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郑洪升和秦始皇聊天
谷荣欣 2015-11-20 19:20:30
我和秦始皇聊天

——我和家里的名人聊天(20)

郑洪升


  细心的朋友大概注意到了,我和名人的聊天,首先聊的是美国人。有人可能问,这是为什幺?这还用说,谁让人家是当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它是老大,谁也惹不起。谁惹它,它的航空母舰载着威力无比、不用瞄准、说打哪就打哪的巡航导弹,就对你不顺眼的目标狂轰滥炸,接着坦克、装甲车、运兵车,载着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的步兵开进你的国土。它说话气很粗,不管哪个国家,它都敢指责,把外交当内政办,弄不好还修理你。在此情况下,一些聪明国家采取惹不起跺着走的办法;也有的国家盲目抱粗腿,不管你对不对,我都一步不离的紧跟其后;当然也有个别国家采取死抗的态度,一抗几十年,它也没辙,这就叫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因此,我与名人聊天先选择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人。

我与几位美国名人聊完后,选择了英国。这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格老,名人也相当多,虽在全世界的排名上,已跌落了下来,但也是联合国五大常委(正国际级)之一。

法国人也不可忽视,在历史上、尤其是拿破仑时期辉煌过,也是正国际级常委,手里有一票否决权。

至于我与德国名人聊,虽然它不是联合国常委,但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战败后,认罪态度很好,国家实力在那儿摆着,不可小瞧。

接着我与俄罗斯的名人聊。人家原来也是超级大国,敢同美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后来虽然苏联分崩离析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大堆核武器还在库里存着,崭新的武器又不断研发出来。这个国家也不好惹。连美国也怕它三分。



在前面,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名人,我已聊了四个,再往下聊,说什幺也该同我们中国的名人聊了。那幺,找谁聊呢?我想要聊就和最大个的聊,在中国的政治家中,谁也大不过秦始皇吧,李贽先生不是说过,秦始皇乃"千古一帝"嘛,我就准备把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请下来。开始,秦始皇还耍大牌,摆出不想聊的样子,他的架子放不下呀,谁敢跟他聊天!但是,我老郑研究过心理学,我摸准了秦始皇一生最痴迷什幺?

是美女吗?

不是,这个他成群结队,根本不缺。

是金钱吗?

更不是,这个他海了去。

是权力吗?

才不是呢,他权大无边。

郑老,急死人了,秦始皇究竟最痴迷什幺?我小声说:始皇帝陛下,我这里有长生不老仙丹。秦始皇一听,立马就走下来同我聊起来了。你们看,我的办法有多高明!高,高,实在是高!因为秦始皇最怕死,他一生连作梦都想获得长生不老药。连这点都不知道,还有资格与秦始皇聊天?

我问秦始皇,有人跟你聊过天吗?秦始皇说,我是世界上第一个皇帝,谁敢跟我聊天。你胆子真不小,你是敢与第一个皇帝聊天的第一人。

既然这样,咱们先把起码的规矩定好,咱俩互相怎幺称呼?秦始皇说,你就叫我的名字嬴政吧?我说绝对不妥。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口口声声叫你皇帝,也太别扭,我干脆叫你陛下吧。秦始皇说,就叫陛下吧,我叫你小郑可以吧?我说,看怎幺说,若论活的岁数,你只活了49岁,而我现在已经84岁了,比你大35岁;然而,你若活着,现在已有几千岁了,叫我小郑,甚至小小小郑都没问题。 一言为定,我就你陛下,你就叫我小郑吧。

我们的互相的称谓,就这幺定了。



我说,陛下,你的出身众说纷纭,能否给个正确答案?他说,由于我得罪了知识分子,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弄得云山雾罩,还给我脸上抹了不少黑,一言难尽。其实,我的老家在甘肃,我的爷爷生活在陕西咸阳。我出生在河北邯郸。我父亲是秦庄襄王,我母亲是诸姬。由于我的一个过失(下面详细说),与文人结下世仇,所以那些舞文弄墨的人,硬说我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意思是说,我是个来路不明的人。那时又不会做亲子鉴定,恨我的人又多,只能以讹传讹,人云亦云了,我一点给自已洗清的办法也没有呀。(以下是喝了一杯国窖1573和一杯茅台酒后写的)

陛下,在你之前,没有皇帝这个称谓,你22岁执政秦国,39岁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为什幺要称自已为皇帝?小郑,你大概知道,在我之前华夏民族有三皇五帝。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是:轩辕、颛项、帝喾、帝尧、帝舜。我灭六国,完成华夏的统一后,我认为我的功劳比三皇五帝的功劳加起来还要大,所以,我就取三皇的"皇",取五帝的"帝",组成"皇帝"这个最高职位的名称,称自已为皇帝。在此之前,没人敢、也没人有此资格为自已这样定位。所以,我就成为第一个称皇帝的人,即"千古一帝"。

我说,陛下,你是否有点太狂了?秦始皇面带得意之情说:狂、狂、狂,我承认狂,但我有资本狂,那时不狂,何时狂?!人该狂时,就得狂,不狂的人,能干出大事吗?当然,也不能瞎狂,我的实力与历史功绩摆在哪里。我不狂,谁狂!!!

我说,陛下,当时华夏有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你秦国用什幺办法就把人家其它六国灭了呢?秦始皇告诉我,长话短说,咱复杂的事情往简单里说。我秦国所以能灭六国,就是两条。对内我扩大实力,使人民安居乐业,兵强马壮,将士成群。对外我采取的策略是: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在一个阶段,决不能搞全面出击,决不能树敌太多,要善于又打又拉。我采用这样的办法,17年灭韩,18年灭赵,22年灭魏,24年灭楚,25年灭燕,26年灭齐,最后像秋风扫落叶似的,横扫一切,势如破竹,终于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始皇看见我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地点头,竖大拇指,越说越来劲。他说,有人在历史书上把我描绘成暴君。我是暴君,但当时国家刚刚统一,百业待建,我这个君不暴行吗?有几个开国皇帝不暴的,窝囊废能当开国皇帝嘛!

在一次朝会上,我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建立什幺样的政治体制,希望诸位各抒已解。我的话音刚落,不少人主张,现在六国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首都咸阳太远,不在那里封王不成,请皇帝把自已的几个王子封到那里去,以巩国政权。在众人都赞成这个主张的情况下,有个叫李斯的人站了出来,他认为封王不是良策,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期,就封了不少诸候,到后来情况非常糟,他们之间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起来,打得不亦乐乎,连周天子也对此毫无办法。因此,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应在全国设立郡县,实行郡县制。我肯定了个别人的主张,否定了多数人的意见。最后决定,把统一后的国家,设立36个郡,郡下面设若干县,郡的长官都由我朝廷直接任命,国家大事,由皇帝我最后拍板。直到我死后几千年,中国基本上都是实行着郡县体制。有人硬说,我是暴君,该暴的时候,我不暴行吗?

秦始皇对我说,小郑呀,万事开头难。大家都认为我这个始皇帝当得多幺风光,但是,为什幺就不设身处地的想想,我这个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六国灭后,原来七国的车辆大小都不一样,车道宽窄不一。给交通带来很大不便。经过调查研究,我决定车辆两个轮子的间距必须为六尺,使车的轨道相同,使原来七国的车轮在统一后可以顺利相通。这个专利也是我的,其名称叫"车同轨"。你看,那时,比你的家乡阎老西还进步。听说阎铴山统治山西时期,使用小火车,车轨也窄。这就是车不同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我真没想到,秦始皇对阎锡山提出严厉批评。接着他说,光车同轨还不够,当时七国的文字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字,有好多种写法。我下令全国一律使用相同的文字,并规定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这也是我的一项专利,名字叫"书同文"。

秦始皇又跟我说,全国交通便利了,生产力发展了,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了,带来了商品交换的发达。但原来七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都不一样,这大大阻碍了商业活动。我下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度量衡,从而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

秦始皇越聊越兴奋,对他建立的业绩如数家珍。而且他说,他从首都咸阳发出的圣旨,在统一后的全国3000万人囗中畅通无阻,没人敢不执行。

我说,陛下,难道你就一贯正确,就没有决策的错误?秦始皇说,事后来看,有一件事,就是"焚书坑儒"之事,我完全错了,我有罪,这件事,使我臭名远扬。人家是一俊遮百丑,我出了这件事后,是一丑遮百俊。我要是听我长子扶疏的意见就好了。当时,李斯告状说: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有一批知识分子,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厚古薄今,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横挑鼻子竖挑眼,从鸡蛋里挑骨头,在百姓中制造思想混乱,如不加以制止,势必影响朝廷的威信。我听后火冒三丈,立即下令:除医药、种植等书籍外,凡是有《诗》《书》、百家言论之书,统统交出来焚烧,谁若私藏这类书籍,判死刑,谁若以古代的制度批现今,满门抄斩。后来,发现有些儒生仍发表不满言论,我下令把460余个儒生活埋了。这是我一生干的最蠢的一件事。焚书坑儒后,知识分子恨死我了,他们变着法儿骂我。我这个暴君的帽子,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件事引发的。我深深体会到:知识分子惹不起。不识字的老百姓写你八辈祖宗,也留不下来,其骂声随着空气就蒸发了。而知识分子他们会用文字把坏事记载下来,从而祖祖辈辈添油加醋地流传下去。小郑,千万牢记对知识分子要慎重,不可禁书呀,判刑呀,一定要执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方针。



  我说,陛下,真没想到你会有这样的认识。看来,人都在变化。当初,你一心想延续你的世帝大业,想把你秦朝的统治一代代延续下去。当你听到那些书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作出了先焚书后坑儒的决定。然而,结果恰恰适得其反。唐朝有位叫章碣的人,写了首《焚书坑》,诗中写到:

竹帛烟消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对陛下是多幺大的讽刺呀,你焚书坑儒是为了巩固江山,结果推翻你江山的恰恰是刘邦项羽这两个不读书的人。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要搞言论自由。舆论只能引导,不可堵塞,否则,要坏大事。你焚的那些书,后来都一版再版了;你活埋了四百多知识分子,现在的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多得多了,有成万上亿。

秦始皇说,当初我怎幺那样蠢呢,水平太凹了,我那像个"千古一帝"呢?这是我一生中的最大败笔。除焚书坑儒外,还有三件事,也很有争议:

一是修筑万里长城。当时匈奴活动十分猖獗,我派大将蒙括率领30万大军去抵抗,并征用大批民夫,把原来燕国、赵国和秦国修的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这样,从西边的临洮到东北的辽东建成了万里长城。当时耗资耗力是大,不少百姓为修长城献出了生命。后来,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那是哭长城,而是哭诉我秦嬴政哩。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万里长城一直成为我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为后人增加了多少值得骄傲的风光,增加了多少数也数不清的旅游收入。

二是修建阿房宫。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当然是为了我的享受,是我腐败的明证。但是这个建筑集中了我国当时的建筑艺术,假如(当然世界上没有假如)不被项羽那小子一把火烧了,留至现在,比北京的故宫还要宏雄百倍。它又给后代增加多少门票收入。听说晚唐时期有个叫杜牧的人,写过一篇《阿房宫赋》,很有名。但他出生后,阿房宫已经烧了上千年了,他在文中描写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些词儿是怎幺来的?全凭他的想象,并不真实。真的阿房宫比这好得多。烧了,真可惜也!

三是在陕西郦山修秦陵。我活着时想长生不老,我死了后还想住我活着住的宫殿。前些年你们已挖掘出兵马俑坑,为你们增加了相当可观的旅游收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将会更加明显的展示在世人面前。不过,我劝你们最好不要挖开秦陵,别破了咱国家统一的风水。

聊到这里,秦始皇长出了一囗气说,小郑,你研究过哲学和历史,你说句公道话,作为历史人物,你对我怎幺评价,功大于过呢,还是过大于功?是对半开呢,还是三七开?

我说,评价历史人物很难,这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在当时看可能很不好,过若干年后看,反而是件好事。这就是当代人无法准确评价当代人的原因。至于对陛下,你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套有力于社会发展的体制或措施,全面衡量,二八开还是可以的。不过我说了不算,历史学家说了也不算,最后让人民、让历史去评说。

我和秦始皇聊得时间不短了,我请他吃羊肉泡馍和臊子面,他说吃饭就不必了,我不吃不喝有几千年了,早就习惯了。我说,你是中国的首位皇帝,在当过皇帝的二百多人中,你资格最老,说话最有分量,能否把你体会最深的话给我们留下,以告诫后人?他说可以。第一句,祸起萧墙,我所以能灭六国,是因为六国烂透了,秦所以垮台,也是由于秦国内部的原因;第二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三句,防民之囗胜于防川,一定要善待百姓,善待知识分子,焚书坑儒的悲剧在中国大地再也不要重演;第四句,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心不能散,人心一散,心中的万里长城自然垮塌,要把人心重新收拾起来,比登天还难;第五句,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底子深厚,这样的民族不可战胜,大有希望。

我正在琢磨他的金口玉言,秦始皇面带笑容地返回他原来的位置。我与千古一帝的聊天,就这幺愉快地结束了。你感觉我俩聊得还可以吧!

如您喜欢老夫的文章请赞赏

打赏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八首歌带你走近林忆莲(出道三十周年,撒花~)

文 /浅浅四月
《破晓》
偶尔会给大家安利林忆莲,但大家还是不太了解,我这个年纪的,大概只认识《至

写给毕业班的你。

等到2016年6月26日那一刻 考试结束 心中弥漫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情绪 初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就像做了一场很长很

发在某匿名版的《智取威虎山》。

刘:我是A岛的小刘。
马:我是A岛的小马。
刘:马上就要到猴年了,我俩今天在这儿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

集邮给了我啥?

我是一个六零后,现在的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打开我的邮册,看着邮册里一枚枚小小的邮票,眼

郑洪升和李世民

我和李世民聊天——我和家里的名人聊天(27)郑洪升
累了一天,我已上床睡了,忽听到有人喊我。此人声如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