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想在楼顶种一大片花花草草,需要慢慢来
佚名 2015-12-19 09:25:27

借着这个题目,提供一种普遍适用于此类问题的思路。

如果一个概念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

之所以上面未提到资金问题,是因为,只要其他几条具备的话,资金并不是问题。几位大大如果在各种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屋顶绿化的事儿,那么“政产学研用”的链条自然会被打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回到屋顶绿化的问题。首先,屋顶绿化是不是真的很少被实施呢?如果把屋顶绿化的意义延伸到一个比较广义的层面,其实这个概念在国内应用得并不少,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许多地方(以南方为主)就开始利用低层建筑的平屋顶做种植了。但是,这样自发的行为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推广的。

随着城市里的楼房越建越高,商业性的公建和住宅的屋顶基本很难被利用起来。原因并不难理解:高层建筑的屋面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同时考虑到荷载,屋顶绿化的图层必须很薄,我们普遍熟悉的地面种植方式并不适合在屋面上使用。相应的,由于种植难度加大,所需的养护成本也会增高。

大多数建筑在设计阶段是没有考虑屋顶绿化的,如果在投入使用之后再试图改造,更会遇到很多问题。从设计的角度,种植屋面和普通屋面的构造不同,很难直接加建绿化;从管理的角度,屋面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而统一全体业主的意见有多难,也不用多说了;从维护的角度,大多数建筑的电梯都不能直达屋面,建造和维护都需要人工走楼梯运输材料。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评分项 4.2.15 明确提出了关于屋顶绿化的条文:

居住建筑绿地培植乔木不少于 3 株 /100㎡,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 3 分。

看似提出了要求,实际呢?

首先,《绿标》并非强制性标准,尽管部分省市提出了新建建筑要达到一星级的地方性政策,但也仅仅涉及新建建筑,存量巨大的既有建筑的屋顶还是没有得到利用;

其次,刚刚提到的 4.2.15 在《绿标》中也只是评分项而非控制项,也就是说,做了能加分,不做也没关系;而且在整套标准的评分规则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的权重为居住建筑 0.21、公共建筑 0.16(设计阶段),也就是说,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加权以后只有区区 0.48~0.63 分(不考虑部分条文不参评的情况)。

占的分值这么小,做起来难度还很大,开发商和设计单位放弃这部分得分也是情理之中。

部分省市有关于屋顶绿化的地方政策法规,其中有一些是强制性的,效果据说还不错,比如 @淑雅提到每年都有采用屋顶绿化的项目,这方面重庆确实走在国内的前沿。不过,强制做屋顶绿化,并不代表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涉及到我在最开头说的管护模式问题了。

其实屋顶绿化在设计和学术领域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每年国内也都有相关主题的国际会议。不过,几个行业内的专家喊喊口号、搞搞示范工程,离真正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至于我个人,其实宁愿看到它的推广慢一点、稳一点。因为每一种新事物被人接受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去试错。盲目跟风,贸然动手,设计了屋顶绿化却不能达到良好的施工质量,或者做好了却不能好好维护的话,不仅会造成照片浪费,更会影响建筑的使用体验,还不如不做。

最后上几张图: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的屋顶绿化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周末到了,推荐读读日报里的好文章,各位可要读一读

Sues Wang 在「正在上映和即将上映」中推荐了文章,点击读一读:去看「寻龙诀」,没这些干货怎么行」王烨在

人流,无痛人流,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手术操作上没有区别

必须要说「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啊!人流,无痛人流,超导可视无痛人流,这看上去好像体现了医学的飞速发展,

他的动画电影,走在幻想与现实的边界,好看得无话可说

如何评价今敏?一句话总结之:擅长使用电影的手法,通过模糊幻想与现实的边界,达到超越动画效果以外的影像

不再忍受冬瓜+香精的馅料组合,自己做满是凤梨的凤梨酥

老早前提过一次,我一直在社区上英语课,班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所以时常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而我在这期间

官员、银行家、高管……总觉得这些「精英」肯定信不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两种对于政府不信任的言论,一种是“换我来我比他们管得好”,一种是“你看人家美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