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彩生活 > 点滴
超讲究的宋代人怎么用“香” 推荐
资慧 2018-03-20 16:24:48

Q74我酷网

图1耀州窑莲花炉(宋耀州窑址出土)Q74我酷网

去岁暮春,收到“中国芳香”展主办方之一法国塞努斯基博物馆馆长易凯先生约稿函,嘱撰文介绍中国古代香文化之大略,云将收入展览图录,遂自旧著中摘取片断,成此《宋元香事》一则。Q74我酷网

中土香事原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诗·大雅·生民》“取萧祭脂”,“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即言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之种种,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至于两宋香事的兴盛发达,却是与高坐具的成熟密切相关。其时士人的焚香,原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后世看得是风雅,而在当日,竟可以说风雅处处是平常。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与古意的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Q74我酷网

检视中土香事发展演变之大概,有两条或并行或交叉的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即由草香而树脂香,而合香,而线香。二是香具的变化。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后者便是以供养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式样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设于道观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且尺寸不会太小;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则求古朴典雅或清俊秀逸,尺寸一般不大。Q74我酷网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至于宋人,而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香炉的集大成,便成于两宋,传统式样也多在这一时期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在与此相关的香料史中,宋人也刚好是站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因此在一片琳琅满目的器具中,我们看到的是两宋士人生活中与诗词相依偎的雅韵风流,这是现代生活中已经完全消失了的气息。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2汝窑奁式炉(故宫博物院藏)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3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鬲式炉(上海博物馆藏)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4南宋龙泉窑粉青鬲式炉(南宋吴奥墓出土)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5汝窑莲花鸳鸯炉(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Q74我酷网

两宋香炉的造型很丰富,尺寸的大与小是一种区别,有盖与无盖,又是一种区别。莲花式,奁式与仿古式(图1—4),这一类都不带盖子。带盖子的一类,称熏炉,如香毬,如鸭炉和鸳鸯炉(图5)。材质则以瓷器为多,也有金银器。南宋最具特色的是仿古香炉,尺寸都很小,高矮多在十厘米左右,宋人的日用焚香,都是用这一类小型香炉。好古之风是仿古瓷炉制作的大背景,工艺的独特也把它的造型和尺寸限定在一个最为合宜的范围之内。小型瓷炉的精品多出自宋官窑和龙泉窑,风格特殊的完美,得自装饰与制作工艺结合得浑然如一。上海博物馆藏龙泉窑鬲式炉,高11.3厘米,式仿古铜鬲,素朴得几乎省略掉一切装饰,仿佛惟一的巧思只是利用烧成过程中釉层积聚厚度的变化而在腹足间“出筋”。其实独特的釉色才是它的精魂,薄胎厚釉恰到好处的配合,洗练出娇滴滴水灵灵的一泓梅子青,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杨万里《烧香七言》),南宋诗人为龙泉Q74我酷网

青瓷Q74我酷网

写神已算形容得恰切,但还要说玉一般的品质才是它的难得。浙江德清县乾元山南宋咸淳四年吴奥墓出土龙泉窑粉青鬲式炉,高6.5厘米,与上海博物馆藏品韵致相仿,只是更小。出自有纪年的墓葬,自然是最好的互证。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6北宋越窑青釉炉(常州博物馆藏)Q74我酷网

Q74我酷网

图7景德镇窑青白釉炉(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Q74我酷网

宋人称作“香毬”的炉,形制更为小巧:炉身作成球形,下边有三个小矮足,宋赵九成《续考古图》卷三所录即其式,传世与出土的实物都有不少(图6、图7)。据北宋刘敞《戏作Q74我酷网

青瓷Q74我酷网

香毬歌》,可知这一类香毬常常是焚燃在卧榻,与眠人相伴。Q74我酷网

与香炉配合使用的是香盒,宋代绘画与雕塑中有不少这样的场景。而如果是“行香”,那么最方便的一类香具便是香炉与香盒(也称香宝子)合作一器的手炉。最为精好的一例,是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出土的银鎏金香炉,地宫时代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炉柄的前端结束出“一把莲”,下覆的一枚大荷叶为炉座,一茎莲花弯向中间为炉身,炉身下方挑出一个莲花座,上有坐佛,身后一屏莲花瓣式背光,背光上面錾刻缠枝卷草。莲花炉下花枝旁逸:一对花苞,一个小碗一般的莲蓬,莲子为其表而成莲蓬的盖。炉柄末段做成一枚下覆的小荷叶,更以一个带盖莲蓬为镇。两个相互呼应的莲蓬,便是有着实用功能的香宝子。Q74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超讲究的宋代人怎么用“香” 推荐

图1耀州窑莲花炉(宋耀州窑址出土)来源:文汇报原标题:宋元香事扬之水去岁暮春,收到“中国芳香”展主办方之一法国塞努斯基博物馆馆长易凯先生约稿函,嘱撰文介绍中国古代香文化之大略,云将收入展览图录,遂自旧著

超讲究的宋代人怎么用“香” 推荐

图1耀州窑莲花炉(宋耀州窑址出土)来源:文汇报原标题:宋元香事扬之水去岁暮春,收到“中国芳香”展主办方之一法国塞努斯基博物馆馆长易凯先生约稿函,嘱撰文介绍中国古代香文化之大略,云将收入展览图录,遂自旧著

男人带玉有什么讲究 推荐

男人带玉有什么讲究?玉石行内有一句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玉有不同的寓意,能给你带来不同的运气。所以,是男人,就赶紧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吧!有句古话说得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作为

宋代簪花很潮,男子以戴花为雅 推荐

大汶口类型彩陶钩叶圆点纹钵■李嵩花篮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镶宝石碧玺花簪■麦积山五代壁画中头戴花冠的女性形象■宋人绘《杂剧图》在太远太远之前,最早的被中国人选作装饰种类的花,可能是豆

林木:穷理尽性 推荐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代的画法画理,与此前的艺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一是特别地写实,一个是特别地讲“理”。宫廷绘画中数着羽毛画鸟雀,照着御花园中孔雀月季画写生,一丝不苟,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写实论堪称登峰造极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