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前沿 > 游戏
人才培养不能光靠HR,做好这两点才是关键!
baidu 2022-01-21 14:02:38

  今年圈外开始做企业业务,为企业提供学习解决方案。这几个月,我自己也在一线在跑客户、做方案、听反馈。很有意思的是,企业培训这个市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如果去问企业里面的相关方,包括培训对象、业务负责人、培训负责人,说:你对目前的状况满意吗?大部分都会说“很不满意”。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之前在美世咨询,有将近9年的人才管理咨询经验;后来创立“圈外同学”,提供管理、软技能、数据等方面的课程。我们过去5年,有30多万学员用自己的钱买了我们的课程,并且在业余时间学习;再者,我们自己公司也有一两百号年轻人,作为创业公司的CEO,也一直为人才的事情发愁。

  基于我过去的咨询经历、C端教育培训经历、创业公司CEO经历,在人才培养这个领域,有一些心得和思考,可以跟大家分享。

  

  这会是一个系列文章,希望能够传播我们的教育理念,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来合作,一起把企业学习这个事情做好。

  首先第一个,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企业做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怎么算是做得好?

  只有一句话:为企业培养能够产出高绩效的人才。

  这里面的关键是“为企业”、“高绩效”。每家企业的战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产出的绩效当然不同,那么需要的人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自然就不同。

  比如,我们国家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习大大在各个大学讲话的时候都会提到一句话“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是基于国情的,企业培训也是教育,当然需要结合企业实情。

  所以,这是企业培训最难做好的地方。

  

  前面说了,我会用系列文章来分享,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为什么企业普遍对于培训效果不满意,背后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做HR都知道,我们很多工作成果,是高度依赖管理层的。所以首先要说的这个原因,并不是HR本身,而是跟管理层有关,包括公司管理层,以及培训对象的直线经理。

  01

  管理层有病,HR却给员工吃药

  曾经有一家公司找圈外去做一场培训,背景是:公司业绩受到政策和外部环境影响,出现下滑,员工士气低落,老板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想找外部机构搞个培训提振一下士气。

  我们拒绝了,原因我想所有人都能够理解:面临外部挑战和危机,让员工重拾信心是管理层的本职工作,怎么能够假手他人?这是典型的“管理层有病,想让员工吃药”,HR就算买了最好的药,肯定也是治不好病的。

  当然,这个案例过于明显,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公司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面临很多边界模糊的问题时,比如,员工的执行力问题,很多公司也会搞执行力培训。但是,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是管理者的问题,还是工作流程的问题,这是靠培训能解决的吗?

  很多时候,管理层会把人才问题、管理问题、业务问题都混在一起,用人才问题解决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如此一来,HR几乎无法成功推行任何项目。

  想让人才培养项目获得成果,需要让管理层做到:

  1. 区分人才问题、管理问题和业务问题

  之前圈外的一个管理层跟我抱怨,说HR招不到人,招了人进来也做不好业务,导致业务受阻。

  HR的反馈是:按照这位管理者提供的画像,几乎没有这样的人选,而勉强招进来的人,进来也会因为流程和支持不完善而无法胜任。

  于是我做了件事,让HR把招聘网站的账号给了这个管理层,让他自己招,看看能够找到多少候选人。结果发现,他自己也找不到几个。

  

  后来分析发现,其实是因为岗位和业务流程有问题,导致对人的要求极高,看起来是个人才问题,实际上是管理问题。

  我们经常会把很多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没有业绩是因为没有销售人才,客户体验不好是因为没有服务人才,员工离职率高是因为没有管理人才……世间万物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但问题是,如果所有人才都是顶尖的、可以解决公司所有问题,那还要管理层做什么呢?做管理,就是要通过搭建机制、管理团队,来让平凡的人,能够一起做出不凡的事。

  2. 认识到人才管理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HR

  前段时间,我走访了一家做企业服务的企业。去年老板定下来一个数字化转型战略,就找到HR,说我战略想好了,但目前就卡在人上,你去给我搞搞人。

  结果搞了1年,也没有什么成效,去市场上招人也找不到,招来了也留不住,内部培养也没有成果……老板就觉得是人力部门无能。

  

  后来我帮忙一分析,过去这1年,管理层几乎完全没有介入,觉得人才的事情就是HR部门的事情,他们冲锋陷阵搞业务就好了。

  但实际上,确定人才战略、梳理人才画像、参与人才培养等等,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管理层的高度投入,HR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我们能够理解,赚钱省钱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那也应当能够理解,育人用人也不是HR一个部门的事情。

  所以对于人才培养这件事情,首先在于:管理层是不是能有共识,或者换句话说,HR能否影响管理层,让他们有意识。

  以上是我觉得管理者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些认知误区,这些误区会导致这件事情还没介入到HR的时候就已经错了。

  后续想第一时间看到类似的干货内容,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圈外人才管理荟”。

  当然,如果你想了解圈外人才培养业务,也可扫码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我们会第一时间跟您联系。

  02

  人才培养追求专业和大而全,与业务脱节

  前段时间我跟一家生物医疗企业沟通,他们在疫情之后,发展速度非常快,也拿了很多融资。我当时跟这家企业的人才发展负责人聊,对方就跟我说,她在做一套人才发展规划。

  过了2个月,她还在做规划。我就很好奇,问她:这个规划要做成啥样?她说要做一个全公司比较系统的、完善的、3年规划,里面还包含各种人才盘点、能力模型、测评等等。

  且不说计划是否合理,单说这个规划出来了,业务都不知道变成啥样了。

  从我之前做咨询的角度来讲,专业而系统的人才发展规划的确是复杂的。人才盘点、能力模型、测评等等,一整套搞下来,做得完善一点,少说得1年,我之前在咨询公司的时候,帮很多企业做过。

  

  但问题是,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等不了。我在咨询公司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要“长期主义”、“系统性科学性”,但我自己创业之后就理解:长期主义和系统科学是最简单的,谁不想长期呢?稍微有点专业性,谁不知道长期“应该”怎么做呢?

  但问题是,业务等不起,如今这个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业务也跟着变,而我们的人才发展就需要跟上这种变化,所以最难的不是长期,而是“把握长短期均衡”。一方面要看长期,另一方面也得兼顾业务短期需求,否则就是“抛开现实谈理想”。

  所以,人才发展也好,人才培养也好,不能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考虑问题,得结合实际的业务情况。

  而在人才培养跟业务的结合方面,我能够看到的常见问题有这么几个:

  1. 需求调研变成“发表单”

  需求调研是我们确保“对症下药”的关键。如果病症判断错了,开的药当然治不好病,但是这个环节,却往往是很多企业忽略的环节。

  我曾经看到一个企业的做法是,发一个问卷给业务部门:以下课程你(或者你的团队)想要学哪一门?还有哪些请补充。业务部门填完了,他们就收集到需求了,就开始去找供应商了。如果只是发个表单的活儿,找个实习生就可以干,为什么需要专业的培训部门去做?

  实际上,业务部门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能力需要培训、要怎么学习。这就需要培训部门在“需求调研”阶段,要做一个“翻译”工作。就是基于业务目标、组织能力,来推导学习主题。

  培训部门要通过与业务领导的沟通,挖掘出现有工作问题背后的能力缺失点,再去不断验证,找到这个关键能力,然后自己设计学习方案(或者找外部专业机构),跟业务部门确认。

  

  我们自己在接一些企业培训项目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训前调研”的环节,最主要的工作是3个:

  了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

  梳理跟学习主题相关的工作场景;

  确认对最终学习效果的目标期待。

  只有这三点做到位了,才能保证是“对症下药”的。

  我后面还会再写一篇文章,专门针对“培训需求调研”,关注公众号“圈外人才管理荟”就可以看到。

  2. 人才培养标准缺乏共识

  有个客户公司,CEO跟HR培训部门说,今年公司要培养100个合格的销售。HR就领了这个任务,然后就去找销售老大:“我们要培养100个合格的销售,咱们来定一下落地计划。”

  销售马上就反对:“我们不应该培养,应该外招,一个成熟的销售至少要2年时间,一年培养100个销售是天方夜谭”

  排除CEO不了解业务的原因,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定义“合格的销售”。如果大家不对“合格”的定义达成一致,最后培养出来的人就没法用上,而业务部门很可能会说“这不是我要的”。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我跟很多公司沟通培训需求的时候,大多数业务负责人/HR常常说不清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比如,“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是清晰的标准和目标吗?

  当然不是,提升到什么程度呢?是会做Excel表,还是会做年度汇报,还是可以做经营分析……没有定义清楚的话,培训以后就发现根本没有达到预期。

  3. 雨露均沾,人才培养的资源效率低

  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叫“雨露均沾”。就像发福利一样,算算有多少员工,人均摊下来多少钱,去采购一下账号, 覆盖越多员工越好。但最后发现,员工的上线学习率只有5%-10%,至于完课率、学习目标达成率,那就更不用提了。

  要知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绩效人才。在企业达成高绩效的过程中,不同职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找出来:企业今年的战略目标里,最核心的点是什么?这个核心的目标,落在哪些关键岗位上面?这个岗位上面的人才,最缺的是哪一项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销售要掌握的能力有很多,客情关系、谈判技巧、销售心理学等等,不可能每样能力都学一遍,因为企业需要的是,让员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最关键的能力,从而产出高业绩。可能就那一两项能力,可以撬动业绩的增长,立马看到培训的效果。

  我们知道,战略的关键是“聚焦”、是“放弃”,因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才战略也是战略,我们的人才培养资源也是有限的,当然也应该聚焦。

  

  比如销售能力的培养,拆解到销售环节里,发现团队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是“面访能力”,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就专项培养,立马就能增加漏斗的转化率了。反而如果是蜻蜓点水似的,搞各种销售技巧,就会发现隔靴搔痒,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产出!

  所以人才培养不是福利最忌讳的就是阳光普照,我们应该做的,是抓住关键岗位的关键能力,然后大力出奇迹。比如同样15万预算,我就只做30个人的关键能力学习,一针下去,立马见血,不要戳半天还没出血。

  至于如何找到关键岗位,我在这个系列文章的后续几篇会进行展开,关注公众号“圈外人才管理荟”就可以看到。

  文章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20114/20220114A0AY0H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