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手册 > 健康 > 健康宝典
淋巴癌的危险因子|认识癌症 淋巴癌篇5
小唯 2017-02-05 12:07:12

淋巴癌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陈若白医生指出,研究发现,基因遗传、自体免疫功能不全、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长期暴露在化学物质之下,甚至代谢症候群患者等都容易诱发淋巴癌,建议民众若身体出现异状,应及早就诊,以查明病因。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1. 性别:在台湾,淋巴癌患者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为多(而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越来越少),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且以成年人居多。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2. 免疫功能不全:患有遗传性免疫功能不全、自体免疫疾病、艾滋病患者、洗肾患者、及骨髓固态脏器移植须固定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罹患淋巴癌的机率也会提升。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3. 细菌或病毒感染:若感染C型肝炎病毒、人类皰疹病毒第八型、幽门螺旋杆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第一型、EB病毒等,也可能提升淋巴癌的发病机率。S81我酷网

此外,在台湾以前常好发病毒相关的T细胞淋巴瘤,不仅十分恶性且会合并侵犯多重器官,在治疗上抗药性也极强,因此预后十分不好。然而,目前因生活卫生营养水准进步,台湾民众因病毒感染的T细胞淋巴瘤已大幅减少。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4.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油漆、染发剂、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者,罹患淋巴癌的机率较高。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5. 年老或代谢症候群患者:年长者或是代谢症候群患者,也常和低恶性度B淋巴瘤有关。S81我酷网

注:代谢症候群指标:高血糖、高血脂、高三酸甘油脂、腰围过粗、好的胆固醇不足,若超过5项指标其中3项者即为代谢症候群患者。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陈若白医生提醒,淋巴癌初期的治愈率相当高,但若长期忽视疾病,未善加治疗者,其存活率可能仅剩1至2年;呼吁民众若身体出现异常肿块且肿块迅速长大者,建议一定要及早就诊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图文创作:健谈S81我酷网

专家咨询: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 陈若白医生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延伸阅读:S81我酷网

【认识淋巴癌】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44S81我酷网

【淋巴癌的身体警讯】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7S81我酷网

【淋巴癌的判断依据】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841S81我酷网

【淋巴癌的分期】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317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指教,感虾哩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S81我酷网

喜欢健谈,可以给我们一个赞,S81我酷网

比喜欢更喜欢,可以按下分享,S81我酷网

超喜欢健谈,请告诉亲朋好友!S81我酷网

健谈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画方式,带你简单了解正确健康概念与疾病,让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资讯吗?请上健谈粉丝团: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S81我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改善癌因性疲倦效果佳?南市立医院:中西医并治癌症好处多

【大成报记者于郁金/连凯斐/台南报道】44岁黄先生105年5月被诊断出口腔癌,在家人和朋友鼓励下施行动脉注射化疗,黄先生化学治疗期间容易感到疲倦,且有失眠、白天嗜睡和眼睛干涩等症状,于是在化疗第3次后寻求中医治

世卫:巴西癌症致死率15年增31%

(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3日专电)世界卫生组织今天公布报告指出,2000至2015年,巴西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增加31%,2015年底达22万3400人。世卫组织数据指出,本世纪初,每年有15万2000名巴西人死于癌症;2015年底达22

拯救生命 WHO吁及早诊断出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天(3日)表示,过晚诊断出病人罹患癌症,往往导致病人遭受无尽痛苦与提早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及早诊断出癌症的努力。世卫组织在4日的世界癌症日(World Cancer Day)前夕公布一份报告,指为了增进癌症

淋巴癌的分期|认识癌症 淋巴癌篇4

提到癌症扩散与转移,对于病患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但淋巴腺遍及全身,是否更容易到处转移呢?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陈若白医生表示,以台湾人较常见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而言,癌细胞的确是容易到处扩散,但扩散的部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三高族 心血管篇1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尤其是年长者要特别留意保暖,留心身体异状!新光医院心脏內科赵书平表示,年长者、有三高、肥胖、烟瘾问题者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群,建议从生活、运动、戒烟与规律用药等多管齐下

I 热点 / Hot