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深喉】关于收视污染的十问十答
编剧何佩樊 2015-10-05 23:57:04
收视污染,人人喊打,但日见猖狂。谈的人多,精的人少,有很多问题其实非常混沌。下面的十问十答好就好在把很多模糊的概念和信息分说清楚了。


(1)“造假”也有规律可循?


就正常数据来讲,某节目、某台收视必然存在一定规律性,否则研究就无从做起;而动过手脚的收视内部也有一定规律,从正常到异常,规律和规律之间目前还没有规律可循。但总的来说,收视异动无非这几种情况:观众忠诚度逆天,广告也不换台;收视集中于本地和高权重城市且有违往常;电视剧二轮追平甚至高于首轮;收视趋势不连贯,呈现不规则上涨等等。尽管并非所有出现这些现象的都有问题,但几种情况一旦同时出现在一档节目或电视剧上,那么它动手脚的可能性还是较大。


(2)收视曲线几乎没有波动就一定有问题吗?


坦白说,曲线即使无波动也不代表什么。一座城市索福瑞不过抽样七八百户,八百户中只要有两户完整收看则该城市收视即有0.25,假设该户观众恰好是死忠“剧迷”,广告也没换台,那么该剧当晚在该城时段收视就是0.25,且就是一条直线。不过这是最理想状态,事实上现实中观众开关机时间各不相同,并且忠诚度再高,流入流出也相当频繁,完全成一条直线还颇为诡异;即使节目中收视无大规模流动,广告时段也会有流失。如果到了广告也没一个观众流失的地步,这个“忠实”是需要被打上N多问号的。(如下图,众多曲线变“直线”的案例实际上最诡的是广告没有流失任何观众)



(3)某地收视为0正常吗?


这个问题的源头应该是前些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璀璨人生》收视被黑”事件,但实际上这件事的炒作显得很业余,只能蒙蒙圈外人。


两年前,湖南卫视播出该剧的全国收视其实尚可,不知片方还是芒果台抑或联合,公开了该剧某日在上海的收视,第一集为0,第二集开始才有观众流入。



某个节目在某地收视为0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尤其在长沙、上海、广州、杭州等本地频道比较发达的地区,外埠卫视想进来分一杯羹非常困难,收视为0也就代表该地区的近千样本户都没看,这由诸多原因造成,由此质疑收视受污染是非常不靠谱的,起码需要经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后才能盖棺定论。当然也不排除真的“遭黑”,但这种“遭黑”并不是对手花钱专门压低你收视,而是对手可能提高了自己的收视,反过来就挤占了你的收视空间,但这种情况仍是少数,且缺乏根据。


(4)一个城市样本就几百真的够么?


每次有收视污染质疑时索福瑞就要澄清一次关于样本量多少的误区,目前CSM在国内大中城市测量仪网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样本数均在1000+,34城均在500+,并非部分媒体及八卦夸张的“区区三百户”。而nielsen在美国各城市样本也仅200-600户。从统计学角度上说,样本要经过各项人口特征等基础研究,再分层抽样产生,并且每年都会更换,而增加样本也不会使样本误差缩小太多,因此没有增加的必要。尼尔森回归中国后大力推广海量样本数据,其覆盖城市样本基本达到3000+,部分可达8000左右。另外近来很火的酷云也是海量样本,并实现了实时显示收视数据。海量样本的好处就是造假成本大,数据更原始,但正因为是直接回传的原始数据,注定了其样本结构是欠缺合理的,尤其是酷云这点和专业的CSM仍无法比。


当然对于CSM而言,每增加一个样本户,造假者的造假成本都要提高一些。但对CSM来说牺牲既有样本结构增加样本是毫无意义的,只要想造假,总有充分的手段。如果未来所有机顶盒都实现了数据回传,从某种意义上说造假难度更低了,随便登门哪户,就是样本户,都不需要调查了。这种看似不再被代表的收视调查,实际上却丧失了调查的代表性。


(5)全国网一定更靠谱更真实?


全国网进入大众视野真正火起来始于黄台2012年收视下滑后宣布改用全国网。全国网“绿色收视”也是黄台这两年一直鼓吹的,虽然被造假可能性更低,但至今只有央视和湖南用该网数据,使用价值没城市网大。湖南卫视其实很擅长混淆视听,当年改用全国网时声称全国网受干扰少,理不错,但和湖南台收视下滑没有直接关联,全国网一直是湖南卫视一家独大(省级卫视组),可以去翻翻全国网2012年湖南卫视改版前收视有没有降,一直使用城市网,城市网收视太惨就改用全国网,还宣称“I’m always OK!”,纯属自欺欺人,很没劲。


话说回来全国网比城市网更靠谱么?这个还真不一定,根据CSM前些年的数据全国网8125户,其中和城市网样本也是有重叠的。全国网和城市网都是按照社会人口结构等抽样的,一样靠谱。只不过全国网覆盖乡域更大,城市只占一半左右,从样本城乡结构上倒更接近省网,因此对广告投放的参考价值没有城市网大,而且央视、湖南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全国网备受这两家青睐。正因为城市网用的多,受干扰受污染的可能性也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网确实更真实更靠谱,但不见得是广告主所需。


(6)真的有“造假专业户”么?


理论上讲,只要有那个心,有那个胆,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造假公司”。但是这么多年下来,确实有几家公司制作的项目屡次出现收视异动,也有几家卫视被指造假,但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即便业内心知肚明也只能是怀疑,因此我不会直接点名。


被重点怀疑对象第一就是业内的雷剧专业户之一的H公司,该公司已成为业内民营制作公司的翘楚,却始终难逃“收视异动”的质疑,H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无论什么题材,演员新人还是大咖,剧情是否可观,只要在一线平台播出几乎都能拿下1个点左右的保底收视,在二线平台则也能保证0.6左右。曾经更是有新闻直接踢爆其下两部剧收视不正常,有兴趣的可以搜下《收视的面条》(化名,下同)和《对手不易》。去年开始,H公司和部分二三线卫视签订了包销协议,截至目前这些平台上该公司的剧确实表现很不错,想必没有多年“积淀”,H公司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底气,这对于那些二三线卫视也是好事,收视不行你赔,收视好了大家都高兴,而且出了问题不赖我。


H公司今年还涉足了综艺投资与制作,代表项目《尴尬脸联盟》刚上线就拿到了1.942,可喜可贺,只不过就50城分城来看又让人心生怀疑,恐怕还需要后续数据说话。


第二个重点怀疑对象K公司现在已被H公司收购,然而在收购前K公司“劣迹”也不少。以数据研究发家的K公司多年研究的积累不是白做的,之前被曝光的《标签女孩》到最近的《再生一胎》都是新人挑大梁,却都收视不俗。前不久,K公司老总也被调查了。


第三个怀疑对象是新晋人气公司,姓T。T公司虽没K、H两家高产。但近两年播出的剧部部表现出人意料,其中《大头娘娘》更是创造了新的收视神话,上月播出的新剧《月亮周围有星星》虽广受好评,但清一色的新人班底却能在首轮和首轮跟播时冲到多个城市前二,以8月6日合肥地区为例该剧首轮和1.5轮分别达到3.248、2.56,超过了本省卫视表现,有违常理。



最后一家L公司也没少“收视丑闻”缠身,已成为“制播分离”浪潮中的新军,多个一线卫视都有它的身影,然而旗下节目无论在哪个平台播出都出现过“收视异动”的质疑声,有几期节目也确实存在分城收视不合理、不规则跳升等异动情况。


这一切不过只是个人怀疑,各位大可不必太当回事。制作公司若要动点手脚,无非是为了达到对赌协议中的目标。“收视对赌”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从《中国好声音》开始,收视承诺与利益分成越来越大胆,从节目到电视剧,各家卫视都开始效仿,倒逼制作方提高收视,这两年制作方压力越来越大,对有的制片方来说,与其花钱请大咖,打磨剧本,推广营销,不如直接做手脚,提高收视更方便,还更省钱。


不能说《中国好声音》带“坏”了,只是在这样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而且以个人拙见,灿星挺干净的,不然就不会有《蒙面歌王》的仅仅1+%,也不会有《达人秀》后期的滑坡而导致灿星大赔3000万。


(7)难道都是制作公司的“锅”?


有时候还真不能让制片方背黑锅,很多卫视都是自己出马而不用制片方出手。西南、东南以及华中各有几家卫视比较可疑,这些卫视近年来成了二三线中的中流砥柱,但你却说不出它的亮点。具体来看,这几家的收视规律还不一样,有的剧场特别稳定,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然并卵,白天被爆成翔;有的则是节目一上来就全国各城市收视大爆,一度超过一线收视;也有偶尔在招商季前打了鸡血,突然发力的。这些卫视多数身处二三线,需要偶尔的亮点夺人眼球,这种“异动”彼此间有着相当的默契,就是招商季时、领导换人时、冲刺目标时必然同时“勃起”。平时能忍则忍,一旦各家“默契”地同时发力,一线卫视坐不住了,这也是招商季你争我夺甚至进京走钢索的原因。


红蓝黄三台不管谁坐庄,三家都是当之无愧的一线,这从粉丝力量上就能看出。我始终觉得,无论粉丝间如何叫嚣,三家一线都不是“收视异动”的主角。对于稳居一线的红蓝黄三台,做收视的意义不大。《好声音》、《笨熊》、《非诚勿扰》再多人喊“造假”也不见有人拿出半点证据,因为它的实际影响力、覆盖面和话题度都是实打实的摆在那,和高收视是匹配的,纠结《好声音》破4还是破5,从所谓“造假”层面看毫无意义。


(8)CSM脱得了干系吗?


在“收视造假”这件事情上,CSM也一直喊冤。一方面是无辜,收视受污染主要还是通过贿赂样本户,完全绕过CSM;一方面是无奈,看到收视异常也没有足够证据,只能不断换样本,真有问题配合调查,这已是CSM最大的“作为”。


然而这够吗?据爆料,目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除了简单的跟踪入户说教“收买”的把戏外,专业的造假公司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技术改变端口数据,比如明明看的是湖南卫视,传输结果却是看的XX卫视,另一方面索福瑞内部也存在“内鬼”。数据回传因为信号、天气等因素有时会出现回传不及时的情况,每当这时就有人调侃“XX台在改数据”,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存在,尽管我们不想让它变成现实。



我们相信CSM不会主动配合“造假”,但希望CSM在这个问题上能更主动一些,更及时一些,更从严一些,然而这也需要执法部门的违法必究,毕竟CSM没有执法权。


(9)为什么“受害者”也坐视不理?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我只做对我有利的事,只要不伤害到其他人,手段卑鄙肮脏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天底下哪来真正利己不损人的事?就收视环境而言,蛋糕就那么大,你切的大了,别人注定分到的就小了。但是在电视圈,情况又有些特殊。我们经常讲,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今日一案成受害者,明日可能就是被告。久而久之我们已经默许了这种互相“加害”的现象,版权问题如是,收视污染也如是。


实在看不惯就去CSM举报,然并卵,CSM也只能配合调查而已。再不行就在别的地方捅你一刀,直接上京打报告。互相抄袭,互相造假,互相举报,明面上一派和气,暗地里互相捅刀,愈演愈烈,每个受害者都加害于人,最后实际伤害的是自己,也是整个行业,何苦呢?


至于那些敢于站出来走到最前痛斥造假者的真汉子,王建锋是第一个应该也是最后一个。


(10)电视收视的“虚假繁荣”还有救吗?


应该没有谁敢撂下狠话说XX能救得了“收视污染”。只要电视行业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收视污染”便依然存在。


从2011年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的“不搞收视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单纯以收视率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优劣”三不令到2014年国内首个收视调查国标《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出台,再到总局今年召集8大省市卫视研究反对唯收视率、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加上每年两会期间对“收视造假”的炮轰,业内外对这一问题的聚焦和主管部门的整治努力从没停止过,但根深蒂固的问题一时之间很难解决。


总局规范“收视对赌”或能缓解“收视乱象”,但本质上还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反对“唯收视率”论,多维看待和评价节目或者电视剧。比如越来越多电视台引入的酷云实时数据,尼尔森的17城海量样本数据,各地IPTV的时移收视以及CSM与微博联合推出的微博指数,这都将是大数据和新媒体时代常规收视率的有力补充。不过,再多数据、再健全的评价体系也阻止不了一颗想造假的心。电视人,请自律!


【来自:娱乐资本论 文/星球卫视】

End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追求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公号,微博,博客,网站,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网易、腾讯、搜狐自媒体等10大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中国火车美食的黄金时代:那些儿时的餐车回忆

文/樊月姣插画/康嘉隽


7月,铁路又到了繁忙的暑运期。
今年暑运,仅北京铁路局一家,将运送至少500

录音链接,原文,翻译以及简单说明。

大家好。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越来越复杂。从头说起,一开始只是看到了这样一份非常不自然的日文告示,

什么是MMM关联单(马夫罗币一直是红色)

MMM金融互助社区的所有伙伴们,当您遇到自己本应该解冻或者提现的订单一直还是红色未经证实的字样的话,请不

导演!你订的充气娃娃到了,请签收一下!

大家都知道许多场面宏大的电影,比如体育赛事或政治集会里就一定会有大量的演员出镜,一般来说现在的电影特

[转载]关于孙嘉遇 作者: 舒 仪

[转载]关于孙嘉遇作者:舒仪最近总有读者问起孙嘉遇原型的问题,我想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附录的两个问题,是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