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女控 > 美容
百鬼夜行的节日:中元节的人文情怀
baidu 2022-01-23 20:40:0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各式各样的节日都有着彼此鲜明的文化特色。

  中元节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古人在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这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但是,佛教、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普渡众生,而民间则会有各类祭祀活动。

  那么,中元节到底是什么“节”?

  鬼王甶孑大帝在向众鬼施食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认知,“鬼节”则是民间民宿信仰,这三个并不是一个节日的三个名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富含人文情怀。

  道教:中元节

  中元节中的“中元”二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在唐中后期才正式被固定节名。

  中国古代规定: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其实,任何一个民俗的起源,往往都有一个或悲或喜、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元节也不例外。

  道教学说中的中元节

  东汉末年,道教有“三官”之说,在北魏的时候,道士寇谦之杜撰了三元节神话,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三公主结为夫妇,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分掌赐福、赦罪、解厄。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三官大帝

  所以,使用“中元节”这个词汇指代的七月十五,其实是“地宫赦罪日”,而民间俗信中,这一天祭祀的鬼并不专为祖先亲人,也包括了孤魂野鬼。

  佛教:盂兰盆节

  在佛教中,中元节被称为“盂兰盆节”。

  佛教中的七月,原来是一个佛的欢喜月,并不是“鬼节”。在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要定居在寺院,安心参悟,不得外出,安居首日(也就是四月十五)是结夏,圆满结束为解夏。七月十五日,和尚们终于能够出来了,很多和尚修行圆满,佛看到这一切,和和尚一样欢喜,故称“欢喜月”。

  那么,为什么七月的盂兰盆节会成为“鬼节”呢?

  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是“救倒悬”,意思是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盂兰盆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存在的孝道观念相合。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大为推崇,就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的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到了宋代才发展为荐亡度鬼。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故事:目连救母。

  目连救母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得到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

  “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祖还说:

  “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目连救母的故事既有佛教教人行善,普渡众生的意思,也有儒家孝道文化。更关键的是,它为后来中元节的发展提供了“饿鬼”这一意象,与民间俗信中阎王放鬼出来觅食一致。

  给饿鬼施舍,就有祭祀和烧纸钱的普施,凡间的人做这一切又是为了“赦罪”,防止厄运。因而这三者的各种理念习俗和意义在流转过程中相互交融。

  不知是巧合,还是附会,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

  民间:鬼节

  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中的“鬼月”。每年从七月一日起地狱就大开鬼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一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才关上鬼门。

  鬼节:心慌慌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拜祭逝去的亲人祖先。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这一天鬼门关开,诸鬼来到凡间,类似于鬼的探亲假期。生人祭拜鬼有不同的方式,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向亡者表达敬意。

  鬼月的最后一天,叫做“关地门”。这一天众鬼重新回到地狱。

  中元节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七月份,用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七月十五日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

  祭祀祖先

  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用灯,但放于陆地,中元节则放在水中。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祈求获得大丰收。

  此外,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羊”通“祥”,代表吉祥。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送活羊

  鬼月鬼节里的祭祀,目的不是为了讨好鬼魂,以保安宁,更不是与鬼魂们交易。

  通过祭祀鬼魂,怀念祖先,阐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孝道;通过赈济孤魂,超度寒林鬼魂,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

  所以,我们在中元节这天,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近期热文:

  三星堆博物馆里的广汉文物

  带您认识文房四宝

  战国七雄的都城,如今都怎样了?

  安徽博物院的文创产品:青铜古韵系列

  文章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10821/20210821A06CYT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