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有车族以车代步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2020-06-04 06:51:36

专家建议,有车一族在日常开车、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开车尽量减少震动。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驾驶坐椅可安装空气隔震装置,在坐椅上增加软硬适度的坐垫。

预防:不要完全以车代步

3.一次驾车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隔两小时可停车休息。遇到路况不好时,车速不能过快,操作不宜过猛,否则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极大。“驾车者如果多次发现自己有腰部酸胀感时,一定要及时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专家提醒。私家车越来越多,相应之下,开车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交通伤害也与日俱增。近日,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对有车一族如何投资、管理健康进行了详细解答。协会会长韩小红提醒,心血管疾病侵袭、噪音对情绪干扰等隐患都可能在驾驶过程中暗涌而至。

韩小红介绍,她们曾随意抽查了l200名有车族,结果发现468名感觉开车后工作十分疲劳,占据被调查者38%的比例。“这与驾驶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必然造成有车族脑力、体力上的疲劳。另外,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年龄与疲劳也有关系。”她介绍。

2.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身体过胖或有“啤酒肚”的有车族,一定要将体重控制纳入日常健康计划。“最好不要完全的以车代步,驾车者可以有意识地在下车后散步几分钟,不要从驾驶座位上直接过渡到办公室座位上。”

陆主任指出,噪声对城市有车族情绪也有很大影响。“行车过程中汽车驾驶室噪声测定结果显示,平均噪声在规定标准以下,但在鸣笛时显然超过国家标准,可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噪声频谱分析显示,驾驶室内较强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段。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如引起抑郁、烦恼、易激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中国医师协会陆希祥主任则指出,研究发现,驾驶对有车族尤其是职业司机的心脑血管功能影响不可忽视:由于精神紧张,且长期接触噪声、振动、一氧化碳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混乱,造成外周和心脑血管收缩、心电传导性改变和心机缺血性改变。久而久之,导致驾驶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更高。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下半身疾病困扰着开车族

有害气体过量促使中毒 临床医生介绍,有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近年来,40岁以下就诊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人数近年明显增加,已达到男科门诊量的50%以上。 有许多人买了新车后,长时间呆在车内的有车族,会因为

有车族常动腿

扳足趾 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20~30次。能锻炼腰腿,增强脚力。防止足部软弱乏力。 甩腿 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

开车爱发怒

另一位车主杨先生也说,他有一天开车时就碰到一起小事故,两辆车从主道进入辅道时,发生了擦碰,但仅在保险杠的位置出现了划痕,本来只是小事,结果两位司机却激烈地吵起来,造成了堵车。 不少司机表示自己在开

夜间开车更应该补充维生素

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肾脏、蛋黄、奶酪、全脂奶和全脂酸奶(特别是AD奶)、适合烤制的多脂海鱼(秋刀鱼、多春鱼等)。 不过,这个美好的愿望要想实现,需要营养来提供基矗因为人的眼睛从强光视觉系统切换到弱光视

有车族应对毁容危机

专家建议:开车时,购买透气性好的坐垫,尽量穿宽松透气性强的裤子,保持愉悦的心情,最重要是对自己有信心,适当的挪挪屁股,透透气。 通常要赶个大早去上班,如果是坐车难免要打上个瞌睡,如果是自己开车,碰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