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琅琊榜》-- 靖王/ 萧景琰
我爱小莱 2015-10-04 01:00:24
 忆昔午桥桥上饮 座中多少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二十年来如一梦 此生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 座中多少豪英

年少的景琰,有着一个少年拥有的全部快乐。不愁生计,父母慈爱,名师授业,长兄解惑。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一起成长的少年,可以并肩欢笑,可以一起描绘理想,可以携手作战将后背全心交托。少年壮志不言愁,岁月流转,仿佛看得见,两名少年头碰头躺在那郊外的青青草场上,一人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比着双手在夕阳下对着橙红色的天空,互相讲述着一天的喜怒忧愁。翻翻以前的旧账糗事,斗不过嘴仗便起身小打一仗;聊聊以后的理想,兴致酣畅处即来烈酒一壶,一半灌入喉舌一半淌在那仰起的古铜色的脖颈上。

一旁处,青草马蹄没,晚来鸟声鸣。
年少的岁月,学文习武。看父皇有时做着自己不太能够理解的事情,有残忍有凉薄;看皇长兄将自己的治国理想蹒跚实践着,有挫折有荆棘;看母亲在后宫之中宛转生活着,有不顺有低眉;看好友一次次上战场,有离别有受伤……但这到底抵不过这年岁之间的青春明媚与张扬。少年壮志不言愁,皇长兄的风骨理想,老师黎崇的治学精神,林帅的军人热血,母亲发自内心的微笑,还有林殊这个混小子张扬的笑声与贴心的温暖。小砺沙场,与好友那样无间的配合是多么值得自豪,那种互相全心交托后背的倚靠是多么值得骄傲——萧景琰应该不止一次想过,将来的自己,是不是也能像疾风将军一样获得一个值得尊敬的绰号,是不是也可以像聂真那样成为别人眼中一个“超越自身”的人,在朝堂上是不是也能和皇长兄一样舌战群儒,帮着实现他的那些或者说也算自己的一点梦想的理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林殊一直,肩并肩护卫着这大梁的万里河山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大梁子民……这充满希望与热血的未来,这荟萃的群英谱间,将来,必定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一夕之间天旋地转,尊敬的皇长兄背判谋逆,黎崇老师被逐出宫,林氏被拔族,晋阳姑姑自刎金殿,从小玩耍的祈王府林府一夜被毁,赤焰军被定谋逆,林殊,那个自己亲自从东海采回来的珍珠的主人,尸骨无存。据说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大雪都掩埋不了的血腥与灰霾之气。朝堂血洗,那些代表着希望的光芒灭了整整三年,直到祈王的影子再也不再。那个端坐在龙椅上的男人,是他的父亲,也是破灭他所有人生希望的人。

萧景琰,多少次犟着脖子顶撞违拗着这个帝国的至尊:赤焰未反,长兄未叛。这是怎样挨打惩罚都不能改变的观点。好几次想,能绊倒皇长子和一座帅府的,作为一个政治事件,能到最后达到如此惨烈的结局的,在当是一定是如山的铁证,萧景琰他凭什么就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有力的证据,仅仅凭借“了解”与“相信”么。我想是的,这个才华不输与任何人的皇子,就这么依靠着心中的“相信”,相信祈王的品性,相信林殊的人品,相信引领他踏上并一直以来追逐在这条道路上的英杰们的品格。他和霓凰的是一样的,他只是不相信他认识的那些人会叛国投敌。于是他就这么固执地将自己放逐,放逐在权力之外,放逐在沙场之上。执拗如景琰,似乎这样就可以守护住那硬生生被权利抹去的过往。就像十三年后,要固执地为梅长苏留住霓凰似乎只为了留住昔年林殊的影子一样。

边关的风吹得营帐外的大旗猎猎作响,似乎能看见失去了未来的萧景琰,正透过风沙,在铁枪的寒光里,找寻着当年并肩作战背靠背的两个少年。十三年东奔西走,看朝堂乌烟渐弥,为这个渐渐出现漏洞的朝廷打着补丁,失望是必然的,不满是一定的,但他依然履行着自己守卫大梁河山的承诺,就算不讨好做苦力,也不在乎。那些曲意奉承,那些婉转和软,那些阴谋诡计,不是不懂不是不会不是不用,只是不忿只是不愿只是不屑,哪怕只要一点点就能让自己过得更好,让母亲过得更好。聪慧如静妃,也用自己的行动和儿子一起“痴傻地执拗”着,无望的十一年间,只有这二人,互相依靠互相理解。

无望地坚守,这才是我最心疼景琰的地方。从二十到三十一岁,人生最灿烂的年华,萧景琰守着自己的“相信”,看不见黑暗的终点在哪里,望不到尽头在何方:任尔东西南北风。问景琰为什么如此执着,或许景琰也只能说“因为我相信”。很无力的相信,无从努力的破解。或许有人说,景琰可以先争取权利,待到自己登基掌权,一切就好说了。但是当年,景琰手里什么也没有,铁证如山下,景琰的“错误”非常明显,根本没有什么“冤枉”可以“雪”,这种事实恐怕景琰下意思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依然固执地“相信”着。真是一个傻孩子啊,有什么动作,夏江分分钟就能把把弄得不能翻身。景琰忠直淳厚,生性厌恶纷争,不能忍受的不能接受的绝对不能勉强,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做不到。他曾经的治国理想宏图大志,没有能比过他心中的那种坚守,那种对情义的坚守。祈王何其有幸林殊何其有幸,做了什么,能让景琰用自己一生的命运为他们所给予他的“情义”做献祭,这样纯粹的相信。

军人的沙场铁血,军人的纯粹,影响着景琰。那些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用鲜血铸就的城墙,不容任何阴谋诡计来污蚀。可以想见,一名不得皇帝宠爱经常被派出去做那种有去无回的打仗任务的皇子,小小的郡王,在朝堂上下,各个部门之间,会遇见多少刁钻势力之人的暗地里使坏,但是景琰就这么扛下来了,硬生生用自己的沙场之气,固执脾气,护卫着这仅有的一点热血。这种坚持,在誉王太子步步高升夺权的人看来,大概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看得透,所以更加需要智慧,需要不违心的变通,方能出淤泥而不染。景琰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还有身后的靖王府,还有多年与他一起打仗护佑大梁边境的将士,这自己仅能护卫住的有着昔年影子的热血。坚持与变通,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沟流月去无声,清醒地看着才能知道这种坚持是多么无望与黑暗,漫天的黑暗中看不到光明的前方,这种充满傻气的坚守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能加令人叹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天明天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十年来如一梦 此生虽在堪惊

梅长苏的到来,为萧景琰打开了一扇大门。前文说过,那些争权夺利阴谋诡计的事情,在萧景琰自己可筹谋的范围内,他做不到守护与通达的两全。长年的执念,景琰也渐渐忘却了“进攻”,只是一味地“防守”。有时候这种惯性思维是很可怕的,如果没有梅长苏的出现,景琰的一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但是到底,景琰的心中还是有着不甘的悲凉。
——“选我?”靖王仰天大笑,但目中却是一片悲怆之色,“你可太没眼光了。我母亲只是次嫔之身,并无显贵外戚,我三十一岁还未封亲王,素来只跟军旅粗人打交道,朝中三省六部没有半点人脉。你选我能做什么?

十几年功劳苦劳抵不上一点曲意奉承,作为一名皇子,此间心酸虽不足为外人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过的是怎样落魄的人生。选他,景琰不相信,但是可以相信的理由,真的是太有诱惑力了:庭生。于是,他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做了转折,因为那个人告诉他,截断誉王和太子的至尊之路这种决心还不够,必须要有夺嫡的信念。那些他不屑做的阴谋,那些他做不来诡计,都由这个名叫梅长苏的人替他完成。一步步的走向巅峰,逼近权利至尊的萧景琰,却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和所坚守的情义,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皇长兄和林殊那些人留给自己的那些信念。愤怒于梅长苏对军人的“亵渎”与“算计”,会怀疑自己谋士的“居心不良罔顾生命”,会在即将登顶的时候为了一个卫铮全部抛却。虽然他渐渐发现了和梅长苏之间理念的共通,处理问题时的契合处,但是面对“底线”的被侵犯,萧景琰还是会毫不留情地对这个自己所欣赏所敬佩所信任的人割袍断义。但也正是这样纯粹善良的景琰,才能让历劫归来遍体鳞伤的林殊会心一笑:
——“因为他还是没有变啊,”梅长苏说着说着,眸中渐渐模糊,“虽然看起来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了,虽然没有那么开朗没有那么明亮了,虽然他的心里也积满怨愤和仇恨了,但是在骨子里面,他却还是那个好心肠的萧景琰,还是那个……有时欺负我,有时又被我欺负的好朋友……”
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梅长苏没有景琰这么一个好的人选,他的雪冤之路,又将如何前行?
所幸命运眷顾,没有如果。

景琰对情义的坚守甚至光明磊落到直白地令人吐血:
——“既然与你合作,又何必遮遮掩掩。若你真要害我,单凭你知道庭生的秘密,就能令我束手。你虽然阴险毒辣,却也实在是有才,我身边若无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力量对付太子和誉王呢?不过这大梁天下,朝堂之上,还是很有一些纯良之臣,并没有参与到党争之中,对他们……”
“我还是要利用。”梅长苏冷然道,“但尽我所能,不加以伤害。”
靖王定定地看着他,良久之后方慢慢点头,字字清晰地道:“你记着就好。”

纯善忠厚重情重义如景琰,才会在私炮房一案中一心为了百姓帮忙,接下没有好处的捕猎怪物的事情,救下素不相识的中书令柳澄的孙女,在密室被封之后,拉着今后的重臣去苏宅为梅长苏铺好今后的路……秉持初心不变,是萧景琰难能可贵的地方。

所以,当那个“指树为名”的石楠树就这么轻易敲开真相之门的时候,景琰策马狂奔。梅长苏的病痛,梅长苏的苦心经营,对梅长苏的误会、不信任,宛若刀锋,绞刻着他的心。密室之中深藏灯影下身影,自己怎么能怀疑,九鞍山拔剑之人对战场的熟稔,自己怎么会忽略,为了救人唯一一次跪下求自己的人,自己怎么就不多问一句……那是他的知交好友,一起长大并且要并肩为理想奋斗的好友,那是他十三年始终不能忘却的人,朱红铁弓和南海珍珠的主人。有怨么,怨他不对自己说明真相,有恨么,恨自己心思不细早早发觉。萧景琰躺在前往苏宅的路上,两年的艰辛磨练,想着小殊的苦心。那些真相必将昭雪,多年坚持终于看见了希望,理想还能够如少年时焕然生姿。

十三年的艰辛恍然若一梦,早以为不可得的岁月又能够重新回来,就算少了一些人,但是那些人所珍而重之的情义,没有能够实现的理想,都能够由萧景琰去护佑实现。最重要是,不管怎样林殊回来了。接下去的行动,萧景琰一力承当,只要林殊将身子养好。失而复得的心情让萧景琰珍而重之,也因珍而重之变得小心翼翼。小心到旁人都看出了点什么:
——“殿下,苏先生特意来贺喜,殿下不请进来吗?”沈追奇怪地问道。

只是再小心也抵不过知交好友对自己的了解,以及怀疑:
萧景琰并不在意这两个尚书有什么样的误解,不过他却不希望梅长苏也有同样的误解,于是又解释道:“听说先生的病还是要以清闲静养为主,何况先生到东宫又不是来讨论案情的,指点一下就行了,细节方面就不必费心了吧。”
梅长苏深深地看了萧景琰一眼,见他的视线不自在地闪避了一下,心头不禁起疑。

东宫一行,殇的不仅仅是梅长苏,还有萧景琰:
——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了极度的痛苦,而且同时也感觉到了对方心中的痛苦。
痛苦,却又无法明言,仿佛一开口,只能吐出殷红地鲜血。
这一段情节,想必很多人都看的揪心,五内出血,然后,海姐姐轻描淡写的便将相认的场景写出,没有激烈的咆哮没有伤情地流泪,只有真实的五内陈杂——
——乍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如同往日一样被叫了出来,萧景琰又是惊讶又是感慨又是欢喜,心头热辣辣地涌起滚烫的硬块,堵在喉间咽之不下,可又不愿表现的过于激动,让好友看了难过,所以一时之间脸色变幻了几次,最终也没能稳妥地定下来。

真实的得而复失,萧景琰纯粹如昔:
——只要人还在,变了个样子又有什么要紧的?等这案子翻过来之后,你还是林殊,我还是景琰,我们还可以跟以前一样……”

和以前一样,作为看客的读者都不忍心骂“水牛,大笨蛋”了,景琰,能高兴一会是一会吧,因为我们都知道,林殊的生命,没有几年了。我们只是在默默地帮着景琰数着仅有的时光,能多看一会兄友弟恭便是多一会吧,就像蒙挚说的:“靖王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还真是幸福……”文字的博大精深,玄乎其玄的火寒之毒,必定要萧景琰又一次陷在自责之中。那场突然而来的“四边犯境”,梅长苏得偿所愿重新变成了林殊,而萧景琰,确是将“得而复失”提前品尝。

人生至幸失而复得,人生至悲得而复失。

到底这十二年的执着是一场梦还是这两年的夺权是一场梦。到底哪被珍藏的二十年的快乐是一场梦还是这十二年的黑暗是一场梦?伏在案头,萧景琰失声痛哭,这一回,林殊这个混小子是确确实实不会再回来了。后悔不该让林殊再上战场?或许就算知道了真相,也会被林殊的家国大义说服,毕竟,他二人是如此相似,萧景琰用来说服群臣的,也是梅长苏用来说服他的:“大梁地生死存亡,难道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大梁何其有幸,有此二子情义!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岁月流晚,曾经被一副景琰的图虐到过:夕阳残照里,黄袍加身的萧景琰,登临高楼,极目远望,两名少年正在云中并肩驰骋,看不清的身影与面庞,却传来明朗的笑声。

林殊与萧景琰的故事结束在最该结束的地方,免去了兄弟阋墙,除去了反目成仇,逝去的永远最美好,离开的永远最值得怀念。因着梅长苏死而复生生而又死的付出,我想,萧景琰再如何,也不会变成梁帝那样凉薄的人。梅长苏用情义将萧景琰托至孤绝的至尊帝位,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最属于自己的结局。萧景琰用情义将自己裹在了当年不能出一份力的自责之中,一裹就是一生。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萧景琰就这么孤独地扛着大梁的万里河山,一步步坚实地走了下去,他知道皇长兄黎崇老师小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一直,会在天上看着他。不管萧景琰会多少次回忆往昔,曾经的岁月永不磨灭,未来的日子需好好书写。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