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社会
消除体寒 充分咀嚼、少量饮食就对了
米漾 2017-08-12 09:43:39

(优活健康网编辑部/综合整理)对于预防及治疗疾病而言,“改善体寒”及“清理因代谢废物而混濁的血液”这两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说明。这一章我就针对“食”的方面,说明让身体温热的方法。首先,为了去除“体寒”,在饮食方面有2个重点:FYi我酷网

1)FYi我酷网

 少量并充分咀嚼。FYi我酷网

2)FYi我酷网

 充分摄取纤维丰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FYi我酷网

这2个要点是饮食的基本原则。若无充分咀嚼,囫圇吞枣的结果,不仅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会因为没有得到饱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过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凶。FYi我酷网

赶走废物 多吃能净化身体的清道夫食物FYi我酷网

另外,就算不是吃得过多,一旦便秘,原本应该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胆固醇、脂肪、糖等多余物质会被身体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秘也是使血液干净的重要条件,所以平时就要多吃海藻、豆类、胚芽、玄米、蔬菜等,摄取食物纤维以促进排便。FYi我酷网

糖、脂肪等营养过剩物质、和食物一起吃进体内的化学调味料、农药、戴奥辛、致癌物质等……以上各种“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食物纤维能把它们和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可谓是“肠内的清道夫”。FYi我酷网

红豆、黑豆、葡萄都对净化血液有很大效果FYi我酷网

食物纤维能使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增生,此类菌能改善肠内环境、产生各种维生素的作用。譬如说,胡萝蔔或苹果等所含的维生素BX(对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发育因子。因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为净化血液之用。FYi我酷网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随着汗、眼屎、鼻屎、粪便、尿、痰等排出体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换句话说,能够利尿的食物,如红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红茶等,都对净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FYi我酷网

发烧时别急着退烧、生病别勉强吃东西FYi我酷网

曾有某位德国医学家直言:“世上有两位名医。一是发烧、一是食欲不振。”感染症等发炎性病症当然不用说,胶原病、癌症、风湿、心肌梗塞等,绝大多数的疾病一开始的症状都是发烧、食欲不振。FYi我酷网

如果说“发烧”、“食欲不振”是生病的结果,那么生病的原因尽管如此,现代医学的治疗,只要一发烧就急着退烧,又以“为了补充营养”为由而让病患吃多。这并不符合自然法则。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国家,虽然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病症和病患人数却有增无减,这都是因为治疗时违反了自然法则。FYi我酷网

生病时食欲不振是为了肠胃休息FYi我酷网

从野生动物们没有医院、医生、护士照顾,但绝大部分都能身体健康、安享天年这一点来看就知道了,因为野生动物们生病时,绝不会勉强吃东西,发烧时也不会去做退烧这种蠢事。发烧是白血球强化吞噬病菌及杀菌力的一种现象。另外,发烧时淋巴球、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力量也会上升,也就是增强免疫力。而身体会产生食欲不振的现象是为了让肠胃休息。FYi我酷网

肠胃负责消化功能,可谓“胃肠力=生命力”,所以,食欲不振是身体需要时间让肠胃恢复功能,是治疗疾病的自然反应。无论未来的医学会出现多么神奇惊异的治疗法,我想都不可能胜过“发烧”及“食欲不振”这2位名医吧!FYi我酷网

(本文摘自/治百病,就靠体温!连癌症都是!/野人出版)FYi我酷网

资料来源:FYi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讲座/肌少症的饮食预防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道)随着台湾及全世界逐渐迈入高龄社会,年纪增长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驼背、走路缓慢、手无力,大家常把这些症状误以为是老年人自然老化的现象,但是这也有可能是骨骼肌减少

讲座/聪明饮食轻松防癌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道)根据卫生署癌症登记资料显示,癌症蝉联台湾十大死因之首,且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未来癌症仍是严重侵蚀国人健康重要因素之一,且又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如何

减脂又瘦身?均衡饮食、低醣饮食、生酮饮食,3张图秒懂优缺点!

怎么吃最健康?怎么吃最快瘦?这是民众常年关心的议题,也是网友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均衡饮食是目前推广的主流,但有不少人主张低醣饮食、生酮饮食对身体更有利。这三种饮食方式差在哪里?想要瘦身,哪一种吃法比

讲座/失智症的饮食防治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道)随着社会高龄化,可以预期未来失智症的人口数也会依比例上升,失智症防治成为一重要课题。而目前失智症在治疗上,大多只能延缓病程的恶化,难以逆转或者根治,也没有很好的方式来预估

小心“第四高”!5饮食诀窍降尿酸值、甩掉痛风

提到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多数人都不陌生!但您有听过“第四高”吗?其实,第四高就是所谓高尿酸,而高尿酸更是导致恼人的痛风上身的危险因子。究竟想要成功降低尿酸值、杜绝痛风危机,该怎么做?日本专家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