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产经
塞罕坝:几代人艰苦奋斗 高寒荒漠变绿洲 [快讯]
资慧 2017-06-25 22:48:08

塞罕坝万顷林海。记者李建摄AnR我酷网

长城网承德6月25日讯(记者李建)在承德北部,有一片浩瀚的人工林海,这就是为京津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在这里,三代人历经55年矢志不渝的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AnR我酷网

高寒沙地撑起创业的蓝天AnR我酷网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围场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海拔1010-1940米,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塞罕坝极端最高气温33.4℃,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达7个月,年均无霜期64天,年均降水量460.3毫米,年均大风日数53天,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AnR我酷网

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人烟稀少。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立。总体规划规定当时的四项建场任务为: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研究集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研究集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AnR我酷网

为尽快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部为塞罕坝林场配备了一支来自十八个省市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规格、精干的创业队伍,共369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就此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AnR我酷网

造林现场技术指导。河北省林业厅供图AnR我酷网

初来乍到,这些热血青年就被塞罕坝的寒冷、荒凉、闭塞当头泼下了一瓢冷水,美好的憧憬和残酷的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让这一颗颗原本沸腾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每个人的理想和意志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AnR我酷网

——气候恶劣。有一位老职工回忆说:"冬季是最难熬的,气温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每天早上都会刮白毛风,几乎天天下雪,雪深没腰,所有的道路都被大雪覆盖,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大雪被风一刮,屋内就是一层冰,晚上睡觉要带上皮帽子,早上起来,眉毛、帽子和被子上会落下一层霜,铺的毡子全冻在了炕上,想卷起来得用铁锹慢慢地铲。"除了寒冷,就是风沙。当时有句谚语,"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AnR我酷网

——缺食少房。刚刚建场,大家无处栖身,就住仓库、车库、马棚,住不下,就搭窝棚;没有食堂,就在院子里支个棚子,架上几口大锅,露天吃饭;缺少粮食,就吃全麸黑莜面加野菜;缺少副食,多数时间只能吃咸菜,有时吃盐水煮莜麦粒,能吃上点盐水泡黄豆,就是难得的美味了。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他们就派出一部分人员开荒种地,一边造林一边种粮,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证了林业生产。最苦的还是造林季节,由于离住地远,大家必须吃住在山上。没地方住,他们就在山上搭牛顶架窝棚、马架子,随山势挖地窨子,在沼泽地里挖草坯盖"干打垒"。住在里面,每天早上起来,草铺下面已经化出一层水,被子的四周和人的头发上都是一层白霜。AnR我酷网

——偏远闭塞。当时的塞罕坝到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冬季大雪封山后,人们基本处于封闭、隔绝状态,想出去一趟真是太难了,现在的老人回忆说,那时出门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没有学校,大家就把库房收拾出来当作教室,临时抽调两名职工做教师,孩子们就在这样的学校里开始了学习。没有医院,只能备一些常用的解热、止痛药,有了病,轻的就挺着,厉害了才能送走。巴尔扎克曾说,"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电,没有娱乐设施,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外,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孤独和寂寞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他们的心理极限。AnR我酷网

当年贴在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一副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这充分表达了塞罕坝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塞罕坝人没有被困难吓到,硬是在高寒沙漠上,用颗颗火热的心,撑起了一片创业的蓝天。AnR我酷网

苗圃育苗。河北省林业厅供图AnR我酷网

矢志不渝汗水浇灌荒漠绿色AnR我酷网

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极其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连续的造林失败,动摇了大家的信心,场内刮起了"下马风",塞罕坝造林事业处在了生死存亡边缘!关键时刻,王尚海、刘文仕、张启恩、王福明四位场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搬到塞罕坝,破釜沉舟,以定军心。AnR我酷网

创业者们很快发现了造林失败原因:外地苗木在调运中容易失水、伤热,且适应不了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于是决定自己育苗。经过考察、摸索、实践,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并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彻底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在此期间,塞罕坝人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改进了苏制造林机械和克罗索夫植苗锹,创新了"三锹半"植苗方法,大大提高了植苗速度。1964年春天塞罕坝人开展了提振士气的"马蹄坑大会战",造林516亩,活率达到了90%以上,坚定了塞罕坝人创业决心。塞罕坝的造林事业从此开足了马力,造林季节也由每年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造林,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最多时一年造林达到8万亩。AnR我酷网

2016年7月创业者圆梦塞罕坝。河北省林业厅供图AnR我酷网

创业历程总是充满坎坷,1977年,林场遭遇了严重的"雨凇"灾害,57万亩林地受灾,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压折,林场十多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1980年,林场又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又有12万多亩树木被旱死。但塞罕坝人没有被击垮,他们含泪清理遭受"天灾"的受害林木,依靠自己的双手,重新造林,从头再来。AnR我酷网

到1982年,林场超额完成《塞罕坝机械林场设计任务书》(1962-1982)确定的造林任务,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总计3.2亿余株,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8圈;保存率70.7%,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林业部评价塞罕坝造林成效为"两高一低",即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成本低。AnR我酷网

林地不断扩大,最重要的还是防火。在百万亩人工林海中挺立着9座望火楼,住着18名瞭望员。他们肩负着整个林场112万亩林地的火情监测。他们不管气候多么恶劣,全天24小时不断瞭望,定点报告情况。他们每天窝头就咸菜,大雪封山就喝雪水。孟庆林和董建芹夫妻已在这里坚守了十多年,陈瑞军和初景梅常年坚守这里,由于远离人群缺乏交流,儿子八岁时说话还不清楚。19岁的北京毕业生孟继芝,护林途中迷路倒在雪窝子里,获救后双腿冻坏被截肢。孟庆芝还算是幸运的。由于环境恶劣很多年轻人因高寒病而离世。曾祥谦、李应胜、刘炳南、杨纪实...1962年上坝的那批学生,去世的平均年龄只有52岁。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林地建设者们用青春甚至生命,才换来了无言矗立的颗颗参天大树。AnR我酷网

经过代代努力,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增长了近5倍;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方;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AnR我酷网

当年马蹄坑机械造林幼林地。河北省林业厅供图AnR我酷网

时代使命铸就了塞罕坝精神AnR我酷网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演绎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铸就了"牢记使命,绿色发展,科学求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AnR我酷网

——忠于使命的崇高品质AnR我酷网

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矢志不渝,阻断沙源,修复生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献了青春献子孙,用生命呵护生命,在沙地中造林,在荒原上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营造了112万亩森林,使塞罕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营造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AnR我酷网

——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AnR我酷网

来自五湖四海的塞罕坝人舍小家为国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原,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高寒地区。建场之初,面对极端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凭着坚韧的毅力,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用智慧和汗水为无边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有的牺牲在荒原,有的落下终身残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进入新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开始二次创业,在机械设备用不上的陡峭坡地,用肩扛、马拉、驴驮、镐刨、钎铳、客土等原始方式送苗、育苗、植树造林,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AnR我酷网

——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AnR我酷网

塞罕坝人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将科学技术同塞罕坝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勤奋钻研、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即使面对重大挫折仍不气馁、不懈怠,依靠技术引导,找原因,定举措,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填补了世界同类研究空白,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成功模式。AnR我酷网

——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AnR我酷网

塞罕坝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到64天,降水量由410mm增加到460mm,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塞罕坝人把修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永恒的追求,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AnR我酷网

塞罕坝机械林场凭借取得的建设成就,先后获得了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国营林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AnR我酷网

塞罕坝碧水蓝天。河北省林业厅供图2014年时代楷模发布厅颁奖。河北省林业厅供图AnR我酷网

2016年9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塞罕坝林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说,塞罕坝精神激励着三代林场职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们为塞罕坝所创造的绿色奇迹所震撼,为这个英雄群体的伟大精神所感动。AnR我酷网

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绿色梦想。在这片祖辈、父辈用生命和汗水植就得浩瀚林海里,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志愿来到这里,奋斗在第一线。新时代的塞罕坝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立改革潮头,用智慧和汗水使高寒荒漠变为绿洲。AnR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玫瑰或被纽约放弃 森林狼成最佳选择 [快讯]

在今年选秀大会上,尼克斯用8号签选中来自法国的18岁控卫尼利基纳,成为球队重点培养的对象。尼利基纳的到来,或许意味着罗斯要被纽约放弃了!今年夏天,罗斯成为自由球员,不过他早已不是大牌球员,拿顶薪也已经不可

总理请来四位院士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成了 " 科学讲堂 " [快讯]

中新社盛佳鹏摄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历来是国务院制定政策的最终决策场所,但6月22日下午,这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讲堂"。"今天专门请几位科学家来给我们作讲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

今年各省高考状元出炉 , 说好的今年题目难呢 ? [快讯]

这几天各地的高考分数以及各批次的最低控制线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公布了,理所当然的每年各省市的状元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也不列外,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市公布了高考成绩。各省市额高考状元也同步出炉。现在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 [快讯]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电综合消息:叙利亚媒体报道称,以色列空军当地时间24日对叙政府军和居民区发动空袭,但俄罗斯消息人士25日称,以军实际打击目标是叙境内极端组织"征服阵线"。对空袭是否造成人员伤亡,各方说法不一

限韩令 2017 最新消息 拒韩星千里之外限韩令何时解除揭秘 [快讯]

限韩令2017最新消息,中国综艺节目还在发展阶段,原创节目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电视台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原创人才,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有了经验,才能更接近成功,究竟何时能解除一块随小编来看看吧。据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