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美食 > 饮食
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大师的“育儿经”,值得父母读一读
baidu 2022-03-15 20:07:46
  原标题: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大师的“育儿经”,值得父母读一读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7周年。你可能知道,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师……其实,在人生最后7年里,他还有一个重要角色——父亲。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929年9月27日,鲁迅与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出生。当时鲁迅48岁,中年得子的他是个身体力行的超级奶爸,自己给海婴洗澡,不让护士代劳。这对新手父母来说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差事,两人手忙脚乱,把孩子洗感冒了,鲁迅才同意让护士洗。   如果民国时有微信朋友圈,鲁迅估计会成为“晒娃狂魔”。有客人时,即使海婴在睡觉,他也要把孩子抱出来炫耀一番。   海婴出生20天就有照片,在同时代其他孩子中当属罕见。鲁迅每年都会带妻儿拍全家福,并在照片上认真地标注,更新儿子一点一滴的成长:海婴出生后20日、100日、6个月……   习惯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甚至作了一首诗回应朋友对他溺爱孩子的嘲笑。这首名叫《答客诮》的诗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周海婴在回忆父亲时曾介绍说,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比如,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就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鲁迅与周海婴一起生活了七年,鲁迅称其为“小红象”,因为在信中鲁迅称许广平为“小白象”,周海婴刚生下来时皮肤红红的,所以叫“小红象”。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了他的遗嘱,其中对周海婴的嘱咐是“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后来,周海婴遵从了父亲的遗嘱,选择喜欢的无线电专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无线电专家和摄影家,“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   人们常惊叹于民国时期的思想璀璨,大师云集,才子佳人,风流倜傥。其实,那时候的很多大师也有着不凡的家庭教育思想。   ”   钱基博   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钱基博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钟书出生后出嗣给伯父钱基成,伯父上午带他上茶馆、听说书,四处闲走,下午才授课,钟书玩得开心。1920年,伯父去世后,由钱基博直接进行教育,钱钟书慢慢开始潜心读书。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曾被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此后,他才真正奋发读书,为日后治学打下了“童子功”。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梁启超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都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不仅在求学,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胡适   平时不亲热 ,只知责怪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次年,胡适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晚年,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   丰子恺   反对培养“小大人”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他专门创作了一幅讽刺漫画《小大人》,缘起他的所见:男孩被父母穿上小长袍马褂,戴上小铜盆帽,教他学父亲走路;女孩被父母带到理发店里去烫头发,在脸上涂脂抹粉,教她学母亲一样。在丰子恺眼中,这样的“小大人”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丰家“老六”,著名画家、翻译家丰一吟说:“爸爸特别反对家长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他从不要求孩子们做什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任由我们根据兴趣发展。”丰一吟读完初一,“不想读了”,丰子恺送她去学美术,但丰一吟没有什么兴趣,在学校,别人学绘画,她逃课去学唱京剧,“父亲没有怪我,还去看过我的京剧表演”。   综合整理自央广新闻微博、新华网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