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
2016-03-03 15:16:12

  太极拳流派众多,陈氏太极拳在其中却是一枝独秀,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的关系,只有掌握这点,在练习中才能保持身体立身中正,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演练一下吧!

  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关系

  学习传统陈氏太极拳,首先要弄清楚陈式太极拳的虚实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体重心,怎样去变化重心,并保持身体稳定,怎样避免双重。

  人体重心就是人体重力的作用点,或者说是人体的“平衡点”,这个“点”只有在人体相对静止时,它才是瞬间定位的,当人体运动时这个“点”随肢体的运动姿势而改变,它不是固定在人体某个部位的。

  传统陈氏太极拳运动就是靠这个“平衡点”的变化来保持自身的平衡,使自己如“不倒之翁”。双重是指在练拳时虚实不分,动作僵滞,运化不顺,在推手与技击中不能把对方的来力进行转化,而发生的顶抗、较力现象。

  产生双重的因素有很多,有自身的双重,也有外来的双重等等,避免双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清虚实。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讲,往往认为那一条腿承受的力量大,重心就偏于那面,这条腿则为实腿,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重心的偏沉,和那条腿受力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即使受力很大也不一定是实腿,是重心所在。

  在太极拳运动中我们把双腿分成两种情况,即“支撑腿”与“施力腿”。当双腿配合动作向左右两侧发劲时,有人则认为重心多偏于“支撑腿”这一方,如“懒扎衣”定势为右弓蹬步,右腿支撑身体稳定重心,左腿施力传劲到手,便会认为重心偏右。

  实际重心这时恰恰偏左,以达到右发左塌的“随遇平衡”。此时“支撑腿”变成了虚腿,“施力腿”就成了实腿。又如双腿配合动作上下发力时,重心与虚实的变化也不一样。

  在行拳走架中,虚实转换表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叫脚上功夫转换的时候,都是一脚实一脚虚,两只脚互相转换。

  如“金刚捣碓”最后一个动作右拳下捣、右脚下震发力,右腿承受的力量较大,从腿法与用法上讲右腿是实腿,左腿应为虚腿,可恰恰相反在这个动作上“左支撑腿”是实腿,右下震腿“施力腿”是虚腿。

  如果认为右腿是实腿的话就会出现“右重则右实”的双重现象,向这种情况从动作外形上是无法分辨出重心所在的,如拳论所言“内换虚实外不见”。综上所述重心与虚实的转换是灵活多变的,并不固定。

重心与虚实的转换是灵活多变的

  下面我就重心在其它方面的虚实变化做以下阐述,望各位同好斧正。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足为周身之根,它姿势的正确关系到整个动作的成败。足在支撑、旋转、开扣、进退时重心与虚实关系变化很大,当一足支撑身体成独立步时,就足跟与脚掌而言亦有虚实之分,此时足跟为实、脚掌为虚。

  如脚掌承受力量较大,踝关节就会受力过大前倾,从而不能保持松竖,会导致支撑腿不稳,膝前跪,足跟掀起,和重心偏离等现象;当双足支撑身体稳定重心时,足跟与脚掌的虚实也不一样。

  如“预备势”的平行步,站立时要十趾抓地,涌泉穴空,感到双足跟发重,此时两足跟为实,双脚掌为虚,人体的重心正好瞬间落在丹田下方的中间位置;当足在旋转时如是以脚掌为轴,则足跟为虚,脚掌为实。

  如是以足跟为轴,则脚掌为虚,足跟为实;足在外开、内扣时脚掌应为虚,足跟为实;足在进退时虚实也有变化,如进步时以足跟领劲轻擦地面而行,则足跟为实,脚掌为虚;退步时以脚掌领劲轻擦地面而行,则脚掌为实,足跟为虚。

  在武术中有一句话“手是两扇门,全凭变打人”,手法的虚实变化在实战中非常重要,就手而言,不同的手型、手法其虚实变化也不同,陈氏太极拳讲“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

  就是要避免手法与劲力上的双重,如“单鞭”定势左手的“下塌外碾劲”,是以左掌先合注对方,再走一个舒指坐腕的“穿透劲”来进行发放的,在这个过程中左掌根的合为虚,掌心及掌指的碾发为实。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太极拳预告片 武式太极拳的两大技术要点

  太极拳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多年,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的较优秀的流派。无论学习哪一个门派,都有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四大要领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太极拳流派众多,吴式太极拳在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吴式太

太极拳预告片 武式太极拳的松空圆活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修炼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我们今天学习一下武式太

太极拳教程预告片 太极拳中气与呼吸的关系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独特,其呼吸方式也很独特。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太极拳中气与呼吸的关系,看似类

陈氏太极拳 女人这一处越翘越有富贵相


  常有女性朋友说:女人学的好,不如嫁得好,可是也要有好的容貌和身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