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养生太极拳 冬季练太极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吕振霞 2015-12-17 09:32:00

  太极拳已经是现代人养生潮流,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具有中医经络学原理,帮助人们打通经络。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能调节气血,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养生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疏通经络健身法

  练养生太极拳能修身养性,对现代年轻人具有教育意义,老年人可通过练习太极拳得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总之,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

  现在市场上多得不计其数的太极拳表演的录像光盘,都只追求太极拳的形式美,不仅丢弃了其健身之道,也丢弃了其武功,是对太极拳原本功能的异化,应该称其为“太极拳美化表演术”。因此导致多数练太极拳者,不知有疏通经络健身法。

  下文以“通背”这个拳势为例,说明疏通经络健身法有待挖掘。当代流传的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都保留着“通背”之名,但今日之名称各异,练法也不同,特别是都未充分阐明疏通任督二脉之法。

  女人练习太极拳可调节气血,也就是能调节女性内分泌紊乱,防治妇科疾病等。

  陈氏之“闪通背”之名,传播至今未变,但在传播中人们多关注其“闪”字所描绘的气势,关注其制敌之法,无人关注陈鑫曾详细说明的疏通任督二脉之法。

  杨氏和吴氏都改名为“扇通背”,但今日之传人,所见者大多只知此“扇”字是描绘其架势的形式,而不再有人谈通任督二脉之法;武氏将“通”字去掉一笔改名为“三甬背”,并设计出其独有的三个“通背”拳势。

  从中可见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深明陈鑫的“督脉上下来回三过其背”之意,可惜他没像陈鑫那样说明通任督之法。

  练太极拳能加快血液循环,心脏不好的人练太极拳能提高心脏功能,心脏不会有供血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孙禄堂在他所创始的孙氏太极拳中,把武氏的“三甬背”正名为“三通背”,并把武氏的“按式”、“青龙出水”、“翻身”等三个拳势归入“三通背”,同时又把他自己独创的三个拳势亦归入“三通背”,其“三通背”之“三”字,不是计其数。

  而是沿用其名,可见孙氏何等重视督脉来回多次“通背”之作用。但可惜难见今日之孙氏拳传人,明确道出内中奥妙。

  我们先祖发现了经络,并指明:“经络畅通,百病不生”。中医用针灸、刮痧等方法疏通经络以治疗疾病;道家用意念导引练“周天功”疏通经络以求长生;太极拳用意念加动作导引练“周天功”疏通经络以健身,此功法正有待挖掘。

  太极拳对人体哪些穴位有影响

太极拳对人体哪些穴位有影响

  1、根据“来氏太极图”

  太极图寓意的是大圆和小圆相互运转,合二唯一的螺旋线运动。

  太极拳中手臂的大幅度挥动类似于“公转”,而手臂出拳、推掌时,手臂的转动,就是“自转”;类似于子弹在枪膛里的螺旋线加速运动。一旦触及对手的身体,依靠转动运气而发力,其力大无穷。

  所谓的“要就不打,要打必伤;要就不伤,要伤必死”,就是说有功力者以旋转中螺旋加速的拳、掌发功而误伤对手。所以,有功力者练拳对打,拳与掌触及对手身体时,要求平稳出掌,而不是斜掌急转。

  2、丹田穴

  太极拳呼吸以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为佳。丹田的位置是关元穴(健身者可守意守肚脐眼)。(上丹田印堂穴主“神”;中丹田壇中穴主“气”;下丹田关元穴主“精”,或者说“元气”)。

  为此,起势时有“含胸拔背”的要求。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塞胸部,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3、勾通任、督两脉

  太极拳的呼吸,有舌顶上颌的要求,其作用是勾通任、督两脉。人体有12条经络,再加上任脉和督脉,号称14经脉。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三大松腰功法

  杨式太极拳是养生最好的拳法,有许多人都喜欢练杨式太极拳。小编今天与您分享的是杨式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预告片 练太极拳必要掌握气的运行方式

  生命活动离不了气,气是身体内外物质交换的唯一方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气的运行方式,练气会感觉到

太极拳预告片 行走坐卧立中的太极拳修炼

  提起太极拳教学许多人就会将太极拳定格在老年人中,其实年轻人打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例如,美国

太极拳预告片 如何避免太极拳散手技击的误区

  散手可以说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了,在现实中能做到散手的却是寥寥无几。许多人为了达到散手的境界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松和意的关系及重要性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放松,缓解精神压力,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然而许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