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社会
张嘉译尽人事听天命
baidu 2022-03-09 17:11:31
  从突遭停播到再度复播,这对史诗级巨制《白鹿原》的关注度和话题度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剧集内容本身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复播一周,有争议有称赞,这对于一部改编自文学巨著的作品再正常不过,也都在张嘉译的意料之中。但是,豆瓣目前9.2的高评分与0.6的收视率显然并不匹配,《白鹿原》会又是一部好口碑、低收视的年度大剧吗?张嘉译似乎在播出前也想到了这点。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他透露曾经最担心的就是,在目前的这个电视剧市场环境下,“这样一部严肃的作品,到底还会不会吸引年轻人来看?”身为主演兼艺术总监,张嘉译在创作之外都有太多的东西不能把控,他能做到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质量尽最大努力。   谈角色 没有塑造难度但有敬畏之心   复播至今,有关剧版《白鹿原》的争议主要围绕在:前面几集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小说的叙事风格沉重兼具旷达,但剧版开篇缺乏史诗感;没有选择方言少了几分代入感……称赞方则表示,剧版总体来说称得上是一部良心剧作。作为陕西人,张嘉译不仅对原著小说极为熟悉,更对家乡话充满情感,那个时候他都是用陕西话通读《白鹿原》。但改编成剧时,考虑到影视艺术的大众性,剧版最终还是弃用了方言,“因为这部作品是想传达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这部作品在所有华人心中都是有影响力的,而且陕西话完全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张嘉译对《白鹿原》各种改编作品的关注从入行起就开始了,此前多集中于话剧、电影,一直想参与其中,始终都未如愿……当电视剧版刚刚找上门来时,张嘉译有点不敢相信,“我之前认为《白鹿原》是一个很不好改编的作品,改编难度非常大,因为它的内容太庞大,文字转换成影像也很难,所以在看到剧本前我对这个作品的期望并不大,但是看到剧本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让我很惊喜!”张嘉译说最让他动心的是,“《白鹿原》小说本身就是众生相,每个人物都很生动。现在很多的剧本都是主角人物很丰满,但是周边的人物就马马虎虎,这个我很不认可,我认为一个戏里每一个人物都要立住,所以这是我挑剧本最看重的一点。每一个人物,哪怕是很小的人物,出场次数不多,他们都能出现在你的脑子里。这部戏特别难地做到了这点,每一个人物都很生动。”   白嘉轩,诠释这个剧中的灵魂人物其实对张嘉译来说难度不大,“这个角色的年龄跨度很大,他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他的内容支撑,你要对他每一个年龄段都要理解。可能陕西人的原因,我读一遍就能特别理解这个角色,能在很多周围的人中捕捉到这样的身影,所以对我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张嘉译同时保持着对原著和角色敬畏之心,“我自己接下这种名著也很谨慎,因为我本身就特别喜欢《白鹿原》这部小说,所以我接的时候也会问自己,能不能演好?演不好就退下来不要糟蹋这个作品。现在这个影视圈经常出现疯抢名著的事情,然后仓促上马拍摄,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是在浪费资源,很心疼。”   张嘉译对《白鹿原》倾注的感情是前所未有的,在拍摄过程中基本就活在了白嘉轩的世界里。有剧组工作人员透露,“他在剧中的表现真的就给我一种族长的踏实感,连走路的样子我都觉得没错,这就是一个陕西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论大小演员,割麦子、锄地、纺织、做面、做农活等都充分地呈现在剧中,生活常态体现得非常自然,风土人情的感觉体现得淋漓尽致。”   聊合作 争吵是最受益的交流方式   张嘉译和导演刘进此前曾合作过《悬崖》,此番再度合作也是张嘉译极力向刘进推荐剧本。若不是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发小,刘进直言应该不会执导,因为他一直觉得改编这样的作品就是“雷”。在他看来,从跟原著小说到电视剧,无论是人物情感、时代背景或是特色处理上都属于“很难完美表现”的范畴,后来因为张嘉译的关系看完改编后的剧本时,刘进竟然完全被吸引,“当时看完了我很兴奋,作为导演,碰到一个好的作品肯定是不放过,当时我就说:‘我来。’”除了剧本方面的吸引力,刘进也道出自己与《白鹿原》之间早已产生的渊源:二十多年前只身北漂闯荡影视创作梦想时的他,除了行李,身上就带了一本书,而那本书正是《白鹿原》。也许对于刘进而言,这种奇妙缘分正是他从年轻时开启梦想的旅途,到现在实现梦想后的最好见证。   如果和导演在拍摄中发生分歧怎么办?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张嘉译显露出陕西人耿直豪爽、快人快语的个性,“吵呗,好的作品可能就需要这样碰撞才能出来。演员也是,大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沟通,也是一种成长,一直要保护这个氛围。我跟导演算是发小儿了,从小吵到大,刚来的时候其他演员还都不习惯。何冰老师还跟我说以后在片场和导演说话客气点,我说客气什么,我们打小就这么说话。因为我们有这个默契,我们在拍戏的时候永远是对事不对人。养成这种习惯之后,我跟其他演员在片场也会这样,就是专注到这个戏里,激烈地表达。我也跟其他演员说,你们为什么不说不吵呢?要有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是一个我很珍惜的创作状态。我希望每个人都把自己放下、都把原有的面具扔了,要在一起工作那么长时间,就不要有隔阂,敞开了聊,每部戏我都希望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演员之间是有对手戏的,对方有什么问题是会相互影响的,可是有时候因为不好意思,感觉不对的时候也不会说出口,我就是要把这种‘不好意思’变成‘好意思’,这其实是双方受益的。”   张嘉译身为艺术总监绝不是挂名,不仅拉来发小儿刘进执导,很多演员也是他亲自去谈,“把大部分投资花在制作上,我自己去谈的话演员片酬就没有那么多,唯一能向人家保证的是拿出一部好作品。有时候我们在拍戏的时候,也有人会拿来一些剧本和数据报告,告诉我们观众现在爱看这个、爱看这些。甚至有人提出建议,说你演的别那么深沉,演的再狗血一些、再脑残一点。我觉得这样想不仅是在侮辱自己,也是在侮辱观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演员们才会演得如此酣畅淋漓。“有时候一场戏演下来让人特别痛快,我跟何冰老师一场戏演完,我们俩都得击个掌,行!你完全就觉得你演嗨了,特别过瘾。有时候演一场特别伤感的戏的时候,能自己坐那缓半天。”张嘉译笑言,他和何冰经常就演着演着嗨了,再互相送“五毛钱”的戏。   观众对老戏骨们之间飙戏的能力、细节的刻画完全能够感受得到。比如第一集中,张嘉译和何冰只用了一个小细节,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位主角白嘉轩和鹿子霖的性格特点:同样是跪地,白嘉轩腰杆笔直宁折不弯,鹿子霖却是畏首畏尾蜷曲猥琐。这个镜头不但展现了人物的行事风格,甚至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两人未来的人生发展。“细节是一个作品很重要的方面。以前总说演员很被动,其实演员是可以有主动权的,是可以创作的。”张嘉译希望对细节的坚持成为一种表演习惯。   从立项到拍完长达16年、投资2.3亿、拍摄长达8个月、后期制作1年半,94位主演、4万群演……这些数字的背后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剧集所能承载之重,“有时你拍一部戏的时候,你知道不是在为自己,你可能是在给很多人一个交代,要对所有兄弟有个交代,要对所有等着这部戏的观众有个交代。”张嘉译说,对这版《白鹿原》尽全力了,但还是会有种种的遗憾,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如此吧。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