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明星透视-记忆永不褪色——纪念我素未谋面的爷爷
2024-01-21 07:30:02

5月27日,70年前的这一天,上海迎来了解放。无法猜想当年在上海月浦镇坚持了十几天连续战斗,眼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的战士们是以多么激动又复杂的心情迎接这天的到来。翻看着爷爷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物品,一个泛黄的牛皮纸袋格外引人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编号04733,奖章证书编号54551。证书照片上的爷爷那么年轻英俊,留着当今依然时尚的发型,两眼炯炯有神,淡淡的微笑露出白皓的牙齿。


我的爷爷施忠,1945年8月在海门县(今启东市)海东区曹家镇参加了新四军区中队,1946年1月在苏北四分区东南警卫团二连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着一腔热血,他奔赴前线,不畏生死,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战斗,他曾说令他终身难忘的有通海牛龙港、如东石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和福建剿匪战斗等。1949年4月22日他所属的华东野战军279军87师260团击溃了敌军胜利渡过长江,5月12号夜晚他们趁黑运动到了上海郊区月浦镇外围,准备第二天发起攻击。天亮了,却发现周围到处是敌军早就筑好的地堡,火力交织,战斗非常激烈,他亲眼目睹一个又一个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敌军为了保住从海上逃跑的唯一通道吴淞口,出动了飞机、坦克、地面和军舰的大量炮火支援,爷爷和战友们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在雨水中英勇奋战,攻下一个个碉堡,攻进镇内展开了拉锯战。据我父亲回忆,爷爷说260团有十几个连队和友邻部队近二千人,战斗下来牺牲了一半的连级干部,在发起总攻时他们团仅剩下64个战斗员。爷爷当时是260团侦察通讯连班长,冒着炮火拉电话线,一颗手榴弹飞了过来,他忽然被人拉进了掩体,战友救了他一命,这个战友叫沈朝周,1963年调到中央广播电台工作,后来担任中央电视台保卫处长。爷爷走后,爸爸有一次去北京看望他,他等在电视台门口迎接,相见时他激动地流着眼泪,爸爸非常震撼,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浴血战斗中的战友情兄弟情,在家里他拿出好几本影集,和爸爸一起翻看,往事历历在目,照片里的人有的已经在抗美援朝牺牲了,有的还在某个地方部队。爷爷在解放上海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当年他们解放了上海,马不停蹄往南追歼国民党逃兵,又参加了漳厦战役和福建剿匪战斗。正值夏季,爷爷得了疟疾,连日高烧身体虚弱,无法跟随部队行军,掉队的话必然有生命危险,是两个战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他们一直打到福建沿海,把蒋家王朝赶到了台澎金马。

爷爷平时很少和人说战斗故事,他不喜欢看战争电影,是因为同他一起参军的十几个战友到新中国成立时才剩下了二个。

解放初期国民党时常叫嚣反攻大陆,东南沿海一直是海防前线,爷爷当年的87师260团改编为守备13师74团驻扎在南日岛,南日岛隶属莆田县,与敌占岛乌丘相峙,是福建沿海的前哨屏障之一。解放前,岛上反动势力十分猖狂,有“土皇帝”林德慎、西班牙神甫戴永光、“和平救国军”司令张逸舟和“四国王”、“三国舅”勾结在一起,对岛上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搞得民不聊生。解放后,1950年和1952年该岛连续遭受蒋军二次袭击,部队受到很大损失,据此部队在该重点岛屿设防。部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着陈年稻米,豆瓣酱当菜,自发电限时使用,节约用水,面对仅仅几十海里距离的敌占岛乌丘屿,军人们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恪守尽职保家卫国。

奶奶带着三个孩子住在距离几百公里外的山区闽清县部队后方留守处。每逢寒暑假他们坐上部队派来的军用卡车一路颠簸来到海边,再坐上登陆艇在海上劈波斩浪奔向他们几个月朝思暮想的爷爷。爸爸说,每次行程除了小伯大家都晕吐见到黄水,尽管如此,在见到他们的父亲时全家都沉聚在无比欢乐之中。爸爸和他的弟妹都出生在福建,从小在部队的环境里长大,喜欢枪,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在山上的碉堡、坑道、战壕里做游戏。岛上的军用工事都是守岛战士们用双手和简易的机械在山岩礁石上铸就的海防铜墙铁壁。

爷爷是部队政工干部,担负着前线部队与海岛地方政府工作,面对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常常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解放军报》多次报导该岛军民联防的事迹,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广州军区还先后派代表来岛进行参观学习,几十年来,该团在战备、军训、文化学习、拥政爱民、军民联防、助民发展生产等方面,都是全军的一面旗帜。太爷爷病故时,他不能回家尽孝,只能以家书和微薄的工资托他的妹妹处理后事,收到妹妹来信,得知太爷爷故去,他坐在窗前藤椅上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又投入繁忙的工作。他四岁就没了母亲,他的外婆非常疼爱照顾他,可是自从17岁离家成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国防事业,几十年才回老家寥寥几次。他把每个月工资都分别寄给老家和外婆,接济年幼的弟妹和外婆生活,只能以这种最简朴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