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太极拳教学预告片 太极拳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
2016-02-18 11:36:49

  初学太极拳都要求慢练,但是真的需要慢吗?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太极拳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解,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下面我们随着太极拳教学预告片研究一下吧!

  太极拳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同时太极拳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

  一是动作沉着;二是能表现出劲别。

  在全趟架子内,无论动作快或慢,都要能不改变运动的沉着性,象这样的快,才是正确的加快。如果动作显出飘浮、散乱,不能表现出沉着,则说明动作太快,应立刻放慢些。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可以随著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加快。

  太极拳是由八门劲别和五种步法编排而成的,在运劲时应该充分体现出八劲之一(如四正的棚、捋、挤、按或四隅的采、列、肘、靠)。

  初学太极拳因为套路等都不熟悉,所以要慢练,但是也不能出现僵硬现象,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快慢结合。

  若动作太快时,一转就会滑过去,就不容易表现出太极拳要求的劲别。因此,如感到自己很难再表现出劲别,就说明动作已加得太快,应调节运动速度,这也是由慢转快的标准之一。

  上述两点,乃是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有了这两个标准,就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掌握由慢转快的时间和条件,使运动的速度恰到好处地由慢转变为快。

  所谓快,不是将太极拳全部动作均改为快动作,而是在每一个拳式的开合中,转关折迭处都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地表现出留恋缱绻和绵软的慢动作来。因此,快,仅是圆转向方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加速运动是八门劲别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加速力,就无法表现出四正和四隅的景别,也无法适应动急则应急的要求。

  太极拳的发劲,就是利用这种加速过程而实现的,在开中寓合和内劲曲蓄条件下,当达到目的物附近时,突然如弓弦脱扣似地一振而发,把内劲在短距离内发出去。武术家把这称做“寸劲”。

  拳架练习快慢的不同

拳架练习快慢的不同

  在太极拳拳架的训练中,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不同功夫层次的人在行拳速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或快或慢。

  行拳快慢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不同人完成每个招式所体现内涵的快慢程度,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为例,一般的熟练者打完一趟大概需要三十分钟,而快的可以十几分钟完成,慢的亦可以长至一个小时左右。

  这些情况都是合理的,并不存在冲突,只要练习者能够将整套套路的内涵表现出来,时间的长短并无绝对标准。

  根据行拳的速度,笔者将太极拳练习分为快练和慢练两种。

  但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区分的关键,区分快练与慢练的关键在于定势的有无。

  定势是在招式的最后一个动作停顿的状态,每个招式衔接之间存在一两秒的定势,用来对身形、步法和腰胯进行调整,然后再进入下一招式。

  在练习中,招式的衔接之间有定势的是慢练,没有定势的是快练。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拳论在套路练习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里是说学习拳架之初应该先追求身体的舒展,在保证虚领顶劲的前提下,四肢关节能够放松,以实现劲力的贯串。

  但是用较长的时间调节好身体各部分状态后再发劲的做法并不能在实战中获得实效。

  所以更高的层次,要求练习者在能开展的前提下求得招式的紧凑,在较快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招式将太极拳的内涵表达出来。

  可以说,从慢练到快练是功夫提高的表现,也是提高技巧的必然要求。

延伸阅读:

  • 太极拳教学预告片 太极拳是以腰为主宰的运动
  •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掌握太极拳虚实的六个关键
  •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太极拳缠丝劲的作用及要点
  • 太极拳预告片 练太极拳如何才能放长身躯
  • 太极拳预告片 如何领会太极拳的知觉功夫
  • 太极拳预告片 打好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掌握太极拳虚实的六个关键

  太极拳的特点是虚实转化,两者既是对立关系,也是相辅而生的关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太极拳虚实

太极拳教学预告片 太极拳是以腰为主宰的运动

  太极拳是一项有氧运动,其运动特点是柔和缓慢,是一项完美的全身运动。练太极拳的好处是提高身体

太极拳预告片 练太极拳如何才能放长身躯

  大家都知道,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如何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太极拳的对身体的

太极拳预告片 如何领会太极拳的知觉功夫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凡是武术都有一种艺术性,太极拳也不例外,练拳要领会知觉功夫。如何领会呢

太极拳预告片 中医里阴阳五行对太极拳的影响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天象和自然总结出的,又被运用到中医里,中医里的阴阳五行对太极拳有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