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美食 > 菜谱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 让nuo我uai厝tsuo活wa起来k’io
baidu 2022-04-06 19:46:01
  戳语音听福州话版“让我厝活起来”怎么读~(由福州市院倾情提供)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新华社重刊习总书记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撰写的《福州古厝》序,在福建、福州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把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了福建全球推介活动。活动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长期以来,清华同衡深度参与福建省各地的遗产保护工作,在福州、泉州、武夷山、宁德、平潭、漳州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在地经验,持续陪伴、守护着福建的文化遗产。本系列文章将陆续分享我们在福建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图片由福州名城委提供   福州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历史建筑,是福州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习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中传递出的对福州古建筑的牵挂,跨越了近20年的时光,陪伴了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点点滴滴的成长。在福州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际,为让这份牵挂和“古厝”共同流过历史,流到今天,流向未来, 福州出台了以《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导则》为代表的一套导则,成为新时期福州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的“指南针” 。   01   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历程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被吴良镛先生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而一处处福州历史建筑,则是这幅佳作中清新卓尔的笔触。自2006年以来,福州市公布了共计654处历史建筑;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普查工作,则共计摸出2229处潜在家底。这些建筑建造年代横跨了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功能包括宅第民居、坛庙宗祠、商铺、工业仓储建筑、教育建筑等;从空间格局、结构类型、建筑构件、装饰符号等各方面反映了福州多元文化共生的特点,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与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对于历史建筑这一类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福州在其保护利用各个方面均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其保护工作历程按照时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片带点、逐步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以福州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开端,以199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福州时,主持市委专题会研究保护工作为重要节点,以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为阶段总结,逐步点状完成了一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启动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坊七巷街区保护修复工程,为福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法定保护、稳步推进阶段   这一阶段以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始执行为起点,陆续确定和公布了多处历史建筑、近代优秀建筑,相继开展了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及冶山等一批街区和风貌区的保护修复工程,并以2013年《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的完成和2014年《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的编制完成画上了掷地有声的顿号。   第三阶段为全面铺开,专项深化阶段   这一阶段以福州2015年以来开展多批次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先导,先后在五城区形成1170处普查成果;随着2017年福州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福州市市委市政府组织研究制定《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出台《福州市历史建筑修缮项目管理意见》《福州市历史建筑专家咨询规定》等配套政策;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数字平台搭建工作,并全面开展一期35处历史建筑示范项目,15片特色街区的保护利用等系统性工作,实现“见人见物见乡愁”。   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三个阶段   02   “三个一”框架下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引导   由于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参与其中的各界力量日益增多,面临的挑战也逐步增大,围绕历史建筑“如何活起来?如何管起来?谁来保起来?”三个问题,福州市形成了建立一套机制、依托一个系统、建设一支队伍的“三个一”行动框架。   其中,“建立一套机制”这一行动,包含了开展一项研究(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机制研究),颁布一部办法(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编制四份导则。导则包括《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导则》《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施工技术导则》《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消防导则》。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历史建筑记住过去的“百科书”,健全务实的办法是历史建筑活在当下的“保护伞”,系统详实的导则则是历史建筑走向未来的“指南针”。   初识《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导则》   清华同衡、福州市规划院、福建省建筑科学院联合编制了前三份导则,为提高全社会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理念、管理流程、保护利用模式、修缮改造技术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的成效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主要对设计阶段的流程、设计文件深度、设计总体要求、修缮及改造专项技术等提出了导引;《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施工技术导则》主要对施工阶段的流程、分类、建筑材料选择与使用、修缮及改造工程做法作出引导。   三份导则封面   《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导则》作为对工程立意阶段和流程管控的指南针,系统总结了福州历史建筑的概念、类型与特色,对历史建筑身份认定到保护修缮、活化利用阶段的操作原则、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模式提出了引导,是面向历史建筑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者在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及申报、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时的必备良品。   四个方面的重要引导   1   活化利用功能引导   谈到利用,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历史建筑被赋予什么样的功能。福州的历史建筑,其原有功能大多以居住、公建及商业为主,少量为教育及办公建筑。结合对于历史建筑从中央到地方的保护要求,建筑所处的不同功能区特点,以及成熟的案例经验,导则明确了在传统居住和商业基础上,以社区服务、文化展示、文化消费、旅游服务、文创办公为主的正面鼓励功能和准入功能清单,以及重油污餐饮、大型超市、工业仓储等负面禁止清单。   2   保护修缮与提升改造方式引导   在明确建筑未来的主导功能之后,则是选取什么样的方式,能在保护好建筑的同时,实现对应的功能空间需求。在保护修缮方面,参照文物保护相关准则,提出了最低限度干预与选用适当保护技术的要求;同时结合福州市地方确定的特级、一级和二级历史建筑等级划分,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在提升改造上,主要对空间调整、外观改造、性能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引导。   导则在提升改造方式的引导上,强调的是对价值特征部位的保护和可识别。福州开展的另一项工作便是为历史建筑进行了定档落图,图则对价值特征部位进行了明确。导则与图则相辅相成,指导活化利用工作。以马尾造船厂切割车间改造为例,其价值特色一是其所处的位置本身就印证了近代福州船政业的发展,二是钢筋混凝土单层大跨度桁架结构体现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工艺水平。在改造为汽车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功能的过程中,首先建筑位置没有发生任何迁移;其次工程设计采用“干式外包钢”的方法一来对有裂缝的构件本身起到了加固作用,再来满足了展示利用的需要加强了承载力,同时保证了建筑构件的可识别。空间利用上运用回廊、夹层和屋中屋的方式,形成穿插交错的通透空间,既满足了展陈空间和流线需要,也保证了原有厂房单层空间和整个结构体系的可识别,起到了很好的活化利用效果。   马尾造船厂切割车间改造后的空间轴测图   混凝土大跨度桁架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由福州名城委提供)   ▲“干式外包钢”法对承重构件的加固,原有构件清晰可辨(左)   ▲外观也保证了对价值特征部位的可识别 (右)   (图片由福州名城委提供)   3   安全防护引导   “线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场景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本次导则也专门从消防、防雷、防潮、虫害和抗震方面提出了引导要求,特别在用火安全、电气设施安全、灭火设施配置、消防疏散等方面着重进行了阐述。   4   保护利用流程引导   历史建筑作为一种法定身份,对其进行合法合理利用的环节中,还有身份认定的过程。导则从“普查、认定和公布——保护修缮与养护——活化利用与改造”三个环节,从多元主体的事权入手,预设了多种情况,进行了分类的流程图解,以期实现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高效管理。   对保护利用的全流程引导指南   03   结语   福州历史建筑保护试点工作计划到2020年,公布历史建筑超过1000处,修缮历史建筑超过500处,活化利用历史建筑超过300处。《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目前,基于《导则》引导实施的18处福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程,即将由清华同衡汇编形成保护利用的案例指南进行出版,成为具有福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经验进行全面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