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行测如何提分?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 2015-12-15 14:00:22
本篇首发于我在知乎上对问题“公务员行测如何提分”的回答。转载请标明原创是新浪微博@行测老杨。有些同行无署名复制了我的内容,甚至标明是原创,以吸引别人眼球,对这种无聊无耻的行为我表示强烈谴责。

下面是我修改过的原答案。

首先,其他所有答案对题主而言都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上面这句话很狂傲是吧?事实如此。

在公考学习中,最没有价值的就是『X的经验』,归根结底,我们要参照的不是哪位大神的特质,而是大多上岸者的共性。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你,别人走过的路你未必走得通,一味找捷径只会走更多的弯路。踏踏实实去学、勤勤恳恳去练才是正途。

行测考试整体来讲是很考察人的整体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决定成绩的有三方面:

l 基础和智商。

公考虽然属于职业类考试,但归根结底仍是应试考试。知识丰富和天资聪慧的人在应试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完全合情合理。必须要承认,在行测考试中,那些初高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在同等复习程度下,往往考不过曾经的学霸,而那些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同等复习程度下,通常考不过名校毕业生。个例虽有,但普遍情况如此,理智的人当能理解。

那幺是不是说,学渣必然考不过学霸?当然不是,需要注意上面的条件:同等复习程度。知识的积累和智商水平决定的只是可能分数的上限,比如,超级学渣再怎幺复习可能也难以考到75分,一般学渣打死也考不到80分。但需要明确,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连以自己水平应达到的及格线都没碰到,还谈什幺上限。我特别烦有人跟我说『老师我现在行测遇到了瓶颈』,这样问的,绝大多数都只是稳稳地躺在你自己水平的瓶底。

l 主观努力。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绝大多数人的成功来说,天赋、财富、运气都不一定会有,指引自己一步步接近成功的唯有坚持二字。

大家知道“一万小时定律”,你在某个领域如果可以投入一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对于行测学习而言,达到比较好的水平,有效学习300小时就足够了。

所谓有效学习,包括不间断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向。

不间断努力,是指这300小时应属于一个完整的周期,按照某种既定的频率付出,比如你很拼,每天学5个小时,那幺两个月下来就会效果显着,但假使你时间有限,那幺每天学2个小时,放个长线,半年左右的时间也够了。

正确的方向,是指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接触真确的理论,远离那些习惯性秒杀、炫技的大忽悠们,抛开自己“速成”的急功近利心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总结,多想多问,反复练习。

目标明确又肯付诸踏实行动,而行测仍巨烂无比者,未之有也。

l 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很多人一看到这种鸡汤就恶心的不要不要的,但这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考生的糟糕心态大致有三类:畏难、浮躁、急功近利。

畏难不难理解,无非是看到数学题那些天书上一样的数字,就抵触,以自己从小数学烂和自己是文科狗来敷衍;一做资料分析,有那幺复杂的式子,总是不会算,就觉得绝望;一看到片段阅读,那幺长的文段,就想到曾经教过自己语文的体育老师,然后恨恨不已……这些我理解,大家都理解。可说句不客气的,畏难不是好汉,纯是懦夫。行测这点玩意,算个啥啊,跟小奥比,跟高中那些繁复的知识点比,差远了,乖,别怕,不怕不怕啦,这是迈出的第一步。

浮躁,科学地解释,就是心里长草。今天想想,一定要考上公务员,明天又琢磨,考研多好,后天又想,找个工作算逑。还有做题时,一会做几道题,看看偶滴歌神呐,一会看会书,然后去LOL一会。如果这事发生在三岁小孩身上,或许叫多动症;如果发生在真是想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列位身上,这就叫欠抽。有人说,我做整卷总是精力不集中,一会心就飞了。老杨在此忠告:有病就去看医生,没病就收收心,到底是不是想考公务员,先琢磨好了,路是自己选的,如果选好了,就大步流星走下去,别总在路上频频回头,招猫逗狗、拈花惹草。

急功近利,这是大部分考生的通病。这种学习嘛,本身就是功利性的。谁都希望立竿见影,三天见效,除了傻子都知道这不可能。但一旦触及自身,很多人还是乐意去做傻子,所以才去相信怎幺猜数学、怎幺蒙常识、怎幺秒杀言语、怎幺三天搞定资料分析,江湖术士就喜欢把包治百病的大力丸卖给这样的人。这个世界,傻子还不够多吗?

大家学过一段古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王荆公在此文种阐述登山远游的道理,对于考公务员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总结起来,行测分低的,无外乎三个原因:笨,懒,怂。

要想提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好的基础和聪明的大脑你并不具备,那就解决后两个问题。建议如下:

1.系统学习。

系统地把整个行测,所有模块和小的知识点都过一遍。这个过程需要:

①教材。

行测通用基础教材或专项教材均可。在知识点上,市面上各教材都大同小异,买哪个版本请自便。手头有我《行测提分宝》的,多看几遍,必有裨益,该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

②课程。

QZZN和公务员论坛上有些“高手”把机构培训贬的一文不值,实在偏狭又荒谬。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系统地、完整地听一遍基础课程,是快速理解行测基本知识点和做题思路最有效的途径。自控能力强的,可以参与线上学习或者购买预告片课程,优点是便宜、自由,缺点是缺少互动,没有现场点拨;自控能力差的,报个地面班,行测大概用一周左右学习,优点是效率最高,有学习氛围,能够受到老师面对面的指点,学习效果好,缺点是相对比较贵,且有授课地点和时间的约束。

这里插两句废话。

第一,线上课程和预告片课程建议花点钱买正版。如果用的是盗版,请不要去主动传播,更不要为了那三五毛的钱去淘宝私自卖人家的课程,丢了人格。有人说“反正机构卖预告片总之是赚的”“机构好黑”“我穷就应该去盗版”“只要有利于考生就好了”,说这种话,真是太掉价了,逻辑混乱,三观不正,若考上公务员实在让我遗憾。

第二,报地面班的话要多留点心。有些机构极为黑心,找来的老师没有授课经验,可能是兼职的,也有的可能是大忽悠。记住一个点:凡是上课频频讲段子,且段子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一定不是合格老师;凡是多次提到怎幺秒杀的,一定不是合格老师;凡是吹嘘自己经历和水平的,一定不是合格老师。

第三,系统学习一般一遍就够了,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如果掌握的不好,可以再学一遍,但不要听课听个没完。我碰到很多学员,报了各机构的协议班,考前几个月都在听课,最后老师讲什幺都认为简单,但是一做题就完蛋。何也?学无以致用,光学不练假把式。

系统学习,看书建议三周左右,听课建议一周左右,前后大概一个月。

2.模块练习。

在基础的系统学习结束后,可以进入专项模块练习的阶段,这个过程,主要是把自己不是很熟练、听课感觉比较费劲、练习正确率不高的模块拿出来,专门练习。可以做几套卷子测试下,时间比考试要求上浮30%。在不蒙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常识低于50%,数学低于50%,言语低于70%,判断低于75%,资料低于80%,就可以算比较差。

若离考试时间比较近了,建议重点练习判断、言语和资料分析;若时间充裕,数学必须要学一学。接下来说各模块。

常识的话,可以重点积累下宪法民法商法等基本法律知识、马哲和党史基本知识、经济学金融学基本术语和传统文化、历史常识、文化常识。这些都只看纲要性的东西即可,没必要深入。不过,这个工作量很大,常识考察的是一个人文理各方面的基本素养,短期难以突破,若复习时间短,可以放一放,平时生活多留心。文学常识推荐看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历史常识推荐看看中国历史知识简要之类的,另外,如果喜欢上微博,看看@人民日报有时发的还是挺好的。

数量关系。系统学习常考题型,各题型题目反复做,思考一个题目的考点、基本数量关系是什幺,另外,练习好整除、方程、代入排除、特值的基本方法。自己苦练,也多向高手请教。切记,数学不要记太多基本题型和常考模型以外的公式和结论。数学糟糕的人记这些只会让脑子更乱,要重点去读明白题、分析基本关系。

言语理解。平时注意积累,包括词汇的积累、阅读的积累。逻辑填空重点分析文段意思,判断前后内容的逻辑呼应;片段阅读重点强化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多做真题,认真分析文段,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析文段结构、判断核心思路。一些常犯的错误可以看看我写的《片段阅读“七宗罪”》,在我微博搜“七宗罪”即可。言语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但坚持练习必然会有提升,若能达到80%及以上的正确率,这个模块就有优势了。

判断推理。图推只要掌握常考题型,再把真题多练练就好了,没什幺难度;类比推理,侧重于对题干词语逻辑关系的把握,这两年偏向于对常识内容的考察,掌握基本方法,别钻牛角尖通常难度不大;定义判断,这个模块需要好好抓抓。一个定义通常要考察的核心只有一两个,多分析,必然慢慢会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定义判断平均正确率不高,但是可以提上去;逻辑判断,演绎推理把握规则就好,这没什幺好说的,主要是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必须不断做不断思考,多琢磨,到底两个事物之间什幺关系?怎幺发生联系的?如果加强或打断这种联系?实际上,这个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最密切,也是最为有趣的一个点,学好了可以指导我们生活,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就是不讲逻辑的。

资料分析。整个行测最有性价比的一个模块。正确率低于85%都属于应该面壁思过的。把常考概念和公式烂熟于心,练好并可以熟练运用两三种计算方法,剩下就是练习了。每天25分钟限时练习4篇,不出三周,必有明显成效。

实际上,行测大部分题目考察的都是思维能力,不是对具体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也不是现成结论的套用。因此,一旦哪个模块想秒杀,就走偏了。另外,任何一个点如果钻到特别狭窄的死胡同,就会自我混乱,仔细体会“抓大放小”这四个字吧。

模块练习一般用一个月左右,具体时间根据掌握情况来调整。题目可以是做整卷上的模块,也可以是用专门的题库或模块教材练习。

3.整卷练习。

整卷练习,最好不低于50套。整卷练习的目的在于:一,把握自己做题节奏。每个模块该如何分配时间,先做什幺后做什幺,这个节奏要稳定下来。有人说,行测考试时间那幺短,没有人能做完,本来行测就是要学会放弃。这是loser的论调,如果真限时一次性完成,时时调整节奏,50套练下来,做不完题那是奇葩。别说做完,提前完成的人也是有的。二,提高对各模块知识点的熟练度,加强理解和把握。稳定的水平不是从大量的模块练习中体现出来的,而是在套题中体现出来的。

说明几点:

①做题建议用纸质版的,毕竟现在考试还不是用计算机答题。

②一套题限时2小时一次完成,中间不要分成几次,最好涂卡。

③题目选择:2010年及以后国考、联考、你所在省份省考、河南、山东、山西、浙江、政法干警等诸多省份的题目均可,各机构模拟题均可。优先做真题。

④整卷练习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每周做1~2套即可。从模块学习开始,就必须要保持一定频率了,比如每两天或三天做一套,一直坚持到考试前。

4.与人共进。

最好有小伙伴跟着一起学,制定计划,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不要独舞。毕竟一个人备考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放弃的情绪。

还没毕业的孩纸可以找同学一起泡自习室和图书馆,其实你们不知道你们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是多幺让人嫉妒嘛?已经毕业的,有现实种陪伴的小伙伴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在网上找爱学习的孩子,每天制定计划,互相督促。当然,找伙伴不要找怨妇怨男,那些整天自怨自艾哭天喊地咋咋呼呼喋喋不休的家伙最没出息,跟他们一起学还不如找你家的猫。要知道消极情绪很容易传染,如果你是个负能量爆棚的人,建议在找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同时也别把别人当成垃圾桶。

此外,如果你认识高手,那最好,多请高手吃好吃的,送点小礼物啊,让高手欢喜地教你学习,如果你的男票或女票是高手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全程陪同。不过注意学习为主,不要在学习时你侬我侬耽误正事,俩人都得自律。

当然,如果认识有水平的老师是最好的,前提是这个老师有时间,且愿意点拨你。真正既有时间,又肯无条件为你点拨,水平又好的老师并不多,所以一旦遇到,嘴甜些,态度积极些,内心强大些,别像人家欠你一样,也别人家不回应就像自己碰了灰,更别被批评就像没法活了,玻璃心的人能干好什幺事?

我这人虽没什幺水平,但没事在微博上(行测老杨)就喜欢偷偷分享点干货,也会及时解答大家的疑问。但是,既是社交平台,大家又都精力有限,那幺有些情况有些人的提问我是连看都懒得看的,比如,上来发个题到那,到底哪里有问题,自己怎幺理解的,全都不说明,或者上来就问为什幺X选项不对,亲,我什幺时候说过它不对?比如,发个图都是倒的模糊的;比如,直接说“你好,给我讲个题”的,再比如,一下子@了好几个老师,你想搞毛哦?我这人虽然古道热肠,但绝不喜欢热脸贴人冷屁股,被当工具使,报没报班对我而言不重要,两个人交流的首要前提是相互尊重。还有,我发的微博,该赞赞,该转转,该打赏打赏,O(∩_∩)O哈哈~

以上啰哩啰嗦扯半天,洋洋五千字,大部是废话,道理其实你都懂。公考行测很难吗?不难,若真踏踏实实,认真勤恳,70分至少是可以达到的,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应该只是当成个合格线。很多人笨又懒,不愿比别人付出多,又想比别人考的高,这不是痴人说梦?你的目标如果是65分,就付出一般的努力;如果是70,就稍微用心点;如果是75,就要比绝大多数人都用功;如果是80,起码你得拼一拼。像去年国考,我的小学弟三点水考了86分,那是既有基础,又聪明,还用功,这个成绩绝大多数人可能永不会达到。但你付出了86分应有的努力,考个75,我想还是轻轻松松的吧?行测学习就该扎扎实实,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水平,千万不要相信什幺狗屁秒杀技,也不要迷信任何人的高分经验。考公务员,这点认知能力还是要有的。

成功必定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亲,打个赏,或者转发个吧

打赏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苹果

之前没发过长微博,所以,这一篇应该是处女作?我今天忽然想写,是想到了一样水果。有人说,如果让你在内心

乐意打赏的朋友点进来

汇金股份,算是我处理完爸爸的事情第一次给粉丝的见面礼,那段时间感谢我的粉丝鼓励我陪伴我,我也说过有好

圣诞节贺卡不来一张吗?

明信片在制作中所以没有图片,但全部都是萌萌哒个人手绘,一套大致三到四款。【图中是平常的一些画,p2是别

也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也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这句话实在太好了,好到变成了一把刀,可以刺向任何看不习惯的人。好

假设你和药家鑫、马加爵、林森浩住一个寝室。

假设你和药家鑫、马加爵、林森浩住一个寝室。因为药家鑫老是说马加爵打牌作弊,而且马加爵家里穷而看不起马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