看看这真正的世界,这也许才是夏洛的真正烦恼所在。

如果采取别的方式直接去刻画这种心理危机,也许观众会接受不了,或者抵触。采取喜剧的形式,让人从头笑到尾,然后留下疑虑让人去回味。从这点看,影片是成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这4个心理战术,助你提高社交媒体内容文案的传播力和参与度

你是否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提高粉丝的参与度?你是否想要一些能够提高你文章阅读量的小贴士呢?在接下来的篇幅

带婴儿坐飞机,需要做什么准备?

既然说是婴儿 那我就自动当作了不到两周岁 体重不满 16kg 的小北鼻了1)订票时,据我所知,很多航空公司会有

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配乐,可以这么做

本人做过多年剪辑,同时学过一些编曲,虽说是半吊子,不过对剪辑时进行音乐编辑有很大帮助(我下面对于音乐

有人说,人毕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童年形成的性格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人生是一

JohnLewis的圣诞广告很出名,一家同名厨具公司想学学不像

还记得去年圣诞节,JohnLewis 做的那个 小男孩和企鹅的广告吗? 这家老牌英国百货公司可能和你的生活没什么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