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前沿 > 热点
究竟是哪家银行将客户存款弄没了?
段郎说事 2015-12-10 14:05:20
段郎说事

12月9日四川新闻网报道说,成都蒲江县人周刚父亲于上个月去世,他和兄弟姐妹向蒲江县公证处申请遗产查询,发现父亲在该县某银行有7万元存款。该银行也给周刚出具了挂失申请书,并回复蒲江县公证处,确认其父亲有7万元存款余额。但就在上周五,周刚几兄妹准备去取这7万元时,对方才告知,这笔钱已被他父亲于2013年取走了,只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未注明已被取走。

我奇怪的是:这则报道自始至终未指出哪家银行,且这家银行在公证查询和挂失后,先说有这笔款子,后来又矢口否认有这笔存款,如此前后言行不一,实在有违诚信原则。这就难免让所有银行为之背黑锅。
  由这家不知名的银行将客户存款弄没了,又让我联想起许多官方通报、报道中“某”字现象。如今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表扬者直呼其名,批评者常以“某”代替。甚至就连某些贪腐案件的披露新闻中,涉事的贪腐官员常常都叫“某”。把那些犯事的官员拉出来晒晒,有那幺难吗?试问:对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和事,如此“某”来“某”去,让公众看报道如同猜谜语一样,究竟是批评还是好人主义?

其实,说穿了,能够在犯事之后享有隐名或“某”来“某”去,绝大多数,非有权有势者莫属,至于普通民众就别期望了,保管让你“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叫得你体无完肤。根源就在于:这是监督批评中特权。

据此,我认为,除非涉及国家机密、案例侦破及真正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所有的批评报道及通报都应该直呼其名。比如,究竟是哪家银行将客户存款弄没了,什幺部门哪个长官在啥事件上违规了,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被批评、被曝光者怵然而惊,同时也能对其他人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如果媒体监督不痛不痒,连个名字都不敢公布,又如何让这样的银行觉醒,又如何维护储户的权益?如果官方通报让大家都明白谁违规了,一方面对违规单位是在敲警钟,另一方面是让违规者真正出冷汗,避免重蹈覆辙。

世界上怕就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倡导批评报道、官方通报对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指名道姓,正是实践“认真”二字的重要内容之一。须知,裹脚布无论怎幺包装,终归只是块裹脚布而已。

谢谢您的阅读打赏自愿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内容为王,刻不容缓!(影响力是积累的)

今天,由微博官方主办的v影响力峰会开幕了,对于微博用户,这是一个重要的大会,流量不等于品牌价值,这是微

关于计生和落户是否解绑的一点看法

文:黄建东(原创不易,欢迎转载,但务必注明作者)行情让它走一会,我们来聊聊计生委和户口捆绑的问题。这

霁月

All sorrows can be borne if you put them into a story.——Karen Blixen
一、我
动车还有一个小时才进

爱斯基摩人为什幺不开采石油?

原标题:为什幺陈志武的人口理论是错误的?陈志武的人口理论是错的,错得还很浅。听我慢慢道来:因为“仅人

C-ECAP,继C-NCAP后又将成为车企新的卖点!

C-ECAP,继C-NCAP后又将成为车企新的卖点!2015-12-04这是汽车维基第399篇稿件,转载稿,转载自中国生态汽车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