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混血女明星-从西北到江南,从战争年代到建设岁月
2023-11-11 05:30:07

  魏同欣所获勋章

  魏同欣与杜彩雯合影

  扫码看视频

  华北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旭光里的老文艺兵杜彩雯,至今仍珍藏着这些纪念革命岁月的功勋章,并视若珍宝。功勋章上印着红星、刻着旗帜,六七十年过去,依旧明光锃亮。

  在所有纪念章中,解放西北纪念章是最有故事的一枚,这是与杜彩雯相守六十载的丈夫魏同欣获得的,不仅见证一个旧世界的覆灭、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也见证了他们在烈火硝烟中诞生的爱情。

  纪念章中心为西北地图,上部为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部有“解放西北纪念章”和“西北军政委员会颁”铭文。铜质镀金、珐琅红、白彩。纪念章被杜彩雯精心收藏、时时拂拭,不落一丝灰尘。

  “打太原时,他是炮兵,我做后勤工作,从文工团借调当护士给伤员包扎。”

  抚摸着这枚锃亮的勋章,杜彩雯老人的讲述掀开历史长河的一角,言语变得铿锵,眼神里迸发出别样的光彩。

  时光随着老人的讲述回到1949年4月解放太原战斗打响的那一刻。魏同欣指挥的炮兵营和东北野战军炮兵一师协同作战。4月24日5时30分,随着一颗颗红色信号弹撕裂拂晓前的夜空,解放军攻城部队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进攻。上午10时,经过4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太原宣告解放。

  而在战场的一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一军三师宣传队班长的杜彩雯也随着部队上前线,17岁的她担任临时卫生员,抬担架、抢救伤员,奔波在战地上。杜彩雯的母亲担心女儿安危,坐着马车赶到太原。大战过后的太原城满目疮痍,母亲劝杜彩雯:“孩子,跟妈妈回家吧,女孩子家别在外打打杀杀了!”

  杜彩雯断然拒绝:“妈,别担心我,等全国解放我就回家陪你。”

  挥别母亲,杜彩雯回到宣传队排练话剧《刘胡兰》,饰演刘胡兰的二大娘。宣传队在晋祠大舞台演出,配合部队整训,鼓舞士气。正是这次演出,让两位从未谋面的英雄第一次相识。

  “庆功会(演出)时认识他的,他上台领奖,一看就觉得他人好,非常忠厚、老实。”回忆起初见魏同欣的那一刻,杜彩雯老人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我和他接触几次,就发现他人好、本分,对我也确实好,我看了他的档案,看他怎么领导、怎么打仗,再困难都没叫过苦,和我想象中的共产党员一样……”

  太原一役,魏同欣因失聪被评为三级伤残。想到身边众多牺牲的战友,他主动放弃伤残待遇,上交伤残证,随部队进军西北,继续革命,直到1949年9月整个西北全部回到人民怀抱。作为参与西北解放战争前线指挥员的魏同欣,被授予“解放西北纪念章”。

  1952年4月18日,6匹战马驮着杜彩雯和送亲的战友来到部队西宁驻地炮营礼堂,一场革命军人朴实的婚礼,拉开她与魏同欣长达65年相亲相爱、携手报国的序幕。

  在魏家,和纪念章一起被精心收藏的,还有一本仅有两个掌心大小、半指厚的照片集。影集封皮已经褪色、折皱,有些地方略显斑驳。相册内页,白色衬纸下,一张张老照片记录杜彩雯和魏同欣的革命往事,以及这个家庭“尽忠报国”的点滴。

  1966年,已是上校军衔、担任师政治部主任的魏同欣,结束29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当时第五机械工业部(五机部)山西太原七四三厂(国营晋西机器厂)工作。1970年12月,已是十三级干部的魏同欣来到南京,受命组建新五二八厂(国营旭光仪器厂),并先后研制出“3.5米陆岛通用潜望镜”等产品,为国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从战斗岁月到建设年代,魏同欣家庭“尽忠报国”的革命思想,还贯彻在对子女后辈的教育中。“我跟他们讲要尽忠报国,要好好读书、学习文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尽忠报国的家风感召下,魏家子女10人先后入伍。老大魏克俊,退休时任南京军区指挥自动化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次子魏克宁,参加过云南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在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系院长任上退休,大校军衔;女儿魏敬原本已考上部队文工团,后来成为医学专家,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