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前沿 > 热点
马天龙:念好脱贫“发展经”
2020-12-21 17:28:40
核心提示: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只见平坦宽阔的通村通组路伸向家家户户,修建一新的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养牛户在牛棚里喂牛吃饲料,扶贫车间的女工正忙着赶制服装……全国人大代表、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带领村民们念好脱贫路上的“发展经”,让村民们过上了红火日子! 2020年10月19日,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向《中国人大》记者介绍扶贫车间的女工们生产的服装。张孝峰 摄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萍12月21日北京报道:10月19日,走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只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通村通组路伸向家家户户,一栋栋修建一新的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养牛户在牛棚里喂牛吃饲料,扶贫车间的女工正忙着赶制服装……村民们告诉《中国人大》记者:“有了好的当家人,西坪村同心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摘帽的故事说不完!”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西坪村村民们过上的红火日子是临夏州扶贫扶智又扶志、用产业拓宽脱贫致富路的一个缩影。 村民们口中念叨的“当家人”,是全国人大代表、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近年来,马天龙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带领村民们念好脱贫路上的“发展经”。 2020年10月19日,全国人大代表马天龙向记者介绍西坪村成立合作社发展养殖业的情况。张孝峰 摄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现在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甘肃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马天龙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马天龙说,“我听了以后,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更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全国两会结束后,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几乎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脱贫攻坚工作上。回到村里后,我一边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一边想办法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西坪村位于广河县南部山区,有6个自然村,共有445户2225人。曾经,由于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大多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看病、住房更难。当地很多村民曾一度认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只有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才是党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马天龙常说,这几年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惠民政策很多,但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归根到底还得靠群众自己,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彻底“拔穷根、改穷貌”。 马天龙说,尤其是针对贫困群众,做好思想工作是关键一步,不光要讲优惠政策,还要鼓励他们提振信心,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想方设法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发展产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西坪村党支部始终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村党员干部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落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埋头实干。马天龙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建成了1座扶贫车间,成立了2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坪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432人,贫困发生率17%。2020年5月,马天龙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介绍,西坪村全村贫困发生率已降到1.33%,还有5户24人未脱贫。10月19日,马天龙告诉记者,西坪村已全部脱贫。“脱贫并不是终点,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扶贫车间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情 10月19日,在距离西坪村村委会不远处的扶贫车间,记者看到了正在忙碌制作服装的妇女们。“新颖的样式,细密整齐的针脚,扶贫车间制作的衣服真棒啊!”听到记者称赞服装的话,马天龙连忙接过话茬:“刚开始可没这样好,万事开头难。为了做出让市场满意的好衣服,我们专门从南方请来师傅进行技能培训,最初的一段都是培训、制作、再培训提升、再制作,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才达到了现在的制衣水平。” 2018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马天龙从各方筹集资金,修建了以服装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的建成,结束了西坪村无村办企业的历史,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如今在扶贫车间里从事裁剪缝纫的工人,大多是本村和邻村妇女。扶贫车间的建成,让山村妇女昔日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悉,扶贫车间现有50多名女工,月人均收入2100元左右。 马哈麦是西坪村村民,她向记者介绍:“扶贫车间建好后,我们都特别高兴。不仅在家门口有事情做,得到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好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如果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还能存上几万元。” 马海吉者是邻村村民,她对在扶贫车间的这份工作也感受很深。她告诉记者,爱人和家里的老人身体都不太好,好在儿子争气,考上了兰州大学。“做衣服不仅解决了给爱人和老人看病买药的费用,还给家里增加了生活费,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西坪村扶贫车间建成后,接到的第一张订单是建筑施工队的500套工装。随着一张张校服、工装等服装加工订单的到来,一件件做工精细的衣服在妇女们的巧手下“亮相”,马天龙感到十分欣慰。“县上投资70万元建起扶贫车间,创办了甘肃美达扶贫服饰有限公司,注册了‘美达’牌商标,我们今后要做自己的服装品牌!”马天龙满怀信心地说。 “2019年开始,西坪村每年都列出了年度任务清单。我们把扶贫车间作为西坪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精准扶贫户积极投入到生产线,实现共同富裕。”马天龙说,“今后,扶贫车间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情,还要一直做下去。” “养殖业让家家户户的收入有了保证!” 马天龙介绍,西坪村的脱贫路子,除了扶贫车间,还发展起了养殖业。这几年,西坪村指导村民进行畜牧养殖,大力发展饲草和草食畜牧业,主要是养牛和养羊这些比较适应当地环境的动物。 如今,每家每户平均至少养殖2至3头牛,借助“粮改饲”工程和“基础母牛”项目,拓宽了养殖业增收途径。村党支部不仅挨家挨户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反复给老百姓算“粮改饲”的增收账,还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母牛养殖品种。马天龙说,“目前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牛存栏200多头,年净利润40万元。” 在牛棚里,合作社喂牛的“大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大包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牛羊的“面包”。打开大包一探虚实,密封塑料膜内是粉碎混合后的玉米秸秆与籽粒在乳酸菌作用下转化成的青贮饲料。 这是临夏州在全州主推的产业——粮改饲。临夏州近70%的人口在农村,2/3的耕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作物中,玉米是最普遍的。但近年来,玉米秸秆的处理也成了大问题:不处理,堆在田间地头,影响生产;如果集约化处理,花费又不少。 2018年,临夏州委、州政府在全州推进粮改饲,秸秆变成饲草、饲草变成农家肥、农家肥又还田,既节省了养殖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粮改饲,真是改到了农民的心坎上!以前喂牛羊用的是废弃玉米秸秆,一亩也就产1吨左右干草,还得再贴三四千块钱买饲料;现在通过技术改造,一亩地大概能产3吨多青贮饲料,家里3亩地,一年的饲草基本就够了。”村民们向记者介绍,“养殖业让家家户户的收入有了保证!” 除了通过扶贫车间和养殖业让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马天龙还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村党支部及时给村民培训拉面制作、挖掘机操作等实用劳务技能,还介绍外出务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如今,村里每年组织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左右,还有400多人自发在外经商或务工。到202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6000元。 全国人大代表马天龙和村民们在新建的亭子里聊天了解情况。张孝峰 摄 改善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扶贫工作开始前,村子里的整体条件比较差。”马天龙说,他深感肩头担子不轻。 虽然现实条件恶劣,但马天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却从未改变。在马天龙的努力下,西坪村的脱贫工作一步步推进,村容村貌也在慢慢改变。 马天龙意识到,光发展产业还不行。要想富,先修路。“原来我们村里都是土路,即使是养牛养羊,没有路的话,牲畜也是既运不进来,也运不出去。我们利用了一段时间把村里的土路都改造成了硬化路。” “只要把路修通,把水引来,把新农村建设好,就能燃起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马天龙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2015年,马天龙多方筹措资金,带领群众兴修梯田,改建学校、村卫生室、村委会等。两年后,西坪村昔日破落的面貌彻底变了样——整齐的房屋拔地而起,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大家还用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泡起了盖碗茶。 现在,西坪村的学校、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已改建完毕,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自来水入户率、村社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过去,西坪村的村民对教育重视不够,很多正值学龄的青少年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对于这种现象,马天龙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他看来,越是贫困,越要下好教育先手棋。为此,马天龙和村“两委”干部去学生家里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工作。马天龙说:“我们把‘控辍保学’作为一项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保障每一个学龄儿童有学上,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在注重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马天龙还不忘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他常常教育引导村民,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集体观念,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信访、上访案件“零”发生。 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建言 马天龙说,因为一直在农村工作,所以他的建议常聚焦在农村发展上。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马天龙提交了一件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当前,许多地方组织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现代农业。但一些地方也存在不顾客观条件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等现象。农民只有对承包土地的使用经营享有足够的自主性,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保护。 马天龙建议,一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定期定点技术培训、建立专业咨询平台,提高农户的专业水平。培养农户的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弥补其经营能力欠缺和市场敏感性差等不足。 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社等联合组织,提升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助力农户升级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把立足点放到农户身上,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养成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走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通过平整土地、建设农业道路,地处偏僻的村子和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此外,通过推动土地两权抵押,盘活农村固定资产,健全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探索完善无抵押、无担保的农户小额信贷,为农户经营生产提供金融支持,确保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好了,就能通过发展产业来巩固脱贫成果,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外地的游客带进来,把当地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马天龙说。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西藏人大:助力脱贫奔小康,边疆人民心向党

“截至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是全国贫困发生率

姚顺武: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核心提示:他是来自古徽州州府所在地的基层农民代表,通过推进产业兴村、旅游扶贫,让村民们过上富而美的好日子。他还勇担“为绿色发展建言”的时代使命,为新安江水生资源的保护与徽派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积极发

美国西雅图提出“扶贫”法案允许抢劫:如果你穷 而目前美国两党讨论的最新经济刺激方案只有9080亿美元

会议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据报道,作为法案提出者之一的丽萨同时也担任市议会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主席。 所谓的“扶贫”法案提出后,在政府内部引发两极讨论。 据雅虎财经报道,经济智库Foundations

刘文福:精准帮扶 绘就村民好生活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于浩 通讯员刘禹彤 顾大鹏 李艳辉12月17日北京报道:11月16日,午后暖阳为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镀上了一层金黄。沿着村中宽阔笔直的水泥路驱车前行,记者来到修葺一新的活动广场,

全国人大机关助力太仆寺旗、察右前旗脱贫摘帽

图①:太仆寺旗村民刘占洋夫妇将种出的金冠南瓜交到合作社。杨波 摄 图②: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南六洲村村民喜迎雪菊丰收。张舒君 摄 图③:大型农业机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某农场作业。李宁 摄 “书记,你什么时候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