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如何理解袁隆平「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佚名 2015-10-17 10:10:19

回答题主几个问题:

Q1,超级稻已达到农业部二级以上标准,这个标准具体是什么样的?

A1:所指的标准是 NY/T 593-2013 食用稻品种品质,具体指标问度娘。这个标准是一个整体控制的标准,主要从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进行评分,在品种审定、稻米收购和加工方面用的比较多。但是具体到吃的口感(即食味品质),这个标准并不能很好地去评价,所以在广东省的品种审定中还加了“食味品质”一项,80 分以上一般口感好。反过来,口感好的不一定能达到优质标准。

但不论如何,达到优质标准等级的大米,肯定品质是相对较好的。

Q2,超级稻抗虫害水平达到五级中间,这又是个什么标准?

A2:这个所指的“抗病虫害能力”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描述,难以整体评价。对于主要病虫害,一般每个都单独有抗性评价标准来衡量。就之前报道的超级稻因稻瘟病绝收而言,几十年来通过抗病品种的推广,基本上很好地预防大面积爆发。但是,稻瘟病菌是一种变异很快的真菌病害,其生理小种的进化能力很强,单一品种的抗性水平一般几年就会下降,因此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性品种来轮替。此外,稻瘟病一旦爆发,打药没用的,基本上只能靠抗性品种 + 合理的栽培管理来预防。先前的超级稻绝收事件,只是个案,没必要盯着不放。

Q3,袁老说了句绝不以牺牲产量来追求质量,这句怎么感觉不妥?怎么理解?

A3:作物育种的三大目标:产量、品质和抗性,其相互关系是很复杂的科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前提是特异种质的创制。超级稻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追求高产,其百亩片产量要求比对照增产 7%以上,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难的。目前来看,品质好的品种 / 种质产量大多不会太高,更难以达到超级稻的产量标准。因此,从袁老的角度,坚持以高产为目标,才能不断推动水稻品种单产的提高。至于超级稻的品质问题,总体会逐步得到改善,这个是一个持续研究的过程。

Q4,从实验结果上来看超级稻的成绩是喜人的,那实际到农民手里,现在正在种植的最多的是哪种水稻?能达到什么产量?

A4:目前来讲,中国的水稻可以分为 东北稻区、长江中上游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华南稻区等。其中,袁老的杂交稻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对于不同稻区,其主栽品种是不同的,对品种的生态型有特殊要求;此外,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华南稻区,还存在早、晚双季稻,单产相对于一季中稻肯定要低一点。

要获得高产,必须是好品种 + 好土地 + 好气候 + 好的栽培管理。应该明确「科研实验」和「实际的生产应用」是两回事。农民种植超级稻的实际产量,肯定没有实验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地和栽培管理投入不足所致,这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的共有问题。说白了,就是政府补贴少、农民种地亏本,农业补贴了工业几十年却没有得到反哺。另外,中国当前的水稻产业模式,需要大变革,要土地流转后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才行。

PS:除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我自己再补充三点给大家思考下吧。

1、杂交稻农民不能自己留种,而常规稻则可以留种。种业企业为了生存,肯定优先销售和推广利润高的杂交稻图片,而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常规稻一般农民是买不到的。这个就涉及到种业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常规稻选育的回报是很低的,可以说是公益性的,自然很难推广。产量来说,广东地区好的常规稻不比杂交稻低很多,这几年杂交稻面积被压下来了,晚季农民大多数种常规稻。

2、市面上买的散装大米,基本上是流转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才上市的,中间在品质损耗是很厉害的。这里面就涉及到稻米收购、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的问题的,流转周期过长。有条件的,可以买当季生产、真空包装的大米。

上面两个问题,说到底就是这个传统行业怎么改革的问题,但目前还很难。有志向的朋友可私聊。

3、从杂交稻的争议,到其他公众安全话题,反映出了一个严重问题:中国的媒体及民众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和求知求是精神。更有部分不负责任的公众人物哗众取宠,惹得本来挺好的东西,被妖魔化了。所以说,袁老为何说“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值得深思。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杀敌人、交朋友、谈恋爱……对啊我就是这么厉害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陕西省西安植物园 祁云枝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自然的爱是慷慨的,哪

做手术不打麻药,靠硬扛能行吗?

从关公到刘伯承,民间总是流传着各种“不打麻药”的传说,加上各种麻药伤大脑的传言,让很多人产生一个疑问

气质迷人美女合集

《街头霸王》哪些角色强哪些弱,和你印象中的一样吗?

先普及一个概念:相性和相性表。格斗游戏的角色强弱评估,现在是用“相性”和“相性合计”的方式评估,也就

无处不在的宋体,宋朝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

宋体字真不是宋朝人发明的,宋朝出现的宋体在后来被称为“仿宋”,现在真正可以称之为“宋体”的,是明代出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