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刚柔相济的三种内涵
2016-01-14 11:41:30

  人们常说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究竟是何含义呢?小编今天和您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讲练太极推手需广泛用到刚柔相济,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刚柔相济的三种内涵

  刚柔相济是练习太极拳不变的思想,尤其是在太极推手和太极技击中,若是没有刚柔相济,则无法练习。

  “刚柔相济”是太极拳功成之时呈现的最理想状态

  主要表现在意识上形成不偏不倚,身体姿势时时处在刚与柔交界的中正状态(亦可称临界状态)。正如陈鑫所描述的:“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及神自然得中之谓也。”

  意识上只有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状态,才能够做到欲刚能刚,欲柔能柔,刚柔随心所欲。又如先严罗基宏先生所说:“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意在人先。隐为柔,现为刚,隐现莫测,擒纵在我。”

  练习太极拳要求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即刚柔相符而生。刚柔相济是习练太极拳的灵魂,也是其要领。

  “富有弹性和韧性”是太极拳内劲的基本特点

太极拳内劲的基本特点

  甚至可以说太极拳的技击术,就是运用这种富有弹性、韧性的内劲来克敌致胜的技术。众所周知,对纯阳纯刚的坚石或纯阴纯柔的棉花来讲,不论采取任何训练手段,都不可能产生出理想的弹性力。

  只有刚柔相济的弹性体,如弓、弹簧、注满气的轮胎、皮球等,才能产生弹性力。太极拳的练习,首先就是要除去僵硬之力,千锤百炼,将自己的身体锻炼成一个刚柔相济、高度协调的弹性体,从而产生强大而富有弹性韧性的内劲。

  在实际应用中,不管是外力作用于这一弹性体,还是以这一弹性体主动作用于外力,它通过弹性变形,能吸能蓄,有效地缓冲外力,并将外力转化为弹性势能,最后反作用于对方身上,起到借力打人之妙用。

  练习孙式太极拳要做到刚柔相济,在练习中要注重力的转换,和力的柔和度。

  这种刚柔相济的弹性状态,为达到技击应用中“不丢不顶”的要求,创造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如果说将自己锻炼成刚柔相济的弹性体,是太极拳功成之时所呈现的基本状态,那么将此弹性体的质量分布,调整成外柔内刚,棉里裹铁,棉里藏针,则是刚柔相济的高级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位于中心的丹田保持最强最大的质量,质量的强度系数,由内及外逐级递减,使内外逐级递减,使内外环节产生质量差。

  当运用相对柔软的外层去接受外力时,使对方感觉是作用在一个柔性体上,起到十分有效的缓冲化解作用,如外力继续加大,弹性体由外及内作弹性变形,积蓄的弹性势能以叠加的趋势增长。

  反过来。外力受到这一弹性体的逐级缓冲转换,作用力及作用速度均逐级递减,无法对我的质量中心产生破坏和威胁,形成彼消己长的形势,达到我顺人背的制人目的。

  此外,当外力受到有效的缓冲和转化的同时,自己的内劲得到有效的加强,因而所产生的内外质量和压力的反差,保证了发 劲是由内及外的定向性,就像当枪膛里的压力大大超过枪管外的压力时,子弹才能定向高速向外发射,有效地打击目标。

  太极拳技击应用时刚柔相济的技巧和特点,就是在太极拳功成之时所呈现的弹性状态上体现出来的。拳论曰:“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抖、空、棚、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故在对抗之时,必须处处注意适当地运用刚柔,对方刚时,不能以刚应之,而应以柔化之;对方出现“丢时”就逢丢必打,此时必须显刚,以强大的内劲将其打出。

  当然,在用柔用刚和刚柔转换之时,必须柔中寓刚,刚中有柔,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拳认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含义。

  “刚柔相济”是太极拳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这个规律可以概括为12个字,即“摧僵化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这也可称为技能形成的3个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太极拳预告片 简析五指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手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练习太极拳我们定要用到手及手指。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坚持练习能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前弓后蹬步的练习要领


  常言道,太极功夫始于足下,因此,想要练习杨式太极拳,首先要从前弓后蹬步练起。太极拳的特点是

太极拳呼吸法 浅谈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呼吸人人都有,但是您体会过太极拳独特的呼吸吗?在练习中您是否将太

太极拳的特点 浅谈太极拳技击之听劲


  听劲是练习太极拳的一个技巧,想要快速入门,练习太极拳听劲是关键

陈式太极拳 练太极拳对身体部位的要求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门派中成立最早的门派,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练习陈式太极拳能达到祛病延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