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深度文章:敢问爱在何方?
蒙愛DE微塵 2015-10-03 10:20:17


误解的死,错置了爱


文/以待

《生命季刊》第75期


敢问爱在何方?


“十字架上的爱”是基督徒很熟悉的词语。但是,“十字架上的爱”究竟是什么?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人每每讲到“十字架上的爱”时,总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这句话当作十字架上爱的标本。他们用主耶稣的这句话把“十字架上的爱”诠释为一种宽宏大量、不与恶人一般见识的道德精神。而当他们谈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时,他们要么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要么仅仅将之解读为自我牺牲的道德典范。的确,在路加福音23:34,主耶稣为罪人祈求赦免的祷告体现出祂的怜悯。但是,这句满有怜悯的代求是否可以彰显出十字架上爱的真谛?十字架上基督之死是否仅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典范?在十字架上,主耶稣是通过“祂的话”,还是通过“祂的死”彰显神的爱?


约翰一书4:10说:“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挽回祭”是基督之死的重要意义。基督是通过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的方式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罗马书5:8也说:“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显然,神的爱是通过“基督的死”彰显的。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求赦免当然不能被忽视,但它不应取代“基督之死”的功效。在理解“十字架上的爱”时,如果我们放大了主耶稣说的那句话(路加福音23:34),而淡化了基督之死,那么我们就没有“射中靶心”。我们要正确理解十字架上的爱,必须正确诠释基督之死的意义。


从基督之死领会爱


为了正确理解基督之死,让我们回到罗马书5:8和约翰一书4:10。这两节经文的和合本译文中有一个共同的字:“为”—基督“为”我们死(罗马书5:8);神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翰一书4:10)。这两个“为”的希腊文原字不同。罗马书5:8中的“为”有“因为”和“代替”的意思。约翰一书4:10中的“为”有“有关”和“因为”的意思。所以,这两节经文表明基督之死与我们的罪有关。这两个“为”字(特别是前者)在新约圣经很多地方用来指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具体来说,基督背负我们的罪,代替我们而死,借着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祂替我们还清了罪债,承担了罪责,满足了公义的要求。这是“代赎”的基本含义。


旧约时代以色列人为罪献祭时,首先要把手按在祭牲的头上。这代表献祭人的罪责(或“罪债”)归算在祭牲身上。然后,祭牲被杀死,象征它代替献祭人还清罪债,承担罪责。旧约的赎罪祭预表基督。“代罪受罚”的含义最终实现在基督身上。当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时,我们的罪责归算在基督身上。为了承担我们的罪责,基督“代替性”地死在十字架上。父神公义的要求得以满足。父神对我们的忿怒得以平息。这是挽回祭的意义。罗马书5:8和约翰一书4:10告诉我们,神差派他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间,背负我们的罪,在十字架上替我们承受罪的刑罚,还清我们的罪债,满足父神公义的要求,平息父神的忿怒,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样,我们才可以借着信心靠着恩典被父神称义,并与父神和好,享受罪得赦免等福分。神的爱在十字架上通过基督为我们“代罪受死”而彰显出来。因此,要想领会十字架上的爱,我们必须理解基督之死。但要想理解基督之死,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神。


从神的本性领会基督之死


神是公义的。“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箴言17:15)。”所以,依据神公义的要求,罪人若被赦免,他们的罪债必须还清。假如基督没有为我们代罪受罚,那么,我们必须亲自承担自己的罪责。按照父神公义的法则,我们本应遭到永远的弃绝,被丢在地狱里永远承受神的忿怒。假如基督没有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当我们站在神的审判台前被定罪的时候,我们无可辩驳。假如基督没有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那么我承受地狱的刑罚是合情合理的。反对地狱存在的人说:“如果地狱真的存在,在上帝之外,还有一个与上帝的美善相对立的地狱,那么上帝无限的美善无法扩展到地狱里。这样,上帝的无限性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地狱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这种错谬的说法是基于一个残缺的逻辑推理。地狱是神的忿怒倾倒的地方(启示录14:10)。在新天新地降临之前,罪恶与不得赦免的罪人首先被清除到地狱里(启示录20:11-12:4)。神如此行,因为神是圣洁的,神的圣洁不容罪玷污。神如此行,因为神是公义的,不得救赎的罪人理应在地狱中承受他们的罪责。神如此行,因为神是有权能的,祂有权力也有能力将罪人投放在地狱中。地狱中的罪人承受被神弃绝的痛苦,他们被隔绝在神的恩典与慈爱之外,但无法逃出神权能的掌控。神的忿怒倾倒在地狱里。神的忿怒不是祂突然失去了自控,也不是祂自私的发一顿脾气,而是祂对罪恶神圣炙热的愤恨,是神圣洁的本性对一切邪恶的反应与排斥。神的忿怒与神的公义息息相关。这是祂追讨罪恶、摆平不义、拨乱反正、施行公义的决心。1地狱的“烈火”令认识神的人禁不住称颂神的权能。地狱的“烈火”令认识神的人对神的公义与圣洁心存敬畏。地狱的“烈火”也令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神的儿女们对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心存感恩。因为基督替我们死,救我们脱离了地狱的刑罚。


神是慈爱的。“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为了救赎我们脱离神的忿怒、将来的审判和地狱的刑罚,神宁愿让祂自己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背负我们的罪,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流血舍命,承受了我们本应承受的刑罚。


神是圣洁的。在十字架上,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圣洁的父神把我们的罪归算在祂的儿子耶稣的身上,圣洁的父神不能亲近背负着罪恶的耶稣。父神在祂的儿子耶稣基督身上施行了对我们的罪的审判。自从万古以先,在永恒里,父神与子神亲密无间。然而,在那一刻,为了我们这些败坏的罪人,父神竟然“掩面不看”祂的儿子基督耶稣。在那一刻,为了我们这些败坏的罪人,耶稣基督承受了被父神离弃的痛苦。在十字架上,基督宁愿承受罪的刑罚,为的是救我们脱离罪的刑罚。在十字架上,基督替我们品尝了被父神离弃的痛苦,为的是叫我们品尝与父神和好的喜乐。


十字架上的爱与神的公义与圣洁交织在一起,流淌出无限的恩典与怜悯。十字架上的爱远远超越了道德层面的含义,而是神荣耀本性的彰显。


为何错置了爱?


因此,要正确认识十字架上的爱,必须正确理解基督之死。要正确理解基督之死,必须认识神的本性,尤其是神的公义与圣洁。如果神的公义与圣洁被忽略,那么基督之死的“代赎”功效就无从谈起。进而,基督之死只能被诠释为自我牺牲的道德典范。于是,基督之死的功效就被解释为神用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化人心的道德感召力。这就成了“道德感化说”这一错误的“救赎论”。再一次说,我们不能否定神的爱在道德层面的意义。但是,十字架上的爱远远超越于道德的范畴,不应只局限在道德层面,更不能从道德的层面阐述救恩的功效。


如果只是在道德层面解读神的爱,那么人们就可以从基督的生平中找出许多高尚的道德标本。当人们寻找到十字架的时候,就自然找到了路加福音23:34那句为罪人求赦免的祷告。基督之死的“代赎”功效就被基督的道德榜样所取代。于是,神的慈爱就被降格。当人们误解了基督之死,也就把十字架上的爱错置在其他方面。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忽略神的公义和圣洁。


回到根本


只有当我们对神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从十字架上基督的代罪受死中明白基督的爱何等长阔高深。罗马书5:5说:“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紧接着,经文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马书5:6)”接下来,经文就诠释了基督之死的意义(罗马书5:9-11),从中我们明白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所显明的神之大爱(罗马书5:8)。神的爱浇灌我们,这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感官经历,而应当是建立在对真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属灵深处的深刻体验。神的爱浇灌我们,不是仅产生一种短暂的主观感觉,而是叫我们因着认识救赎的恩典而得着持久的自由释放并恒久地以神为乐。


注释:

1.CharlesLeiter,Justification and Regeneration, Granted Ministries,2009.


以待 来自中国大陆,在美国留学期间蒙恩得救,现在美国南部一所教会事奉。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共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

cclife2013gmail

生命季刊网页:

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读到生命季刊创刊以来所有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