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女控 > 发型
“大笔杆子”教你如何写好人物通讯稿
baidu 2022-03-16 19:30:16
  原标题:“大笔杆子”教你如何写好人物通讯稿   编者按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叫余爱民,是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副处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个人累计发表新闻稿500多篇,多次获湖北新闻奖。近10年主要从事农村问题调查研究,撰写农村调查报告200多篇,获省级以上领导重要批示肯定140余篇,其中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批示肯定的文章有25篇,有28篇调研报告获湖北省委优秀调研文章奖及省部级奖励,21篇机关公文写作体会文章刊发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上。是名符其实的“大笔杆子”。   本文是他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的写作体会。对于基层通讯员来说,他的写作经验具有比较好的借鉴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来跟余老师学习一下如何写好人物通讯稿吧。   一、你让我心头怦然一动,我才肯写你   什么叫通讯?通讯的书面定义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通讯分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事件性通讯和问题性通讯等。以报道人物事迹和人物思想为主的通讯叫人物通讯。   我喜欢写人物通讯,但我从来不随便写人物通讯。我所写的都是我觉得值得写的。值不值得写,实际上要看有没有写的新闻价值。   我曾经写过《大山里藏了个微型小学》,开头有这么一段直白:“大山深处,一个18岁的女子,教5个年级6个学生。这是一种诱惑,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它让我不顾一切地去跋山涉水寻找她。”这就是我为什么写这个女老师的理由,准确地说是感觉。 我把这类感觉叫最初的冲动,就是说,我第一次接触你,不管是面对面的接触,还是道听途说的接触,你有让我冲动的东西——故事或者成果或者影响,反正你要让我平静的感情之弦怦然而动,或者平静的感情之湖荡起涟漪。   还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有个手掌残废的考生叫李桢荣,那年高考成绩全县第一,比清华大学录取线还高出20多分。可是,因为他残疾,没有一家大学肯录取他。我们《监利报》发现后为他开了一个专栏:《关注李桢荣》。这一关注就有了效果,湖北大学愿意录取他。可他家太穷了,拿不出一分钱来让他上学。我们的报纸就继续开专栏,面向社会募捐。县委书记知道此事后,组织单位募捐,一下子给他捐了6万元,不光上大学的钱解决了,连读研究生的钱也有了。在半个多月的活动中,我始终没有写作的冲动,只觉得这只是一般的扶贫助学。后来,县委书记把捐来的巨款递给这个学生,他也并不是很激动,更不是电视记者所期待的那样感激涕零,我有点惊讶。后来,我用车把他送到湖北大学,一路上闲聊,令我更加惊讶。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余总编,我确实感谢你们,也很感谢社会。但我为什么要感谢你们呢?我凭成绩能上清华北大,却无人录取,还要你们上下呼吁,我才录个湖大。都在说关心残疾人,我不需要关心,我只需要享受正常考生的待遇。”“马路上尚有一条盲道,高考怎么无人修一条残道?”就这几句活,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从武汉回来,我按捺不住,连夜赶写了一篇通讯《无掌状元李桢荣》。 想写的对象令你真正感动了,你才有可能写出令读者感动的好通讯。   二、让事实的细节作主体发言   写人必写事,这是写人物通讯的常识。人物通讯要用事实说话,而我的观点是: 人物通讯必须以事实的细节为支撑。我写《无掌状元李桢荣》时,李桢荣的一个女同学跟我介绍了这样一个细节:李桢荣因穷没钱买菜吃,只能天天吃白饭,他生怕同学们笑话他,每次打饭出来,他总是急急地离开食堂,蹲到墙角下,用那只无掌的手臂托着饭盒,狼吞虎咽地几口就把饭扒下去,脖子一伸一伸地往下硬咽。眼泪咽出来了,他就用袖子一擦,吃完了,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食堂,和同学们一边逗着乐,一边洗碗洗筷。 我说的细节就是这样的细节——真实的、感人的细节;烘托文章主题、突出人物个性的细节;典型的细节:成组的细节。这些典型的细节,是在较多的细节中筛选出来最能说明问题的细节。而成组的细节,是指在一篇通讯中要有一组典型的细节,而不只是一个。一般来说,2千字以上的通讯应有3个以上的细节描写。   三、语言动作应该个性化   我写人大代表杨凤玲的通讯,一开篇有这么一段文字:   “我先说。”主持人话音刚落,杨凤玲边举手边站了起来。出席会议的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小声问主持人:“她是谁?”杨凤玲马上响亮地回答:“湖北省监利县农民杨凤玲。”主持人请她上台讲,杨凤玲伸出两手拢了拢齐耳的短发,放下手整了整前后衣襟——这是江汉平原农村妇女在人前露脸时的习惯动作。然后,微笑着走上主席台,对着话筒“呼”了一下,开始了她的发言。   文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杨凤玲为本村农民讨说法到广州找到那个骗子,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人大代表,我代表本村农民找你讨回被骗走的3000块钱”。那骗子很不客气地说:“你人大代表,只在湖北做代表,还管起我广东来了”。杨凤玲“嗖”的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本本来,“啪”的一下往桌子上一拍:“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的事我都管!”,那人听了一怔,通红着脸,不做声了。   这样的动作和语言,完全是杨凤玲独有的,熟悉杨凤玲的读者说:这篇文章真把杨凤玲写活了。人物通讯中,一定要学会写出该人物独有的语言和动作,只有这样写,你的人物才能真正有了鲜明的“个性”。   四、议论抒情须见思想与文采   我之所以偏爱通讯,多少因为通讯可以实现两点写作需求:议论与抒情。而我又是一个喜欢“爬”出文章说话的人,比较直白,不会含蓄。我知道这是一个缺点,也知道通讯以叙事为主,议论与抒情只能属于“插花”,只能当“调料”,而绝不能当“菜”吃。但我总是忍不住要从长长的叙事中挣扎出来抒一下情,议几句论,我时常为我的一些议论、抒情而自鸣得意,有时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写杨凤玲,有这么一段:   是的,杨凤玲怎么会是原来那个种田、养猪的杨凤玲呢?……她的那双脚,虽然还在同周围的农民们一起下水田,下鱼塘,下粪坑,但它经常要上轮船,上火车,上飞机,走在金色的地毯上;她的那双手,虽然也还在不停地拌饲料,切猪菜,扯田草,但它经常要翻文件,写材料,帮助主人在庄严的大厅里作报告搞演讲;即使是在同一块稻田劳作,她的姐妹们可能为一块两块稻谷的丰收而喜上眉梢,而杨凤玲却会把无数块稻田的收成和无数姐妹的喜悦装进眼底记在心头,她的眼里,常有四海的风云舒卷,她的心头,总有民生的忧乐翻腾。   类似这样的议论、抒情加上描写“三合一”的句子与段落,在我的每一篇人物通讯中都有。在人物通讯中,议论、抒情、描写其实都是为主题而服务的,只要把握住这个总原则,用好“三合一”式的句子,那么你的人物通讯就能写好。   五、好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好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无论写文章还是编文章,我都特别讲究做标题。我认为通讯标题 曲尽其妙最好。我说的“曲”是“题似看山不喜平”的“曲”,是美女婀娜之“曲”,是文采三叠之“曲”,而绝不是故意绕弯子,有意卖关子,让你费解甚至不懂。   我写人物通讯不少,自己特别满意的标题不多,有几个印象较深。   我自认为写杨凤玲的那个标题上了档次: 《人民大会堂:静听农妇说国是》。一看题目,文章的主题就出来了:老百姓当家做主,新中国民主文明。一看题目,场景就出来了:一个“ 说”字好,一个“ 静”字妙,三组对比出新:“说”对“静听”,“农妇”对“国是”,“农妇说”对“人民大会堂听”。这个场景既是一种政治境界、文明境界,同时又是一种美的境界。   再比方说 《大山里藏了个微型小学》、《盲人夫妻:爱是拐杖情是路》、《一个千万富翁的女设计师》等标题,我觉得还可以。有的标题别人有异议但我认为也还可以,如《儿打天下老子坐》,说的是儿子获得亚洲散打冠军,老子拿儿子的金杯压阵办起一个武术馆,自任馆长。看着这个标题,某报编辑同志有异议,建议改。我说:“太恰当了,改不得。”最后,该报还是照原题发出来的。   新闻稿往往就是通过标题来吸引读者来读的。人物通讯稿,因为字数篇幅长,读起来比较费时间,这就更需要我们给一篇人物通讯稿起个好标题,一个比较好用的起题方法就是: 加强对比、对仗与押韵!这样,新闻标题读起来会令人有一种美的语感,同时对比与对仗的功能让标题的语意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转载自“公文稿子搬运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