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彩生活 > 点滴
饶宗颐先生并未经正规学院教育 推荐
资慧 2018-02-07 14:57:38

原标题:饶宗颐先生并未经过正规学院教育,但何以著述等身、精研书画rSt我酷网

陈履生(微博)rSt我酷网

知名学者、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于2018年2月6日凌晨在睡梦中辞世,享年101岁。rSt我酷网

饶宗颐先生无疑是一个文人。然而,与古代文人不同的是,饶宗颐先生没有通过科举而获得官阶;与当代文人不同的是,他没有经过正规的学院教育,没有名校的光环和学位的荣耀,因此,也就没有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专业之上。他的学术领域宽广,学术成就丰硕,著作等身,有口皆碑。rSt我酷网

2017年8月,饶宗颐刚刚过完百岁生日,其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老人专程亲临现场。早在201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饶宗颐先生办过艺术展,这些作品展示了饶宗颐在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以外的艺术成就。在得知饶宗颐仙逝后,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以《从饶宗颐先生的书画看其关于明清书画的论述》一文悼念饶宗颐先生。“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经授权刊载。rSt我酷网

“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这是陈师曾给文人画下的基本定义。他还说文人画“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所以,文人画“个性优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人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当把这一切语文的意义对照饶宗颐先生的艺术,其相似性的吻合几乎可以作为对饶宗颐先生画艺的总结。而具体到他的个人特质,学艺融通则是其践行文人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rSt我酷网

与古代文人不同的是,饶宗颐先生没有通过科举而获得官阶;与当代文人不同的是,他没有经过正规的学院教育,没有名校的光环和学位的荣耀,因此,也就没有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专业之上。但是,他的学术领域宽广,学术成就丰硕,著作等身,有口皆碑。在当代社会,他靠自己的学术立足,依凭文人的品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当这一切的学术成就与他的书画发生关系时,学术成就的基础造就了他文人艺术的独特的品格和异样的风格,成为当代文人艺术的代表。rSt我酷网

rSt我酷网

2015年4月28日,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艺融通——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展厅。rSt我酷网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饶宗颐先生在古训之上而有“著等身书,写各种画”。如果自饶先生1929年从金陵杨栻学习书画开始,迄今八十余载,其画历之长也是少有。饶先生从12岁开始研习山水及宋人行草并能够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他从1932年继承其先人饶锷先生之业编辑《潮州艺文志》而进入到文化界,开始了以治地方史志为主的早期学术生涯。之后从1943年赴广西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开始了为教一生的旅程,在其后七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辗转于不同的教席,教学相长,学术道路越来越宽广,所画也越来越多样。纵观其各个时期的画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大抵都与其学术领域和学术成就相关,表现出了学艺融通的绘画特色。rSt我酷网

饶宗颐先生一生为学而行走四方,基于兴趣爱好,他往往把眼前即景用画笔记录下来,或者为了画而专门写生,因此,这些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的学术历程。1964年,他再赴日本访学,此间还在日本各地写生。其中1969年的《星洲写生》可为其代表。1965年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与敦煌写卷时,还研究敦煌白描画法。后一年,在研究敦煌写卷时与戴密微教授同游瑞士,在白山及黑湖地区画了大量的写生。1968年又在欧洲用元代黄公望、倪瓒两家笔法画了诸多山水写生。这些早期的游览不仅为饶先生留下了许多一直存留至今的深刻记忆,而其间的写生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形象素材,直到几十年后的2005年他还画了《黑湖览眺》,并录下了原来的诗作:“恍如一叶渡江时,山色波光潋滟奇。日月此中相出没,飞来白鸟索题诗。”2004年,饶先生所作的《玖磨川》,也是记录当年与冈村繁同游日本三大川之一的玖磨川印象,因为这里曾经是“野人熊袭盘踞之地”。rSt我酷网

rSt我酷网

饶宗颐《星洲写生》,纸本水墨,137cm×34cm,1969年,释文:六九年星洲写所见。选堂。rSt我酷网

rSt我酷网

饶宗颐《粉墙填词》1971年rSt我酷网

1963年,饶宗颐先生应印度班达枷东方研究所之邀,赴天竺古梵文研究中心作学术研究,归途游锡兰等国,有《佛国集》记游踪。2005年,饶宗颐先生作《三位一体册》十开,写其往日域外所见,“真腊”(柬埔寨北部、老挝南部)、“印度康海里古窟”、“瑞士戴密微教授座上作”、“意大利海畔”、“印尼棉兰胜景”、“法南纪游”、“琵琶湖”(日本滋贺县)等,这些“忆旧游”的作品都和他的过去的学术历程有关。其中每图都配有纪游诗,诗画相合,情景相融,中外合璧,别有一番情趣。1985年所画的《洛矶雪意册》,其中一开题“曩年过加拿大路易士湖,有句云:残阳欲下愁何往,秋水方生私独西。”“图此以纪昔游”作为一种回想,成为饶先生惯常的取材方向,也成为饶先生绘画的一大特色。当然,与游历有关的也有一些猎奇之作,如写泰国的《呵叻巨木》(2005年),表现的繁柯贞石为自然之奇观,加之其独特的构图和苍劲的笔墨,能够让人联想到饶先生当年驻足于此的情景。饶先生除了画有大量的域外写生或相关题材的作品之外,还画过无数的大陆山水写生以及回忆之作,其中有五岳之壮美,三峡之雄奇,更有洞庭之混茫。rSt我酷网

与饶先生敦煌学研究相关的是,他曾经多次考察敦煌、榆林壁画及楼兰、吐鲁番等地木简以及故垒残壁,不仅出版了《敦煌白画》等一批敦煌学著作,而且还画了有关的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龟兹大峡谷》(2005年)。所画“皴法纯以气行,为余西北宗创作之权舆”,并提出“三危山岩壑之美,国画应拓展西北宗一路”。另有《雾锁重关》(2005年),“戏写玉门残垒”,同样表现了他所提倡的“西北宗”的特色。rSt我酷网

显然,从旧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饶宗颐先生的画学,从开始学画到后来的学艺融通,都不可能离开学习传统的基础,因此,他不仅临摹了诸多古人的画迹和画法,还参合古人画法而有新的表现。早在1946年饶宗颐先生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时就出版了《楚辞地理考》。1958年,又出版了《楚辞与词曲音乐》、《长沙出土战国缯书新释》,奠定了他在楚辞研究方面的成就基础。1979年,他首次回内地在参加中国古文字学会议之后赴湖南考察马王堆出土文物。1985年又出版了《楚帛书》、《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与曾宪通合作)。而这一时期他还作了楚国帛画《龙凤仕女》的摹本。他将画与楚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表现了他的学识,也表现了他以书画寄情的方式。饶宗颐先生还画有《摹宋梁楷截竹、撕经对幅》(2003年),分别表现六祖慧能大师手拿被其撕坏的佛经,疾步狂呼,歇斯底里的场景;而“截竹”则表现惠能劈竹的过程,而蕴含“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的思想。饶先生虽然是摹写,但不拘法度,简括削劲,很好传达出了“梁凤子”的绘画特色,而又有他自己的特点。rSt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 推荐

记者黄松综合报道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享年101岁。饶宗颐先生的去世标志着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饶宗颐先生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

国学大师饶宗颐辞世 推荐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刘慧追忆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孤山不孤西泠不老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辞世,驾鹤西去。饶宗颐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

国学大师饶宗颐辞世 推荐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刘慧追忆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孤山不孤西泠不老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辞世,驾鹤西去。饶宗颐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

追忆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孤山不孤 推荐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刘慧公元2011年12月13日,冬日杭州。对已空缺了6年社长之久的西泠印社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饶宗颐先生当选为西泠印社第7任社长,刘江先生当选执

饶宗颐逝世享年101岁

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饶宗颐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州,自学成家,长期致力学术研究,获誉为国学大师,与已故的季羨林并称“南饶北季”。饶宗颐开创了敦煌学及潮学,研究范围包罗上古史、甲骨学、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