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全球博物馆一半标本都写错了名,植物究竟是怎么命名的?
佚名 2015-11-20 14:45:48

按我的理解,题主想知道的有两个问题:

① 新发现的植物,采集者要怎么进行分类?

② 新发现的植物,采集者在命名时会用什么当成种加词?

嗯,这两个问题是新种发表的时候会要遇见的:这玩意到底是哪一类东西?这东西到底该叫什么好?

虽然本人还看不到何时有机会发新种……至少了解发新种的一些故事……

煮个栗子:杜鹃红山茶 Camellia azalea

据说某大学一直以山茶科分类闻名,某泰斗是山茶科的专家,这个大学的一些学者也对于这个类群很熟悉,一次在华南某地,看到很奇怪的茶花,花色艳丽,形态类似杜鹃,但又明明是茶花的结构,跟其他地方看到的各种茶花都不大一样,于是乎,为了纪念老专家,就打算以“张氏红山茶”作为中文名,学名也以老专家的姓氏进行拉丁化,作为种加词。

奈何同一地区另一个单位的分类学者也看到这种“杜鹃身子茶花心”的奇异物种,得知了消息来到这所大学,还借阅了采集到的标本,也确认这确实是一种新的、没有发表的茶花。于是乎,兴冲冲地写论文、描述形态学特征、指定模式标本……整个流程下来,倒是抢了个先机,先发表了这个物种。

于是乎,根据植物命名规则的“优先原则”,这种茶花的正式学名确认为 Camellia azalea ,中文名为“杜鹃红山茶”;而“张氏红山茶”和对应的学名 Camellia changii 则成为了异名。

下面是正文:

准确地说,“植物采集者”并不一定会面对这两个问题;很多新种是分类学家对采集回来的标本进行鉴定时发表的,并且常常由于对标本的鉴定意见不一致,而发生种的拆分和归并的情况。

当你在野外看到某种奇葩,心里想着“我擦我不是发现了个新种吧”,兴高采烈地采集标本,回去之后,标本鉴定的结果,90% 是——原来这奇葩就是这个种啊,还以为能发个新种呢。

剩下的 10% 当中,90% 的情况是——这东西我查不出来啊,问问导师认不认识——原来这奇葩就是这个种啊,我怎么鉴定不出来呢,还以为能发个新种呢。

好吧最后只剩下 1% 的情况,这时候你才要面对上面的两个问题。

也就是说,先要学会认种,才可能接触到发现新种。

认种大牛们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认种要看气质。

啥是气质?气质就是同类群的植物无法用言语归类的相似特征,这些特征以视觉特征为主,有时还有气味、质地或者其他的东西。

即使是从没见过的种类,如果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你也可以凭借这些“气质”给植物归类,找到它们的亲戚。

扯远了扯远了,还是回归原来的问题吧。

① 新发现的植物要怎么分类?

其实,对于不同时期的植物采集者而言,这个问题是不大一样的。

18、19 世纪,是博物学的黄金时代,那时对于欧洲的博物学家而言,有太多的新大陆可以探索,有太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物种可以发现、记录。那个时代,新发现的物种太多,可以说发现的不仅仅是新种,很多时候是新的类群;对于新发现的植物,博物学家们要做往往是“设立新的类群”,而不仅仅是“归入旧的类群”。新发现的植物,有相似特征和“气质”的,也就会被归为同一个类群,正如那些已经发现的植物,也会根据特征进行归类。

而对于后博物学时代的采集者、分类学家们,面对的多半就是“归入旧的类群”这么一个问题了。

这里需要提及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检索——利用检索表,对手头的标本进行归类,找到所属的类群。按照检索表的条目,一步一步归类,总可以找到新发现的物种的亲属;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类似的亲属,经过其他证据的确认,还是可以建立一个新的类群。到了现在,能发表一个新的类群,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做分类的也是有各自的地盘的——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实在是很不少,真要都认识,从娘胎出来到寿终正寝,每天平均也得新认个十来种,这种愿望,肯定属于“有生之年没希望实现”之列——所以说,野采的时候,除非确实是太奇葩引起好奇的东西,否则如今的以发现新种为目标的采集者们,能够注意到的东西,也多半是自己熟悉的类群。因此现实当中往往不会出现“这个新种要怎么分类”的情况,而是“这个种肯定是这一类的,它到底是不是个新种”。

到底是不是个新种,谁说了算呢?

在没有 DNA 序列性状作为证据之前,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感性的。

煮个栗子先:

M. Gandoger 这位老兄把 3 种柳树(Salix purpurea, S. reticulata, S. caprea)给分成了两百多种,据说依据是包括柳叶的长短之类的性状……

_(:з」∠)_

你一定要说是新种,别人不承认,还不是把所谓的新种给归并了?反正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所以《中国植物志》当中才充斥着大量的“我们认为 !@#$%^& 这样的处理是不合适的,应该予以归并”之类的内容……

好像又扯远了……

现代 DNA 测序技术的出现带来了福音:DNA 序列性状,作为相对来说最稳定的、有普适性的、可以数值化的性状,成为划分物种的比较可靠的证据。

所以现在发一个新种,基本上都要通过 DNA 序列(主要是 rbcL 和 ITS 序列)的比对,说明这个种在系统发育当中的位置的。

总结一下:

博物学的黄金时代,新发现的东西非常多,而且当时分类并不完善,可以根据特征归类,至于归类的结果么,其实是很任性的。经典例子是林奈的《自然系统》——嗯没错,就是那个提倡双名法的林奈Carl von Linné;他明明只是数了数雄蕊嘛,太没技术含量了╮(╯_╰)╭

而后博物学时代,新发现的物种,基本上都可以根据特征来归类了;你可以用检索表来实现这一点。

到了基因时代,分类越来越依赖测序——不认识这是啥?测个序先~

[唉要说等到测序技术普及到可以在野外随时随地测出结果,形态分类学者也差不多要丢掉饭碗了吧……]

② 新发现的植物要怎么命名?

首先得说说这双名法。

双名法看着蛮简单的,一个属名一个种加词,加上一大堆拉丁文的词性变化,好像也没啥了不起的,为什么会出现“方法简单量又足,我们一直在用它”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种方法说出了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它跟谁像;第二,它跟像它的,有啥不一样。

属名问题,其实还是上文所说的“归类”问题;你把一群长得像,气质接近,有亲缘关系的植物归到一类,然后给它们命上一个姓氏。

种加词呢,就是给某一个物种取一个名字。

到底这属名和种加词要怎么取,取什么呢?嗯,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植物的属名来源有很多,简单归纳一下:

1. 原来就有,学名只是拿来用,或者是其他语言的拉丁化。

槭树属 Acer,拉丁文指一种槭树。

银杏属 Ginkgo,词源是日语对银杏的称呼(ginkgo,即“金果”)。

唇柱苣苔属 Chirita,词源是印度的一种叫 Chirita 的植物。

罂粟属 Papaver,拉丁语中 papaver 就是指罂粟。

2. 描述外形特征。

野芝麻属 Lamium,词源是希腊语的 laimos 咽喉,指这一类植物的花有喉管。

银合欢属 Leucaena,词源是希腊语的 leukos 白色的,指花的颜色是白色。

昙花属 Epiphyllum,词源是希腊语的 epi 在……上面 +phyllon 叶,指花生在扁平的叶状枝上面。

3. 描述用途。

熏衣草属 Lavandula,词源是拉丁语的 lavo 洗,指它的香水可以用来洗澡。

变叶木属 Codiaeum,词源是希腊语的 kodeia 头,指叶用以制造花环。

4. 与已命名的植物相似的,可以加上词缀。

田麻属 Corchoropsis,词源是 corchorus 黄麻属 + 希腊语 opsis 模样,指外形似黄麻。

绿绒蒿属 Meconopsis,词源是希腊语 mekon 罂粟 +opsis 模样,指外形像罂粟。

5. 纪念某人。

黄皮属 Clausema,纪念P. Clausen,17 世纪丹麦植物学家。

火把花属 Colquhounia,纪念Robert Colquhoun,l9 世纪印度加尔各答植物园的赞助人。

珙桐属 Davidia,纪念Père Armand David,1826-1900,法国传教士,曾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

蒋英木属 Tsiangia,纪念Tsiang-ying蒋英,中国植物学家。

山茶属 Camellia,纪念George Joseph Camell,1667-1706,捷克旅行家。

6. 描述产地。

喙嘴核桃属 Annamocarya,词源是 Annam 安南(今越南)+karyon 坚果,指其产地。

南洋杉属 Araucaria,词源是 Arauco 智利地名,指模式种产地。

圆柏属 Sabina,词源是 Sabine 意大利地名,指模式种产地。

7. 描述其他特征。

凤仙花属 Impatiens,词源是拉丁语的 impatiens 急躁的,指果实成熟之后一碰就裂开,凤仙花图片恰恰就是一味中药,名字就是“急性子”。

石龙尾属 Limnophila,词源是希腊语的 limne 沼泽 +philos 爱好,指本属植物生于沼泽中。

至于种加词,由于词性为形容词,很多情况下种加词属于对某个性状的描述,这一点跟属名很相似。

譬如最开始的那个栗子,Camellia azalea,azalea 就是像Azalea属的意思,Azalea是杜鹃花科当中的一个属;changii 则是纪念张老先生。

又如雷公青冈(胡氏栎)Cyclobalanopsis hui,hui 就是纪念胡先啸先生。

而现在发表的新种,往往是以地名作为种加词的。

Primulina duanensis都安报春苣苔

Primulina dongguanica东莞报春苣苔

Firmiana danxiaensis 丹霞梧桐

不过也描述特征的也不少见。

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 褐纹报春苣苔:glandulaceus 粟黄色的 +striatus 具条纹的

Primulina carinata囊筒报春苣苔:carinatus 具龙骨状突起的

所以说,当你如果真的有幸要发表一个新种的时候,种加词其实蛮好想:首先看看,有没有人需要纪念;其次,没有的话,看看产地是哪里;然后看看有没有夺目的特征或者十分独特的性质,并且这个种加词在这个属当中还没有用过。总有一种情况可以吧?

更新:

先加些照片吧,以下多图预警

讲一个查了很久“为什么学名是这个,中文名到底应该怎么翻译”的故事。

西番莲这种东西大家知道么?很萌哒~

好吧,如果你不大能接受这种设定,只会觉得,天哪,这真是一朵奇葩!

可能“百香果”这个名字大家更熟悉吧,也有叫它“热情果”的;为啥翻译成这名字?

还是得从学名当中找根据:

西番莲属 Passiflora

词缀 flora 意为“花”;而“百香果”的“百香”,除开算是描述它的果实有丰富的香味,顺变也算是 Passi 的音译;“热情果”则是其英文名 Passion fruit 的意译。

可是这 passion 从何而来?给这类花取名的植物采集者,被谁的热情感染了?

其实完全没热情什么事:此学名的前缀来源于拉丁语的 passio,意为苦难,由于雄蕊 + 花丝的形状很像十字架,3 分裂的柱头极像 3 根钉子,[你们看]

所以传入欧洲的西番莲,也就被传教士们以受难花命名 [宗教徒的脑洞还真是不小哇]。

所以说,passion flower 也好,passion fruit 也罢,都是不了解学名造成的误读罢了。

还是忍不住再次吐槽命名者的脑洞……

自从高中尝过一次蜜桃百香果的花果茶,对于这东西诡异的中文名“西番莲”也有了印象,本人就一直期待可以见到野生的西番莲。某次逛植物园,逛到林深不知处,看到了这个东西:

诶这货怎么这么萌呢!

终于捕获野生的西番莲一只!!

不仅是西番莲,还是袖珍版的,折让对一切具体而微的东西都萌到不行的答主雀跃到要爆炸了啊!!!

拍到好东西,当然要查一查到底姓甚名谁,是怎样的存在,于是乎本人开始翻《中国植物志》,检索到细柱西番莲 Passiflora gracilis ,查查描述什么的都很像。

嗯,这个时候需要再查查图片。

查植物千万不要相信度娘!

查植物千万不要相信度娘!

所以我还是在 Google 上查了查:

Passiflora Gracilis Photo by cvijet-info

还有这个

http://www.exot-nutz-zier.de/images/prod_images/Passiflora_gracilis.jpg

http://ecoport.org/ep?SearchType=pdb&PdbID=18617

诶怎么感觉画风不一样啊?

叶子差的有点远是不是?一个像是画竹叶一样的“个”字形,一个是胖胖的三块,花色也不大一样,怎么回事啊?

当时本人也相当疑惑,说实话《中国植物志》上的描述更接近 Google 上查到的图片(叶三浅裂,本人拍到的明显已经超过浅裂的程度,应该是明显的深裂了)。正当苦恼到不行之时,又查了查CFH——没错,中文名还是“细柱西番莲”,可是这个学名,不一样了啊?

Passiflora suberosa 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接着到处搜,在这里找到了点证据:

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addpicture3.php?name_code=204998&id=15988

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addpicture3.php?name_code=204998&id=15989

这两张照片就蛮像的嘛,终于找到本家了?

说到底,还是得多找多比较啊……

再者,其实学名还是会说话的。

种加词 gracilis,意为细长的、纤细的,嗯没错这两种西番莲都是挺弱不禁风的样子;

种加词 suberosa,一开始查不到这个种加词;我以为是 sube+rosa,大概跟 Rosa 蔷薇属有啥关系?可是这花实在不像玫瑰月季什么的,也没有特别的香味……直到查到 pseudosuber 这个词,意思是“假栓皮”,而 pseudo 明显是“假”的前缀,那么答案就出来了——suberosa→suber+osus 的变格 osa,后者意思为多的,也就是多栓皮的意思。

恰巧有本人的照片为证:

下面一张是剥掉木栓的样子;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东西的学名是 Passiflora suberosa 无误了。

顺便吐槽一下,细柱西番莲 [习主席翻脸,哈哈哈哈] 这个中文名,完全是根据 Passiflora gracilis 意译来的,虽然云南说不定也确实有这一种,但 Passiflora suberosa 这种还是换个名字比较好吧?

用那个三角叶西番莲?“个”字形的叶子真的适合被叫成三角叶么?

拟个栓皮西番莲的中文名,似乎更合适一点?

好吧,似乎已经超越原题了;不过拟名字这一点,不管是学名还是中文名,都还是有所讲究的,如果我的故事能让大家对这件事情有所了解,产生兴趣,it’s my pleasure。

更新于 2015 年 2 月 2 日 23:33:33(这么长的 233333 我才不是故意的!)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史上最完整的沙龙活动策划总结

对于运营人员来说,现在的工作越分越细。在经过行业大牛和运营高手们的不断完善和总结后,如今的运营工作笼

APP推广经验:如何做到0推广费获取10万用户,日增1000用户

初做APP,经常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吸取运营经验,小有成绩,将我的运营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APP

如何拯救产品页面?

网购用户有一个通用的行为模式:进入产品页,查看详情,看看用户评价,再看看产品图片,觉得还不错就添加到

GrowthHacking:初创团队如何“零”成本开始做营销(下)

11月的北京天气已经渐入寒冷,糟糕天气下的创业者们,也深感寒冬带来的紧迫与危机……“我爱洗车”的突然倒

寒冬将至?理性推广APP帮你省下30%预算

首先,八妹要告诉大家的是:人生在世,符合常理的东西才是长久之道,运营、推广莫不如是。零成本推广、零成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