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李锋评诗]布拉格在阳光下——沈浩波诗选评
大地游民-1 2015-11-15 18:10:16
李锋按: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沈浩波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顶级诗人之一。我打一开始读到他的诗就特别快乐。我通读过他的博客后,对他的诗也是整体性的认可,不像很多人是分阶段的接受与不接受。这里选评的七首不过是尝鼎一匙,无法全面展示沈浩波的创作成绩,甚至我最看重的家族亲情题材也一首没选。这只是我品评沈浩波的一个开始,他写的多,我喜欢的也多,日后的选评必还多有,再会。


《乞婆》

趴在地上
蜷成一团
屁股撅着
脑袋藏到了
脖子下面
只有一摊头发
暴露了
她是个母的

真是好玩
这个狗一样的东西
居然也是人

乞,人格沦丧的现实,而写出这一现实的诗是一种,祈。物质的讨求,精神的祷祝。人而狗,狗而人。而且前段是一座雕塑,那姿态可以是极美的,我想到好像是罗丹的一座雕塑,强烈的对比,于是有强烈的痛惜。 那地上的一滩头发特别触痛我的目光。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会有那幺多的专家学者读不出这首诗里的悲恸,轻巧地站上道德的高地给予痛斥。这是多幺滑稽的景观啊,这些深怀恶意的人,这些无德的人,这些还在大批涌来的人,他们竟要从道德上攻击,深爱着人并追问着人之为人的根据的,赤子一样的诗人。


《木匠》

*露着
上身的木匠
正在奋力用刨子
刨一段木头
一朵朵刨花
像浪花般涌起
轻柔,卷曲
散发着木头的清香
他在木头上游泳
伸出双臂
又收回

2015/8/5

浩波这首诗并非社会学层面的人物塑造,我觉得他只是要写出一种美学印象罢了,重在美感的唤起。所以在写法上,他不是散点求全的,而是聚焦呼应的。从刨花到浪花,非常自然的比喻,从浪花过渡到游泳也顺理成章,而游泳呢,又和木匠*露上身的形象是呼应的,它们是打成一片的聚合体,凸显的是木匠富有美感的肉体形象。有动作,有形象,有视觉,有触觉,有嗅觉,丰富灵动,简洁专注。


《中国家庭》

她是税务局的
她是
一个小县城的
税务局的
她去五金店收税
她经常
去五金店
收税
她家里摆满铁锅
她家里
一摞摞
铁锅
她的家不大
她的家
很挤
她正忙着择白菜
她在
客厅的桌子上
择白菜
她边择边嚷嚷
她边择
边嚷嚷
她说你再多弹会儿
到开饭的时候
才能歇
窗边坐着
穿白衣的少女
穿白衣的
少女
坐在窗边
弹钢琴

2006-12-15

此诗重叠参差的句法大有意味,似一摞摞铁锅,像拥挤的生活,充满世俗和反复的内容,对白衣少女是一个环境的反衬,也是对钢琴练习的一种声情的摹写,那断续重来、略带厌倦的琴音如闻。中国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矛盾体,父母与子女的生活有一种断裂,父母本身过着一种非常世俗的生活,可又不免在子女身上有一种不俗的寄托。铁锅的黑重,少女的白衣,是一重对比。狭小拥挤的居室,各种物品填塞着,而钢琴放在窗边,而窗是敞向外界的,此诗整个读来,给我的感觉是,物质世俗繁琐逼迫出一种浪漫轻盈的精神越窗而翔,到底是有不泯的美好存在的。


《布拉格在阳光下》

坦克轧过我的胸膛
擂鼓一般
半个世界都在轰鸣
轧过青石的街道
轧过教堂的尖顶
轧过十字架
轧过十字架上呜咽的云

轧过面包房
轧过热气腾腾的膨胀的梦想
轧过青春
轧过树
轧过查理大桥上形影萧瑟的人
轧过他的风衣
轧过他的爱情
轧过他头顶呜咽的云

轧过四轮马车上
套着白手套
梦想成为公主的姑娘
轧过铜像
轧过咖啡馆里读哲学的猫
轧过猫眼里挥之不去的忧郁
轧过忧郁的呜咽的低垂的云
轧过云的眼泪
轧过雨

轧过少女平静而坚定的面孔
轧过死者
轧过如圆石般长眠于此的灵魂
轧过蔷薇
轧过管风琴不舍昼夜的呜咽
轧过忧郁的
低垂的云

布拉格的街角
迎面走来的孩子
手里拿着一个巧克力做的坦克
在阳光下
滴着甜浆
令我失神了片刻

2012/4/7

开头极好,就要从我轧起,突兀,令人动衷。面包与梦想,圆石与灵魂——这种在具象与抽象间搭起的比喻关系一读就觉得天然贴切,像是妙手偶得,其实是诗人独出心裁的创造。而此诗最具匠心的还是对云的处理,那反复变换形式的部分重复的手法,可谓“纤云弄巧”,我非常欣赏这种绝不草草的创作态度。换一个诗人去写,很可能就是一种简单的完全重复性的写法了,偷懒必然带来形式的僵化和表现力的不足。


《柔软》

夜色在风中摇摆
像一个浅浅的臂弯

时光是奋力的鼓手
将母亲的乳晕
敲得粉碎

奔跑的孩子
听到爆米花般的枪声
流血的身体
还有片刻的柔软

死亡是一朵
渐渐消逝的雪花
落入即将
合上的眼睑

沉默的人翕动嘴唇
嗫嚅的线条
是柔软的

无用的书生提起笔
又缓缓放下
轻轻的叹息
是柔软的

朴素的人们拥抱在一起
柔软的手指抚摸着伤口

悲伤的事情应该被忘记
在风中我们的笑容
柔软得
像一朵白花

梦中搭建起理想的巢穴
醒来时被击得粉碎
那漫天纷飞的鸟羽
是柔软的

柳枝轻拂黑洞洞的枪口
像唱着安魂曲的天使

“爆米花般的枪声”——这个比喻比金子还珍贵!它打开了生命的纵深,童年的遥远欢笑与此刻牺牲的凄婉映照,它联通起生与死,洁白与黑暗。比喻已经不是它的目的,它是借一点相关含纳进更广阔的生命内容,写足了人物,也柔软了读者的心。此诗竟能写的像安魂曲一般,温柔,沉缓,悲伤。但那悲伤是潜抑浸润的,深入心田,而非尖锐粗砺,撼人耳目。这是近乎祈祷的诗歌声音,粗犷的浩波竟有此作,真是难得,而诗风的丰富宽广正是大诗人本色。


《姐妹》

她家的小母猫怀孕了
不知道是谁的种
可能是那只半夜跳进院子的黑猫
也可能不是
她不知道该如何给一只猫接生
有点心慌意乱
母猫生下了4只小猫
她觉得自己像当了奶奶
紧接着,她发现自己也怀孕了
她当然知道是谁的种
在电话里问他“要不要?”
她看着原本像她女儿的母猫
现在她们更像一对姐妹
第二天她去人民医院做无痛人流
回到家浑身无力
还得给刚刚当上妈妈的母猫喂食
现在她们又不像一对姐妹了

“他抬起头来望望她。他以前从未仔细的看过她,虽然他时常感到房间里她一来了便添上一股温和。她是多幺象只小猫,活泼而又温柔!”——在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里,读到以上这几句,我立刻又想到了这首诗,这两个性格神似的女人,都与猫有着天然的姐妹感。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客观叙述与主观心念的杂揉,篇幅虽不长,密度却很大。叙述的动静真小,全是心念的流转,无声无息,细腻无遗,真正体贴入微。她与猫(不必特定哪一只)总共经历了三层心理关系,体现为相对的三种身份:奶奶,妈妈和姐姐。在奶奶这一身份中可以看出,她是喜爱小孩(小猫)的。当发现自己也怀孕后,她也要成为妈妈了,她才觉得和已成妈妈的母猫像是姐妹。在对姐姐这一身份的认同中,暗藏着她对生育的期待。而一个电话,则让她重回到“猫的妈妈”的身份,而她的“人的妈妈”的身份却丧失了,全诗也就在一种怨怅的心境下结束了。怎幺说呢,这是一个多幺温和的女子,悲喜都只在心间隐现,喜亦不过是薄明,悲亦不过是微暗,独自体念与觉知,没有什幺表现于外的情绪动作。


《关于傻逼的九个真理》

我常常语重心长如上帝
告诫执着的人:
宇宙中
并无真理

现在
我收回此话
因为我发现了
傻逼的
真理

傻逼的真理一:
每个人
都是他人心目中的
傻逼

傻逼的真理二:
你要警惕
那些被大多数人认为不是傻逼的
傻逼
他们是
傻逼中的傻逼

在无数傻逼怀抱的
温暖中
他们像傻逼中的傻逼一样
傻逼着

傻逼的真理三:
傻逼中的傻逼
简称纯傻逼

傻逼的真理四:
傻逼最害怕的是
以前不觉得他是傻逼的人
发现他是个傻逼

为了逃避这傻逼的命运
他用一生付出傻逼般的努力

傻逼的真理五:
只有傻逼
读到我这首诗时
才会不高兴

傻逼的真理六:
居然还有这样的傻逼
——以为这首诗
说的不是他

傻逼的真理七:
声称自己发现了真理的
必是傻逼

傻逼的真理八:
企图以自嘲的方式
消解自己
傻逼的命运者
是悲伤的傻逼

傻逼的真理九:
你们都是傻逼
而我不是

这样一首诗读完,我们该如何评价呢?或许当我们试图去评价,我们就已经被这牛逼的诗置于傻逼的境地了。不得不说诗人是牛逼的。不过,我们事先也可以反戈一击,回他一句:牛逼也就是一大个的傻逼!
这首诗牛在写得极其机智。诗的写作过程内含着读者的反应,或不如说,诗人正是在对读者即时阅读反应的一步步回击中将诗歌铺展开来的。诗人总是超前读者一步,并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诗歌结束,这便成就了一种诗艺上的完美。这首诗成功地将读者裹携进去,极尽挑逗之能事,而又绝非恶意谑虐,其真诚深刻之处在于,诗人并未置身事外,自己也舍身跳了进去。
首先要说“傻逼”一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运用,它所反映的世俗口语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心态,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警觉,而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的诗人更不会放过这一话题,而要将其思考发为诗歌,最合适的莫过于这种戏谑的形式了。
我们来看“真理一”。上来就是一个全称判断,一网打尽。难道不是吗?我们不是经常直呼某人为傻逼吗?可想而知背后亦必有断我们为傻逼的人,这样交互综合的结果便是:每个人/都是他人心目中的/傻逼。这条真理你无法正面反驳的,但读者不会死心,他会提出反面的现象:但是,毕竟还有少数人是备受人们拥戴和崇拜的,就好比歌星在海量歌迷的眼中不会被视为傻逼。好了,这便需要“真理二”登场回击了。这类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其傻逼性质晦涩难辨,诗人给出判断后,又另起一段予以解释。但诗人犹不过瘾,甩出“真理三”,彻底将其钉死在耻辱柱上。那些惯受崇拜的傻逼读到此处必然心有恐慌,但是他已经逃无可逃,包括他这种恐慌也已经被诗人一把揪进“真理四”了。傻逼读这样直指脊梁的诗肯定是高兴不起来的啊,于是“真理五”被证为真理。但是读者群中毕竟也有高人,他乐呵呵读至此处必将更其高兴了:嘿嘿,至少我不是傻逼!但往下一读“真理六”,又被一棒打杀。恼羞成怒之余,他自己或许就会切齿道出“真理七”:声称自己发现了真理的/必是傻逼!这是读者的回击,诗人立刻承认下来,而承认下来就是自嘲,自嘲之后是否就超越了这一身份,就不再是傻逼了呢?当然不,于是又有“真理八”,诗人最终被定位成“悲伤的傻逼”。而全诗之妙,尤在结尾,总会有一些顽抗到底的读者会如此叫嚣:你们都是傻逼/而我不是!而当诗人将其定为“真理九”时,你不是也是了。
至此,我也不得不承认,如此讲诗纯属傻逼之举,同时再一次把读者都当成了傻逼。但我还是要进一步指出,有些真理是不具独立性的,比如第二条与第三条说的是一回事,诗人勉力凑足九数是有用意的。九让我们想到三教九流,想到九九归一。该诗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读者群是有着分流作用的,各有各傻,各归其位,但其实九流汇于一海,真理只有一个,一言以蔽之:人人都是傻逼,曾经是,现在(读诗的当下)是,还会是。这仅仅是一个残酷的结论吗?反过来一想,这结论的得出恰恰意味着对“傻逼”一词的解构,如同“他妈的”一旦泛滥成国骂那还能叫骂吗,通常只是一种语气罢了,“帅哥”不帅,“美女”不美了。


诗人简介:沈浩波,诗人、出版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出版有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

编者简介:李锋,男,1985年生于河南濮阳,2009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野外录井工作,业余大量阅读中国当代诗歌,是一名有自己独到眼光的诗歌编选者与评论人。微信号:925443731。新浪微博名:李锋评诗。

沈浩波:很高兴,看到这7首诗被如此用心的选评!李锋选得好,评得更好。他是会读诗的人。什幺叫会读诗?就是既有专业的诗歌审美能力,技术解读能力,更能不负读诗之初心,用心灵读!很多人诗写多了,诗读多了,心灵反而会被所谓的专业性和写作技艺磨损,看起来熟练于诗,其实早已成为无灵魂的写字躯壳!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小伙伴们一起来互粉吧~~短短3天,单条访问量过5万!1911个伙伴们互动参与互粉,就缺你了,欢迎你的加入

短短3天,访问量过5万!1911个伙伴们互动参与互粉,就缺你了,欢迎你的加入#互粉大厅微博#【自由互粉时间】

期待猪对手,我迫切希望昂山素季上台

昂山素季日前首次访华。为了中国的利益,我迫切希望她上台。不管这个人政治立场怎样,作为对手,她领导缅甸

[画集]《貞本義行画集 CARMINE 》(Yoshiyuki Sadamoto - Carmine - Digital Art Collection)[貞本義行]

贞本义行(さだもと よしゆき),1962年1月29日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德山市(周南市)。日本着名动画制作人、漫

定调11.16日

这两天闲暇时刻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对付11.16日的交易?
我下定决心定调:仍然保持比较低的舱位,不轻易乱动

李丽莎_打赏享大图链接_有内涵

#打赏9.9元享大图链接#打赏需要人工回复,可能造成时间延迟太久!请谅解淘宝购图,种类更多!秒发货!无需等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