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燕子尾巴不见了 当心帕金森氏症上身
秩名 2016-02-23 16:02:10

据统计,台湾65岁以上的老人中,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由于发病后行动能力逐渐退化,容易与老年失智、脑中风混淆,若未及早确诊,接受治疗,症状日益加剧,会造成生活上极大的不便。所幸目前可借由磁振造影新利器,依据“燕子尾巴”的影像特征,检测病患是否罹患帕金森氏症。

袁瑞昱主任与陈女士及陈震宇副院长连袂说明治疗经过。

北市1名71岁的陈女士,4年前开始出现手无力、举不起来的状况,次年症状加剧,左手会不自主抖动,起初以为是五十肩或肌肉关节问题,虽到医院检查,但找不出异常原因,家人怀疑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后来至北医附医检查,确诊为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 中枢神经系统退化

收治这名病患的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內科袁瑞昱主任表示,帕金森氏症为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疾病,病患在发病初期多以为是肌肉或关节酸痛,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恐会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起居。

值得注意的是,“动作慢、身体抖、四肢僵硬、步态不稳”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状,民众可利用帕金森简易自我评估量表先行检测,例如活动越来越慢、嘴唇、手、双臂或双脚不自主抖动,以及四肢僵硬等,患者除了自我检查评估外,利用高梯度3TMRI影像检也是很好方法。该项仪器可提供非侵入式、无游离辐射线的影像检查,民众无须打造影剂,也不必停药,即可接受检查。

脑神经退化 无法维持足够神经传导物质

超高梯度3T-磁振造影仪,目前是筛检帕金森氏症新利器。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陈震宇副院长强调,临床上,帕金森氏症发生原因,主要是脑基底核以及黑质的细胞退化,当无法维持足够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对其受体作用,病患就会有包括肢体僵硬与震顫等运动异常的症状发生。

国外最新研究显示,新型的超高梯度核磁造影已可运用于帕金森氏症的诊断,依据“燕子尾巴”的影像特征,检测病患是否罹患帕金森氏症。因为脑中分泌多巴胺的细胞主要在黑质的致密部,在黑质致密部中含有一条状结构叫nigrosome 1,是分泌多巴胺细胞群聚地。

高阶影像判读病灶 燕子尾特征

患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磁振影像,燕子尾特征明显消失。

临床上,正常人在超高梯度磁场磁振造影下,nigrosome 1 与周遭含黑色素的黑质致密部呈现一种类似燕子尾巴形状的讯号表现图像,又称为燕子尾特征,这种造影方法必须使用高解析磁敏感权重影像才能观察到。

简单说,帕金森氏症病患由于其分泌多巴胺的细胞逐渐稀少,在SWI影像上nigrosome 1与黑质的亮暗对比会消失,所以看不到燕子尾的特征;国际知名期刊Neurology、PLOS ONE已陆续发表相关研究结果,成为帕金森氏症的新型影像诊断指标,准确率高达9成以上。

由于临床上许多其他原因也会发生震顫、肢体僵硬、动作缓慢等症状,这个影像新技术可以帮忙诊断与排除帕金森氏症,甚至对于脑血管检查以及癌症都有帮助,可谓影像医学新利器。

文章连结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36728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年后急甩油 运动过度易肌腱炎上身

年后减重别贪快!过年期间大吃大喝,许多人胖了一圈,春节结束后就猛跑操场和健身房,恨不得脂肪快快离去。

3TMRI诊断帕金森氏症 准确率达95%

(健康医疗网/记者郭庚儒报道) 帕金森氏症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以手抖、动作慢、四肢僵硬等症状诊断,但容易与

燕子尾巴不见了 当心帕金森氏症上身

根据统计每100名65岁以上长者,就有1人患帕金森氏症。医生袁瑞昱说,中脑黑质退化影响多巴胺制造,需透过影

引体向上技巧 常做引体向上身体壮


  在一些健身运动中,引体向上属于比较难的一种,很多男性朋友都不知

春天争奇斗艳的季节 把亮衣服穿上身


终于熬过了那个冰冷的冬天,迎来了暖和的春天。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连大自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