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深度剖析C++对象池自动回收技术实现
佚名 2015-12-01 10:00:12

对象池可以显著提高性能,如果一个对象的创建非常耗时或非常昂贵,频繁去创建的话会非常低效。对象池通过对象复用的方式来避免重复创建对象,它会事先创建一定数量的对象放到池中,当用户需要创建对象的时候,直接从对象池中获取即可,用完对象之后再放回到对象池中,以便复用。这种方式避免了重复创建耗时或耗照片的大对象,大幅提高了程序性能。本文将探讨对象池的技术特性以及源码实现。

对象池类图

适用性:

效果:

问题

目前纵观主流语言的实现方式无外乎3个步骤:

  1. 初始创建一定数量的对象池(也允许从外面添加对象)。
  2. 从对象池中取对象来使用。
  3. 用完之后返回对象池。

一般情况下这样是OK的,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在第三步,有两个问题:

  1. 不方便,每次都需要显式回收对象。
  2. 忘记将对象放回对象池,造成照片浪费。
改进动机

解决显式回收的问题,实现自动回收,省心省力。改进之后的对象池无须提供release方法,对象会自动回收,改进之后的类图如下。


技术内幕

借助c++11智能指针,因为智能指针可以自定义删除器,在智能指针释放的时候会调用删除器,在删除器中我们将用完的对象重新放回对象池。思路比较简单,但实现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 什么时候定义删除器?
  2. 用shared_ptr还是unique_ptr?
1. 什么时候定义删除器

自定义删除器只做一件事,就是将对象重新放入对象池。如果对象池初始化的时候就自定义删除器的话,删除器中的逻辑是将对象放回对象池,放回的时候无法再定义一个这样的删除器,所以这种做法行不通。需要注意,回收的对象只能是默认删除器的。除了前述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对象池释放的时候需要释放所有的智能指针,释放的时候如果存在自定义删除器将会导致对象无法删除。只有在get的时候定义删除器才行,但是初始创建或加入的智能指针是默认删除器,所以我们需要把智能指针的默认删除器改为自定义删除器。

1.2 用shared_ptr还是unique_ptr

因为我们需要把智能指针的默认删除器改为自定义删除器,用shared_ptr会很不方便,因为你无法直接将shared_ptr的删除器修改为自定义删除器,虽然你可以通过重新创建一个新对象,把原对象拷贝过来的做法来实现,但是这样做效率比较低。而unique_ptr由于是独占语义,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方法可以实现修改删除器,所以用unique_ptr是最适合的。

1.3 实现源码
#pragma once
#include <memory>
#include <vector>
#include <functional>
template <class T>
class SimpleObjectPool
{
public:
    using DeleterType = std::function<void(T*)>;
    void add(std::unique_ptr<T> t)
    {
        pool_.push_back(std::move(t));
    }
    std::unique_ptr<T, DeleterType> get()
    {
        if (pool_.empty())
        {
            throw std::logic_error("no more object");
        }
        //every time add custom deleter for default unique_ptr
        std::unique_ptr<T, DeleterType> ptr(pool_.back().release(), [this](T* t)
        {
            pool_.push_back(std::unique_ptr<T>(t));
        });
        pool_.pop_back();
        return std::move(ptr);
    }
    bool empty() const
    {
        return pool_.empty();
    }
    size_t size() const
    {
        return pool_.size();
    }
private:
    std::vector<std::unique_ptr<T>> pool_;
};
//test code
void test_object_pool()
{
    SimpleObjectPool<A> p;
    p.add(std::unique_ptr<A>(new A()));
    p.add(std::unique_ptr<A>(new A()));
    {
        auto t = p.get();
        p.get();
    }
    {
        p.get();
        p.get();
    }
    std::cout << p.size() << std::endl;
}

如果你坚持用shared_ptr,那么回收的时候你需要这样写:

std::shared_ptr<T> get()
{
	if (pool_.empty())
	{
		throw std::logic_error("no more object");
	}
	std::shared_ptr<T> ptr = pool_.back();
	auto p = std::shared_ptr<T>(new T(std::move(*ptr.get())), [this](T* t) 
	{
		pool_.push_back(std::shared_ptr<T>(t));
	});
	//std::unique_ptr<T, DeleterType> ptr(pool_.back().release(), [this](T* t)
	//{
	//	pool_.push_back(std::unique_ptr<T>(t));
	//});
	pool_.pop_back();
	return p;
}

这种方式需要每次都创建一个新对象,并且拷贝原来的对象,是一种比较低效的做法。代码仅仅是为了展示如何实现自动回收对象,没有考虑线程安全、对象池扩容策略等细节,源码链接:object_pool

总结凡是需要自动回收的场景下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在获取对象的时候将默认删除器改为自定义删除器,确保它可以回收。注意,回收的智能指针使用的是默认删除器,可以确保对象池释放时能正常释放对象。同时也将获取对象和释放对象时,对象的控制权完全分离。其他的一些应用场景:多例模式,无需手动释放,自动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七个你必须重视的Git使用技巧

与其他技术相比,Git应该拯救了更多开发人员的饭碗。只要你经常使用Git保存自己的工作,你就一直有机会可以

教你如何用浏览器管理Docker

Docker 越来越流行了。在一个容器里面而不是虚拟机里运行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是一种非常棒的技术和想法。doc

63岁老人自学单片机8年做出机器人:有图有真相

63 岁的李祖臣为实现梦想,8 年前自学单片机、电脑知识,在书店一泡就是一天。8 年后,几百次尝试,老李终于

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知道的15个最佳PHP库

本文由玩赚乐(www.banghui.org)– 小峰原创翻译,转载请看清文末的转载要求,欢迎加入技术翻译小组!PHP是一

对抗拖库——Web前端慢加密

0&times;00 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密码加密不同。算法越快,越容易破。0&times;01 暴力破解密码破解,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